文丨告罗士打


人们都知道那首督促少年奋进的汉乐府诗《长歌行》,因为里面有句脍炙人口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过,这首诗的开头,其实在赞颂青春的美好。年轻人就像园中葵与晨露,遇到春日阳光时,总会璨璨发光。


但是,所有未脱稚嫩的事物,同样会面对成长带来的必然阵痛。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王朝也是如此;


这些成长的阵痛,和挨过阵痛之后的豁然开朗,正是正在热播的古装剧《长歌行》展现的重要主题,也是它引人入胜的缘由。


1


作为一个设定在初唐时期的大女主故事,《长歌行》将焦点,对准了由迪丽热巴饰演的虚构人物李长歌——唐高祖长子兼太子李建成之女。



她天生聪慧,自幼便接受着精英教育。在叔叔李世民与谋士房玄龄的宠爱下,她不仅有胆有识,功夫过人,对政事与军事谋略也有超出其年龄的理解,俨然是皇宫内的掌上明珠。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将长歌的生活瞬间颠覆。她看到父母先后惨死于东宫,而从宫中走出的,竟是宠爱自己的叔叔。


这个令人惊骇的画面,长歌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而无法被理解之事,必然会催生愤怒和恨;这股怒火驱动着长歌的后续行动,也驱动着我们期待剧情的每个细微进展。


长歌试图凭借自己的微小力量,向李世民复仇。在刺杀失败、被叔叔放过后,不领情的她远走他乡,卧薪尝胆,试图等到有一天力量壮大,再将杀其父母的仇人亲自手刃。



她踏上了流亡之路,试图笼络父亲的旧部及前朝旧将,一道杀回长安。但她未曾想到,这终将成为一条成长之路。在这条见证江湖众生的路上,她的「小我」将被重塑,而她对家国大义的理解,则会在命运的一次次安排下,渐渐加深。


2


顾名思义,《长歌行》讲述的是长歌的旅程。像一部历险小说或是一部公路片一样,长歌抱着原本明确的目的,来到一个个地方。


然而每到一个地方,她原本目的都会出现意外偏离;通过这些充满意外的邂逅,她逐渐经历着成长。



长歌的第一站——幽州,由长歌的表叔李瑗把持。长歌的计策在狡猾的李瑗面前露出马脚,后者推断长歌带来的太子号令有假,太子玺如今必然是在长歌手上。


被识破的长歌,只好仓皇逃脱。但临行时,她仍心存侥幸,试图策反父亲的旧部沈固。


但沈固的回应却惊醒了被家仇蒙蔽双眼的长歌:



沈固对长歌说,他是知恩之人,放走长歌正是为报答太子知遇之情。但与此同时,阿诗勒部正在北方蠢蠢欲动;他此刻身负的职责并不是参与朋党之争,而是守护这片边陲重镇及其百姓,捍卫大唐江山。



这是对长歌的首场成长教育:能调兵遣将的不是玉玺,是人心。


长歌的第二站,是由刺史公孙恒掌管的㮶州。公孙恒是隋朝旧部,一直不受朝廷器重,长歌想要借此作手脚,使他加入自己的复仇计划。



但公孙恒清廉爱民的人格魅力,却潜移默化地打动了长歌。她甚至暂时忘却了自己的怒火,为㮶州政事出谋献计,并与公孙恒一道制订战术,镇守这座饱受阿诗勒部骚扰的城池。


然而阿诗勒部的侵袭依然无法避免。在粮草断尽、寡不敌众的情况下,㮶州一方毫无胜算,最多只能和敌军拼个玉石俱焚。



而公孙恒在败局已定之下的选择则是——投降献城,他为阿诗勒部首领大可汗奉上的随礼,是他的项上人头。


这个选择自然不是出于懦弱。身经百战的公孙恒,完全可以选择在沙场战死。他只是不想让百姓为这场无胜算之战白白陪葬。



这是对长歌的第二场成长教育:侠之大者,终归是心怀天下、心怀众生之人,即便不被世人所理解感激,也依然执着无悔。


长歌的第三站是草原。被吴磊饰演的阿诗勒部鹰师特勤隼收降后,她以「奴隶」身份来到草原,体验着鹰师生活。



她在这段经历中发现,不是所有草原人都像可汗一样凶残,他们有着与大唐子民一样被烟火气笼罩的日常生活;并非大唐以外,皆是敌人。


长歌依然心怀大唐。但她对异族人的认知已发生了转变。在将视野从私怨扩展至国家大义与百姓福祉后,她是否会进一步搁置偏见,为大唐与阿诗勒部间的和平做出贡献?


