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家A股上市銀行“大閱兵”:僅4家實現不良“雙降”!資產質量大考仍在,各行如何應對? 

四月維夏,A股上市銀行2020年業績情況陸續出爐,銀行的資產質量圖譜也隨之呈現。

面對疫情大考,大部分A股上市銀行在資產質量方面均交出了不錯的答卷。在外部經濟環境劇變疊加不良資產認定繼續趨嚴的雙重背景下,2020年末,A股上市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基本穩定,不良貸款率較年中明顯回落企穩。

但疫情對銀行資產質量的衝擊仍有所顯現。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銀行業關注類貸款下遷比例較疫情前明顯提高,並且在去年業內普遍加大不良處置力度的情況下,21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有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平安銀行4家銀行實現不良貸款量、率“雙降”;有9家銀行出現不良“雙升”,其中包括6家國有行、2家股份行和1家農商行。

展望2021年,業內普遍認爲,疫情衝擊對銀行業資產質量的影響還將繼續釋放。誠如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在業績發佈會上的感嘆,疫情影響尚未消退,加上風險分類新規頒佈的進程可能加快,銀行未來管控的壓力仍然很大。

資產質量衝擊顯現

疫情對銀行資產質量的衝擊毋庸置疑。儘管多家銀行均強調,去年的不良處置力度乃是“前所未有”,但截至年末,僅有4家銀行實現不良貸款量、率的“雙降”;另外,有9家銀行出現不良“雙升”;其餘8家銀行則是不良貸款餘額增長、不良貸款率較上年實現下降或持平。

同時,在已發佈的21家A股上市銀行年報中,以幾家國有行、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爲典型的A股上市銀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出現明顯增長。在業內人士看來,大中型銀行普遍出現更多的關注類貸款向下遷移,反映出銀行資產質量在疫情後確實發生劣化。

聚焦上年的不良貸款餘額情況,有17家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佔比超八成;實現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年末下降的4家銀行均是股份行,分別爲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平安銀行,同時,這4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較上年實現下降。

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和交通銀行五大行不良貸款餘額位列前茅,分別是2939.8億元、2607.3億元、2371.1億元、2072.7億元和977.0億元,較上年增長幅度均達到百億級別以上。

不良貸款率方面,得益於銀行業不良貸款處置力度的大幅提高,去年年末,21家上市銀行中有10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上年實現下降,佔比近半;常熟銀行和重慶銀行2家銀行不良率較上年持平;剩餘9家銀行不良率上升,其中包括6家國有行。不良貸款率最低的仍是郵儲銀行,儘管較上年微升0.02個百分點,但繼續保持在0.88%的低位;不良率高於2%的僅有鄭州銀行,爲2.08%。

從變動幅度來看,民生銀行、交通銀行不良率抬頭最爲顯著,年末不良率分別爲1.82%、1.67%,較2019末分別增加0.26個百分點、0.20個百分點;不良率壓降幅度最大的爲平安銀行,較上年末下降0.47個百分點,達1.18%。

不良呈現結構性差異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進一步梳理年報發現,上市銀行之間的不良情況有所分化。

6家國有行均出現關注類貸款下遷幅度明顯增加,不良貸款量、率雙升,股份行則普遍實現不良率下降。方正證券研報指出,國有大行普遍保持撥貸比持平,主動暴露使不良率上升,使得撥備覆蓋率被動下降; 股份行則基本保持撥備覆蓋率持平,大量覈銷使不良率下降,消耗存量撥備,使得撥貸比明顯下降。

9家股份行的資產質量也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關注類貸款餘額與關注類貸款佔比均實現壓降,關注類貸款遷徙率也維持在疫情前的水平,不良情況好轉;民生銀行前述四項指標則均較疫情前出現上升,不良壓力仍然較大。

業務特點的區別也使得不同銀行的資產質量變化呈現結構性差異。中國銀行年報披露,去年其境外、海外不良資產顯著增長,2020年末,該行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及其他國家和地區機構減值貸款總額172.8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90.04億元,同比增長108.69%。

股份行普遍出現了信用卡不良風險高發的情況。光大銀行副行長姚仲友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從全年來看,該行零售貸款裏面信用卡跟消費信貸業務受疫情影響的程度最深,不良生成率同比有明顯的上升;對公貸款的資產質量負向遷移水平則在短期上升後較快回落,不良生成率同比下降。

