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戶籍改革再進深:這類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租房也可落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實行積分落戶政策的城市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城市落戶政策要對租購房者同等對待。

新型城鎮化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近年來,落戶政策不斷持續放寬。

4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下稱《任務》)提出,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協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任務》明確,要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各類城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合理確定落戶條件,堅持存量優先原則,推動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羣便捷落戶。

城區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戶全面放開

推進重點羣體便捷落戶,可以加快這些羣體的市民化,進而促進城市和地區經濟的發展。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一個城市的發展不能只需要白領,不要藍領。學歷較高的白領人羣很多已經落戶,沒有落戶的是從事餐飲等服務業以及製造業的藍領人羣, 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利於城市第三產業和製造業的發展。

胡剛說,在城市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等羣體,往往已經在城市裏工作生活了多年,但這部分人由於沒有戶口,小孩子上學問題、看病、住房等問題都受到較多影響,很多時候都是把錢拿回老家消費。而有了戶口之後,有利於增強他們的歸屬感,進而帶來更多的消費。

《任務》提到,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實行積分落戶政策的城市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這也意味着除了二十多個一二線城市外,其餘幾百個城市的落戶均爲零門檻。

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城區人口規模小於市域總人口規模,也小於市轄區人口規模,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並不納入城區人口的統計。

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爲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爲I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爲II型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爲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城市爲超大城市。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住建部公佈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梳理發現,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總人口超過300萬人。在300萬以下的城市中,目前尚有貴陽、南昌、蘭州、呼和浩特等8個省會城市和無錫、溫州、佛山、珠海等經濟強市。這些地方同樣有大量外來常住人口,因此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有利於加速這些地方的城鎮化。

實際上,即使是300萬以上城市,如石家莊、昆明和福州也已經實現了落戶零門檻。去年12月,福州市印發《關於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不設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外省市人員均可申請在福州市落戶,六縣(市)、長樂區人員均可申請在五城區落戶;凡具有福州市戶籍的人員,其近親屬均可申請投靠落戶。福州也由此成爲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中第一個零門檻落戶的省會城市。

城區人口前50強城市

來源:第一財經記者根據《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梳理

租房可落戶 義務教育覆蓋未落戶人口

另一方面,《任務》明確,城市落戶政策要對租購房者同等對待,允許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戶口落戶。這也意味着進城人員落戶將更便捷,買不起中心城市房子的進城人員也可以選擇租房,這也會促進中心城市房屋租賃市場的發展。

《任務》明確,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有效盤活存量住房資源,有力有序擴大租賃住房供給,完善長租房政策,合理調控租金水平。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落戶只是第一步,未來城市在落戶放寬之外,也要解決好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比如住房、子女教育、老人養老、醫療等問題。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也認爲,要加快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補短板,從財權、事權對稱的角度,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推動外來務工人員的市民化。

《任務》提出,要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鼓勵在人口集中流入城市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位供給,優化事業編制調配、增加教師編制數量。支持有條件地區將未落戶常住人口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範圍。簡化社保轉移接續程序。完成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建設。推進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胡剛說,對很多大城市來說,如果公辦學校要要面向常住人口,目前的缺口還是比較大的,要加快這方面的建設。要鼓勵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供給,不管有沒有戶籍都能夠滿足。

超大特大城市發展衛星城

隨着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突破60%,我國的城鎮化將逐漸進入到下半場,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態勢加快,東南沿海的深圳、杭州、廣州等城市,人口增量持續名列前茅。

根據《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有6個;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可見,整體上,大城市的發展日益突出。

《任務》提到,促進超大特大城市優化發展。推動開發建設方式從規模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有序疏解中心城區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專業市場等功能和設施,以及過度集中的醫療和高等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合理降低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提升市政交通、生態環保和社區等治理能力,有效破解“大城市病”。

《任務》明確,要在中心城區周邊科學發展郊區衛星城,促進多中心、組團式發展,實現產城融合和職住平衡。

近期以來,多個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放寬了遠城區落戶門檻。去年12月,廣州發佈《廣州市差別化市外遷入管理辦法》,準備在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和增城區7個區實施差別化入戶政策。

今年2月18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公佈的《市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實施意見》提出,全面放寬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區城鎮地區落戶限制,對持有上述四區居住證、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的人員,即可辦理落戶。

3月15日,青島市政府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繼續放寬中心城區落戶政策,中心城區落戶政策實施範圍爲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