后续剧集将会给我们答案。


值得一说的是,迪丽热巴在演绎长歌心路演变的过程中,收放自如地展现了自己演技的丰富层次。


她有英气逼人的洒脱一面。穿上男装或戎装,步上蹴鞠场和战场,她便是不逊男儿的飒爽战将,杀伐果决,快意恩仇;



她聪慧精明,智商从不掉线,面对总对她及时相救的俊男阿诗勒隼,她依然因为摸不清对方来路,一直心存机警与戒备。


但她也有温柔和脆弱的一面。面对母亲,面对徒弟阿窦时,她会卸下戒备,变成温顺的女儿和温润的师长。



而当长歌亲眼见证母亲和公孙恒夫妻这些被她珍视之人的离去时,迪丽热巴的脆弱眼神,更是令人心碎。



长歌是所有演员梦寐以求的好角色:她敢去恨,也敢去爱,既拿得起,又放得下。在对这个角色的呈现中,迪丽热巴也在磨砺着自己作为一个演员的弹性。接下来的31集故事中,她的表现会更加值得我们的期待。


3


虽说《长歌行》是部大女主戏,但它的故事也不只有长歌一条线。事实上,本剧同样在表现大唐王朝的成长。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并非一蹴而就,它在初期一直面临着朝内党争与边疆冲突的阴影。



说到党争,我们就要谈起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通过杀掉哥哥李建成,成功上位夺权。这很容易让他被视为一个野心家。


但其实早在此前,李世民就已在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对大唐忠心耿耿。而在《长歌行》中,他却需要面对来自太子的轻慢与敌意——太子其实早有计划将这个能力太强的弟弟除之后快。李世民的政变,在剧中是不得已而为之。


而李世民的掌权也有其他意义:如果社稷最终落入李建成之手,大唐的主权或许也会摇摇欲坠。这在剧中李建成急于与阿诗勒部和亲的态度中,就能体现出来;而这是对兄长的百般轻慢都能容忍的李世民,唯一无法容忍的事。


细节满满的《长歌行》,将李世民表现成了一个懂得隐忍和以退为进的战略家。面对太子的阴谋,他暗自蛰伏,直到不得不出手时才亮出底牌;面对长歌的仇恨和误解,他不做解释,因为他相信,长歌总有一天会了解到事实的全部。



而在面对忠于太子的谋臣魏征时,求贤若渴却碰了钉子的李世民,更是用一个可爱而有效的点子,俘获了前者的心。


这个点子也为本剧贡献了最佳萌点:当魏征准备迎接李世民赐予的毒药,结果却发现食盒中是自己最爱的醋芹时,他的反应实在是千金难换:



长歌与李世民,恰好形成镜像:一个任性一个隐忍,一个行事决绝,一个深谋远虑。但终究,支持他们前行的,是对大唐的同一份信念与责任。这对相爱相杀的叔侄,命运何时能再次交汇?


答案值得我们去等待和发现。


4


与长歌构成另一重镜像的,自然是本剧的男主阿诗勒隼。之所以放到最后说他,是因为他与长歌的感情线,是本剧的点睛之笔。



《长歌行》的编导无疑在选角与设定中埋了许多巧思:人们可能会怀疑,为什么选迪丽热巴饰演大唐郡主,却选择吴磊饰演刺探大唐的阿诗勒部间谍呢?


其实这些都能从原作漫画中找到缘由。长歌在原作中的设定,是李建成与胡人出身的妃子联姻的产物;而阿诗勒隼则是从小就被大可汗收养的汉人义子,他对阿诗勒部的忠心耿耿,也就有了合理性。



但归根到底,长歌与隼都是各自世界中的局外人。惨遭灭门之灾的长歌哀叹自己虽忠于大唐,却有家不能归;


同样有美强惨人设的隼则渐渐明白,不管自己如何忠诚,都是阿诗勒部中的局外人,而他能力越强、战功越硕,招致的忌惮也就越多。(这些大概也会成为令隼「弃暗投明」的铺垫。)


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就是出于这份存在于江湖儿女之间共通的理解。



他们曾戴着面具,各事其主,在蹴鞠场与战场上「共舞」。而在战事暂时平息后,他们也终于能摘下假面,坦诚相待。


而吴磊用暗流涌动的眼神,将隼对长歌的那份真诚守护,演绎得尤为动人。


但《长歌行》不会拘泥于你侬我侬的玛丽苏剧情。长歌与隼感情线的珍贵,正在于两人并不相互依赖、拖累、施舍。他们情感的基础是理解、尊重、相惜,和付诸天下的同一份侠气。


在后续剧集中,他们的感情线,大概也会与他们维护草原地带和平的「事业线」相互交织,建立一份既是恋人,又是盟友的关系。


而归根到底,维系着这两位义士的,不正是大唐风骨中最迷人的那份豪情吗?


这种情怀,在当下流量至上的古偶剧当中并不多见。而考究的制作,超出预期的表演,虚构和正史的奇妙结合,都给人带来惊喜。这样立足于人物与故事、兼顾「小我」与「大义」、个人与历史的国产剧,才是古偶剧应该发展的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