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孫雲)近日,許多殘疾人士和老年人對一則消息十分關注:“6月1日起,上海首個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記者昨天從上海市殘聯獲悉,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已形成城市道路無障礙建設常規化,新建、改擴建公共建築無障礙設施基本覆蓋,公共交通無障礙出行基本實現,“智慧城市”建設同步推進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窗口及家庭無障礙改造快速推進的工作格局,這一新政的施行,將推動全市無障礙環境建設進入躍升期,爲全人羣創造更加“有愛無礙”的工作、生活和出行環境,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又一生動詮釋。

圖說:人民廣場地鐵站,改造後的無障礙電梯。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

無障礙環境指的是一個既可通行無阻而又易於接近的理想環境,包括物質環境、信息和交流、獲得公共服務的無障礙。無障礙環境是城市發展和進步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標誌,伴隨着理念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它的適用人羣不僅僅是殘疾人,更包括老年人、兒童、傷病患者等有需求的廣大人羣。所以,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僅是向特殊人羣傳遞城市溫度的重要舉措,也是城市經濟發展和人文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展示城市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徑。

上海無障礙環境建設始於20世紀80年代,2003年頒佈全國第一部無障礙建設地方性法規——《上海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2010年,上海獲評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稱號後,上海無障礙環境建設從早期的主要聚焦無障礙設施建設,開始向信息交流、公務服務、居家生活等領域延伸發展。伴隨着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發展,過去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逐漸顯得滯後,因此,今年2月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這一無障礙新政,並將於6月1日正式實施。

圖說:上海圖書館的無障礙閱覽室(資料圖)。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據上海市殘聯組聯維權處副處長王海東介紹,草案在形成過程中,歸集各類意見354條,其中不少都被採納。例如,有市民建議,公共場所不僅要考慮爲導盲犬打開方便之門,更要具有一定前瞻性,將導聽犬等其他尚未在上海投入使用的輔助犬也納入其中,所以,在最終確定的條款中,相關內容被表述爲“公共場所工作人員應當爲攜帶輔助犬的殘疾人提供便利”。此外,一些市民提出的對全市8000餘個無障礙停車位加強停車規範管理、爲聽力殘疾人考駕照提供便利、在公交車站和人行橫道紅綠燈處設置小範圍語音提示等建議,有關部門也已開展專項研究,例如通過在停車APP上開設無障礙停車位預約功能、在駕駛員考試中增加操作指引“提詞器”、試用不擾民紅綠燈提示器等輔助手段,爲殘疾人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與2003年版管理辦法相比,新政增加6個章節35個條文,修改16個條文,除了明確政府及相關部門職責,鼓勵和支持社會參與,明確無障礙設施建設與維護要求,促進無障礙信息傳播與交流,完善無障礙社會服務之外,還加強了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新版《辦法》通過設立督導員,將無障礙設施維護納入城市網格化管理,建立投訴、舉報和失信懲戒等機制,強化監督管理,並明確了有關違法行爲以及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失職瀆職行爲的法律責任:“損壞、擅自佔用無障礙設施,或者改變無障礙設施用途的,由交通、城管執法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責令限期改正,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這將有望大大改善許多盲道等無障礙設施被損壞、佔用等的現狀,讓更多人感受城市溫度。 我要爆料 聯繫電話:021-22899999新民網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