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壟斷的風暴愈演愈烈。

4月21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將舉辦有關移動應用商店壟斷問題的聽證會。

谷歌和蘋果成爲“衆矢之的”,應用開發商們投訴,蘋果應用商店對iPhone和iPad設置的強制收入分成與嚴苛的上架規定,以及谷歌應用商店對安卓設備的相關規定,等同於反競爭行爲。

這兩家公司被參議院競爭政策和反壟斷小組要求參與聽證,谷歌同意了這一要求,而蘋果則在原定日期的兩週前突然表示拒絕提供任何證人。

但據路透社4月12日報道,蘋果已經同意在美國參議院就AppStore(蘋果應用商店)的反壟斷問題作證。一封蘋果公司致參議員的信件顯示,該公司首席合規官KyleAndeer將出席由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在4月21日舉辦的聽證會。

多家科技巨頭面臨反壟斷風險

這只是近年來美國和歐洲反壟斷機構針對科技巨頭的行動之一。

此次並非蘋果第一次捲入美國的反壟斷風波。

蘋果公司曾於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2013年、2019年多次捲入美國的反壟斷訴訟案中,但未曾因此受到美國相關部門的大額罰款。

對比之下,蘋果在美國之外遭遇的反壟斷罰款堪稱鉅額。其中,歐盟委員會在2016年起訴蘋果公司依靠愛爾蘭政府的稅收優惠獲得不正當競爭優勢並索賠130億歐元;法國反壟斷監管機構因蘋果與供應商的反競爭協議對蘋果處以11億歐元罰款;意大利的反壟斷機關也因蘋果的商業行爲不當向其罰款1000萬歐元。

美國衆議院司法委員會下轄反壟斷小組曾於去年10月發佈一份報告,稱蘋果應用商店制定的規則使得更小規模的競爭對手和軟件開發者多年來處於劣勢地位。

這份報告發佈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時期,而後,衆議院提出應對幾十年來的美國反壟斷法進行最徹底的改革,並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的立法提案。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司法部一直在調查大型科技公司的反競爭行爲。

即使如今拜登政府執政,風頭仍未轉向。科技巨頭們的反壟斷風險仍未降低。道瓊斯旗下新聞網站Market Watch曾稱,拜登和特朗普對科技巨頭都持謹慎態度,兩人都會維持或升級對美國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

近來,蘋果公司與遊戲公司EpicGames圍繞壟斷問題的“法律戰”也在持續發酵。去年以來,EpicGames試圖繞過蘋果應用商店的支付系統建立一個遊戲內購買入口,以規避蘋果30%的分成,但這一舉動導致蘋果商店下架了該遊戲。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4月8日報道,兩家公司趕在下月的審判前各自列出了訴訟文件的主要觀點:EpicGames稱蘋果的反競爭行爲侵害了消費者權益;而蘋果則辯稱自己的行爲並未構成反競爭。法庭文件顯示,包括蘋果CEO庫克在內的兩家公司的高管或將親自在加州奧克蘭的聯邦法院作證。

與蘋果相比,近來谷歌面臨的指控則更加複雜。

首先是谷歌在廣告業務上面臨着反壟斷訴訟。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根據得克薩斯州反壟斷訴訟中的法院文件,谷歌多年來一直在運行一個名爲“伯南克計劃”(Project Bernanke)的祕密程序,該程序使用從廣告商處收集的競價數據爲自己的廣告業務牟利,每年的盈利規模達數億美元。

谷歌的一項隱私政策也推動了美國司法部對其進行反壟斷調查。路透社稱,谷歌計劃禁止一種流行的網絡跟蹤工具“cookies”,這一行動威脅到了它的在線廣告競爭對手收集數據。

美國司法部對此感到擔憂,調查人員向廣告業高管們詢問谷歌的隱私政策會否阻礙其他較小競爭對手的業務。

另一個深陷反壟斷訴訟案件的美國科技巨頭是Facebook。據ArsTechnica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上週敦促華盛頓特區的一名聯邦法官拒絕Facebook的請求。Facebook曾向法官請求駁回FTC發起的高風險的反壟斷訴訟。

據瞭解,FTC在去年聯合絕大多數州政府向Facebook提起訴訟。FTC的訴訟文件稱,Facebook過去十年的反競爭行動,包括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是其利潤的來源。

靠遊說等手段緩解被分拆風險

儘管美國科技巨頭面臨的反壟斷風險不斷升級,但是其並非坐以待斃。巨頭們紛紛利用遊說、法律等手段消解風險,並維持自身業務的韌性。

在美國,商界遊說國會已是一種傳統。在反壟斷問題上,科技巨頭和它們的投資機構都選擇在遊說上進行加碼。

據外媒報道,科技巨頭們加緊僱傭遊說者大力開展遊說行動,以緩解監管部門帶來的發壟斷壓力。據悉,Facebook和亞馬遜已經成爲美國政府遊說開支最高的企業,其花費超過了傳統的軍工巨頭。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資產管理機構正在與美國反壟斷當局的一項提案作鬥爭,該提案計劃加緊對公司商業行爲的反壟斷審查。

該報道引述資產管理行業的觀點稱,當局的規則要求每當集體資金超過特定閾值時,需要提交反壟斷的審查,這種規定將使投資者付出代價,還將造成不必要的拖延,使指數基金更加難以追蹤基準。

除了遊說,過去還曾出現巨頭在反壟斷訴訟中被“輕罰”的案例,科技巨頭有望通過司法途徑躲避分拆重擊。

20年前,美國聯邦政府聯合19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共同起訴微軟公司違反《謝爾曼反壟斷法》,利用操作系統的壟斷地位捆綁銷售瀏覽器軟件,一時間,微軟面臨被分拆的風險。然而最終此案以聯邦司法部與微軟達成和解告終。聯邦司法部並沒有要求微軟更改已有的任何代碼,也沒有禁止微軟在未來的操作系統中捆綁其他軟件。

在可能降臨的鉅額罰單之外,一些人認爲科技巨頭們業務很難受到實質影響。據Ecard Shack統計,對比一些科技巨頭的罰款與當年的營收,發現所有的罰款都不到公司年收入的8%,8次反壟斷中有6次低於5%,且有2次少於1%。

全球主要經濟體同步聚焦反壟斷

除了美國,在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都可以看到監管機構向科技巨頭們發起發壟斷調查。一方面受益於互聯網經濟和平臺經濟的蓬勃發展,各國科技巨頭湧現;另一方面許多科技巨頭早已開展全球化的業務,其行爲可能面臨多個國家的監管。

歐盟在國際上一直以反壟斷的“鐵腕”著稱,並曾對全球科技巨頭開出多個天價罰單。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近期在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稱,相較於我們習慣應對的所有其他市場,數字市場是不受監管的。正因如此,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市場並不見得會保持開放和競爭態勢。

瑪格麗特·維斯塔格曾任歐盟反壟斷專員,任期內向蘋果、谷歌等公司開出了數十億美元的罰單。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英國日前正式成立了一個新的監管機構,旨在監督全球一些大型科技公司的反競爭行爲。但該機構在英國議會賦予其監督權前,並無權徵收罰款。

新興市場經濟體也越發意識到科技巨頭潛在的壟斷行爲對市場與公平交易的破壞。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爲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爲,並處以182.28億元罰款。此前中國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還制定發佈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以強調《反壟斷法》及配套法律適用於所有行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