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陽一所學校組織學生集體砸手機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視頻顯示,幾名學生輪流走上升旗臺,當着全體同學的面,拿起小錘子砸向放在桌上的手機。該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並引發不少網民質疑。

面對輿論風暴,涉事學校校長回應說,“就砸了兩個學生的手機,是配合家長要求”。該校長還說,“快中考了,有家長管不住自己的孩子玩手機,孩子一回家就玩。家長爲了教育孩子(而讓學校砸手機),還寫了承諾書,學生也贊成。”

然而,一句“配合家長、學生贊成”,並不能化解外界對校方的質疑。誠然,涉事學校存在對學生執行“手機禁令”的義務。

今年1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並明確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但該通知同時還指出,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爲”。涉事學校組織學生集體砸手機的教育方式,是否過於簡單粗暴?答案顯而易見。

即便“砸手機教育活動”能起到一定的震懾效果,暫時遏制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的問題,但並不能真正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也無助於從根本上解決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的問題。況且,砸手機還涉嫌破壞學生財物的法律問題,在砸手機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甚至還有人問,如此暴力的“砸手機教育活動”,會不會給學生造成心理陰影?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校方深刻反思。

與此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學生手機管理並不只是學校單方面的責任,家長也責無旁貸。家長的正確做法在於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學校負責學生在校的手機使用問題,家長則應承擔起學生在家的手機管理問題的責任。家長除了要多花時間陪伴、引導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帶頭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給孩子樹立榜樣。

而在這起學校組織學生集體砸手機的“鬧劇”中,家長的角色頗爲值得玩味。按照涉事校長的說法,家長管不了學生回家使用手機,於是便要求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砸手機教育活動”。家長無能爲力,便將教育責任推給校方。由此看來,家長對學生的監護和引導存在不小的漏洞。

身處移動互聯時代,手機的日益普及不可避免;而學生使用手機對學校管理和學生髮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也毋庸贅言。爲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

中小學生的手機管理是一個新興的時代課題,要破解中小學生的“手機困局”任重而道遠。要真正實現中小學生從“不能玩手機”“不敢玩手機”到“不願玩手機”的轉變,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禁了之”“一砸了之”,考驗着學校、家長,甚至整個社會的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