民生銀行零售不良餘額增長也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上。“因疫情原因,部分信用卡客戶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下降。”該行董事長高迎欣表示,剔除信用卡業務後,其餘零售業務不良率較年初下降0.1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資產質量的穩定向好。

國有行零售資產質量則較爲穩健。例如,工商銀行2020年末的信用卡不良率也較上年末減少了0.32個百分點。建設銀行也表示,從去年表現來看,以信用卡爲代表的零售業務質量穩定,但是在基礎設施領域的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主要體現在政府平臺基礎設施客戶受非標業務整改影響、部分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重出現風險暴露。

較爲一致的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餐飲、住宿等受疫情影響較深的行業,成爲銀行對公不良增長的主要來源。

不良認定趨嚴

銀行對於不良資產餘額增長、關注類貸款下遷比例提高的另一個解釋,是去年資產認定標準的嚴格程度有所提高。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去年銀行主動加大關注類貸款風險暴露和不良貸款處置力度,“這就很大程度上導致關注類貸款佔比普遍下降、關注類遷徙率上升。”

利用90天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的比值測算出的不良貸款偏離度,是判斷銀行資產認定嚴格程度的重要指標,該比值越低,說明認定標準越嚴格。從已披露年報的21家A股上市銀行業績情況來看,銀行對不良資產的認定確實趨嚴,國有行的不良貸款偏離度更是顯著低於其他上市銀行。

2020年末,6家國有大行加權平均不良貸款偏離度55.4%,較2019年減少9.8個百分點,其中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僅爲49%。這意味着國有大行的不良貸款中有近半數逾期未滿90天。目前已披露年報的股份行該項指標爲76%,較2019年減少2.6個百分點。

幾家上市銀行高管也在自家業績發佈會上不同程度的表態,嚴格落實監管分類要求。例如,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就表示,在年內已經將逾期60天以上的公司類全部貸款納入不良,逾期90天以上的所有的貸款全部納入了不良。

中信銀行業績發佈會上,該行行長方合英也表示,已把逾期60天以上的信用卡和個人貸款全部降級爲不良,“我們逾期90天的比例約70%,逾期60天的比例約80%,這些指標都有很大改善。”方合英坦言,去年是第一年感覺到暴露不良的時候有主動性, “前幾年是被動爲主,去年有一個主動性的轉變。”

資產質量大考仍在繼續

隨着國內經濟復甦,加上不少銀行在去年加大了不良暴露和處置力度,進一步夯實了資產質量,今年的不良預期普遍轉向樂觀。光大銀行副行長姚仲友在業績發佈會上表達了對該行2021年資產質量繼續保持平穩的信心。

“這種信心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經濟復甦、基本面長期向好,疫情期間,中國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二是對過去幾年在資產質量管理方面做的工作有信心,風險抵禦能力和資產質量基礎都得到了加強。”他表示。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資產質量壓力尚難說已到達拐點,疫情造成的衝擊還未完全釋放,貸款延期和宏觀政策等對沖效應也進一步延緩了存量不良的暴露。“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依然存在,銀行資產質量管控仍將面臨挑戰。”招商銀行也在年報中寫道。

具體而言,招商銀行副行長王良認爲,今年信用卡風險仍然會處於相對高位。“我們對於信用卡客戶准入、對信用卡貸款的增速都會做相應調整。”他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去年由於信用卡風險上升比較大,該行對信用卡的優質客戶和優質信用卡資產採取降息的方式,適當降低定價和貸款利率。

興業銀行風險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也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在2020年風險充分暴露的基礎上,預計2021年新發生不良貸款將趨於緩和,潛在風險暴露壓力主要是延期還款貸款和信用卡。據興業銀行方面透露,該行表內非信貸資產主要關注企業信用債。“考慮到部分資質一般的企業資金鍊較爲緊張,其發行的債券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將重點關注並主動優化債券投資組合。”該負責人同時表示。

許多銀行高管也在自家業績發佈會中透露了相關資產質量的壓降計劃,比如交行方面表示,將動態優化授信政策,調整和優化客戶信貸結構;綜合運用各類風險處置的手段,加快存量市場風險帶的出清;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也表示,今年繼續加大現金回收、不良貸款轉讓、覈銷力度,儘快出清問題資產,2021年,該行還計劃在資產證券化方面多做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