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張玉佳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法國館裏觀衆爭相觀看米勒的名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建泉/攝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澳大利亞3名陸地“潛水員”的表演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建泉/攝

2010年5月3日,上海世博會城市地球館裏告誡人們節約能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建泉/攝

儘管已經過去11年,但時至今日,人們仍能看到當年上海世博會的“影子”——最近,有媒體報道,2010年上海世博園的4個“國家館”:俄羅斯館、盧森堡館、意大利館和法國館正在進行整體改造。“世博文化公園”將上述4個場館進行保留改造,打造文化教育、展覽展示的新空間。這片近兩平方公里的大型公共綠地預計在2021年8月底竣工交付。

除了場館外,那屆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口號,也正成爲市民越來越多可觸摸的細節。

---------------

7300萬人參觀,創世博會之最

2010年4月30日晚,上海世博會在黃浦江畔的世博園盛大開幕。來自全球189個國家和57個國際組織實際參展,創造了世博會159年曆史之最,世界在上海實現“大團聚”,也讓上海站在全球媒體的聚光燈下:“世博外交由此拉開帷幕”“世博會近些年來或許已經失去昔日的光彩,但中國試圖爲其抹去灰塵”“中國將重新激活萬國博覽會的概念,並恢復它的重要性”……

如果說,開園日是上海世博會的“高光時刻”,那麼2010年10月16日則註定要被載入世博會的歷史,那天是上海世博會開園第169天,天氣晴好,又逢週末,截至晚上9時,入園遊客達103.27萬人次,又一次刷新世博會歷史紀錄。

此前,1970年大阪世博會,曾創下單日客流83.6萬人次的紀錄。2010年10月31日閉幕當天,官方公佈了這屆世博會總計參觀者的數據——“7300萬”。

通過世博會閉幕當天的“盛況”,可以一窺“全球”的不捨:日本產業館的“料亭紫”堅持在最後閉館,爲最後一批客人上了一桌“夢的料理”;丹麥館的“小美人魚”即將結束自己的第一次出國旅行,此前它與數以千計的丹麥送行隊伍告別來到東方;接近午夜,歐洲廣場的土耳其爵士樂和時尚秀仍然亮眼,美洲廣場的阿根廷探戈熱情依舊;西班牙館的鎮館之寶、機器人“小米寶寶”決定留在東方,它能做出十幾種不同的表情,能睡覺、呼吸,能朝觀衆眨眼與微笑。

上海因世博更“美麗”

上海世博會籌備時,就有專家提醒,對主辦城市而言,大型博覽會可能是紅利,也可能是夢魘。1984年新奧爾良世博會就由於與會者稀少和資金問題被迫宣佈破產。

世博會是一塊璞玉,就看承辦城市如何雕琢。

如今,在上海浦東,緊挨着2010年世博會浦東地塊的前灘地區,炙手可熱。這裏規劃了全球著名的教育、醫療機構,還有大片的綠地、休閒場所,自然也少不了辦公樓宇,人們爭相在這片區域落戶、置業,這塊緊挨着黃浦江的中環邊地塊,被稱爲“第二個陸家嘴”。

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世博管理局”負責管理、運維。2015年年初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區之際,世博園區浦東地塊、耀華地塊、前灘地塊等約10平方公里均被納入自貿區範圍。依託自貿區優勢,世博地區將努力形成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區。

前灘地塊的崛起,是上海對世博園區進行直接應用的最佳範例。世博園的核心位置——世博軸,如今被改造成了集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大型商場;世博會上最爲火爆的中國館,如今成了集展館與活動承接於一體的公共活動中心,幾乎每天的日程全部排滿;世博會上著名的“UFO飛碟”世博會文化中心,每年都承接大型賽事和演唱會。

距離世博園區大約5公里的地方,還能看到當年世博會的標誌。只不過,它出現在了一大片社區的大門口——上海三林世博家園。2005年3月,上海浦東正式啓動世博居民動遷,這場涉及1萬多戶居民的大動遷,創下了上海歷史上單個項目動遷之最。2006年7月,這裏開始陸續交房,每一塊石碑上都記錄着上海4萬多名市民爲世博會所作的貢獻。

2011年9月30日,上海市審計局公佈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跟蹤審計結果公告》,截至當年3月底,世博會運營收入累計爲130.14億元,較預算增加6.96億元。運營支出累計爲119.64億元,較預算略減少0.79億元。收支結餘爲10.50億元。

“世博一代”的成長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不僅改變了上海這座城市,還培養了一批青年人。“世博一代”在2010年後開始崛起。

2010年,上海不少大學生都以志願者的身份見證了100天的世博會,他們因志願者服裝的顏色被稱爲“小白菜”。

隨後的10多年裏,志願者已成爲上海的一張名片。在上海舉辦的大型賽事、展會中,都還能見到當年世博會上“小白菜”們的身影,一些“小白菜”變成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長期崗位志願者,一些“小白菜”成了知名企業的中層管理者。

更多的“小白菜”因爲這段世博會經歷,成爲了企業眼中的“香餑餑”。東華大學旅遊管理專業2010屆大學生金豔就在主題館服務5個月後,被某著名企業看中順利簽約。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湖北館的“金聲玉振”互動項目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墓編鐘被投影在大屏幕上,遊客用手指輕觸編鐘,就能“演奏”出曾侯乙編鐘有名的“跨越5個八度、12個半音齊全”的音域。這是一種“多點觸摸”技術的再次實踐。此外,還有“心水相連”運用了定點觸摸技術。

而這些當時的“高科技”,都是復旦大學5名大學生的作品。如今,這5名大學生已經是復翔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和核心成員。

企業中也出現了“世博一代”。世博會上,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漢堡之家”吸引了衆多中資企業的目光——在炎熱的夏天,這裏沒有空調,室內卻感覺涼爽宜人。在利用新能源,創造出相對隔離的空間的情況下,“漢堡之家”實現了建築能源供應的自給自足和零廢氣排放。

漢堡聯絡處相關官員介紹,中國企業與德國企業正在進行新能源開發的合作。而在世博會之前,除太陽能外,在其他新能源領域,中資企業尚未參與德方項目。爲期184天的上海世博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給了正在成長期的中國民企一個絕佳的機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