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創板史上IPO首次直接被否,匯川物聯做錯了什麼?

3月18日,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對於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川物聯”)卻是一個轉折點,作爲當天唯一一家上市受審的公司,匯川物聯的公司代表、保薦代表人及中介機構人員焦灼地等待,結果並沒有迎來那個理想中的星光時刻。

3月18日,上交所發佈了公告,終止對匯川物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審覈的決定。匯川物聯上交所審覈不通過。並且,根據《審覈規則》第六十七條(九),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覈。

從2019年6月開始籌備IPO,匯川物聯趕考科創板,但在最後一關,科創板上市委直接現場宣佈了否決意見,並沒有按照慣例進行現場問詢。“第一感受就是莫名其妙,無法接受。有種啞巴喫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感覺,我們在外面等了將近兩個小時,結果進去之後,直接宣佈你不符合,沒有提出任問問題。上市的準備工作很艱辛,我們都到現場了,如果上市委成員對公司有疑問,總要讓我們說話,把問題解釋清楚吧。”談及當時的感受,匯川物聯高管略顯激動地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認爲匯川物聯對其物聯網業務實質、核心技術及技術先進性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準確。

在匯川物聯IPO直接被否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

物聯網實質之爭

2010年3月,匯川物聯成立。2018年11月,科創板創建工作正式啓動,仍在新三板掛牌的匯川物聯蠢蠢欲動,試圖在流動性不佳的新三板摘牌,將目光放在了即將開閘的創業板上。

2019年3月,匯川物聯正式在新三板摘牌,三個月後,匯川物聯開始籌備IPO事項,各家中介機構入場。2020年6月22日,匯川物聯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IPO申請。

彼時,距離科創板開閘一週年還有一個月,科創板上市如火如荼地進行中,2019年平均審覈用時爲65天,在2020年推行“註冊制2.0”後,平均審覈用時已縮短至58天。科創板開閘一週年之際,細分行業龍頭企業金山辦公、中芯國際滬硅產業中微公司瀾起科技等已經邁過千億元市值門檻。

科創板對於匯川物聯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匯川物聯立足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主要包括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電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新興軟件、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等”中的物聯網行業衝擊科創板。

對於匯川物聯是否真物聯成爲了匯川物聯上市過程中最值得探討的問題,也是匯川物聯能否成功上市的關鍵。招股書顯示,匯川物聯是一家通過自主研發的軟、硬件技術,專業爲行業質量安全生產遠程視頻智能監管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物聯網科技企業。

此前,匯川物聯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和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所屬行業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公司2017年年報按產品收入分爲四類,包括遠程視頻智能監控服務收入、硬件銷售收入、軟件銷售收入和硬件售後服務費收入。但招股說明書在論證符合科創板定位時,認爲匯川物聯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下的“物聯網”行業,收入分類爲遠程智能監控系統服務、設備銷售和系統集成。

對此,匯川物聯在回覆上交所問詢函時表示,公司新三板信息披露材料中所屬行業系根據股轉系統發佈的《掛牌公司管理型行業分類指引》的要求,結合公司所提供的服務,行業分類歸屬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I65)”,該分類指引下,I65類別的細分項目中不包括“物聯網”選項,因此,公司在新三板信息披露文件中僅披露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匯川物聯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我司在上市委會議意見函覆和招股說明書上解釋:“我司核心特色產品是全景成像測距攝像機,公司之所以取得軟件企業認證,是從事物聯網行業的必要技術保障。”保薦人也爲此訪談過國內最權威的工信部信通院,確認我司業務實質屬於物聯網應用。

但最終,經歷了267天的上市流程,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認爲匯川物聯對其物聯網業務實質、核心技術及技術先進性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準確而終止了匯川物聯的上市路。

匯川物聯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不同於法律、財務信息披露,行業業務的信息披露是非常開放與寬泛的,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不同人員對行業業務信息的“充分性”“準確性”都有不同的認知。科創板的審覈規則也是倡導信息披露要以簡潔樸實的語言,達到投資者可閱讀、可理解的程度即可。在上市委員會召開前,審覈中心已經進行多輪的問詢及現場督導,公司已經詳細披露所有問詢問題。審覈中心沒有再次進行問詢,我們的理解是:審覈中心認爲我們的信息披露已經足夠充分、準確了,因此將公司申請提交上市委審議。

物聯網還是軟件行業重要嗎?

物聯網公司還是軟件公司,對於匯川物聯真的那麼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

2020年3月,上交所發佈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顯示,科創屬性同時符合下列3項指標的發行人,支持和鼓勵其按照《指引》的規定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者最近3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其中,軟件企業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10%以上;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5項以上,軟件企業除外;最近3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0%,或者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

匯川物聯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019年間,匯川物聯的研發投入分別爲456.92萬元、1087.78萬元和1458.37萬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爲10.22%、7.57%和6.65%。經計算,匯川物聯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爲7.37%,如果作爲軟件企業來看,匯川物聯顯然達不到登陸科創板的標準。

但匯川物聯在IPO進程中去掉物聯字樣,更名爲匯川科技,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質疑。保薦人國泰君安證券表示,匯川物聯使用“物聯網技術”作爲業務和經營特點相關字樣符合公司業務實質,具有適當性。同時,鑑於普通投資者進行決策及投資時,一般直接使用股票簡稱,爲避免部分投資者對“物聯網”標準界定及公司業務認定的誤解,公司將原使用“匯川物聯”簡稱更改爲使用“匯川科技”作爲對外簡稱。

外界解讀爲更換證券簡稱顯示出了匯川物聯對自身物聯網實質的“心虛”,但匯川物聯卻道出了背後隱情,匯川物聯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2021年1月21日首次上會審議過程中,技術專家李明委員曾提出我司變更公司名稱,去掉“物聯網”字眼要求。

對於李明的要求,匯川物聯方面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我司認爲公司名稱系依法註冊登記,在上市之際要求我司倉促變更,不僅客觀上難以辦到,時間緊、成本高、後續不利影響大。

上市委成員系天準科技獨董

匯川物聯對於李明的要求提出質疑,對於李明的身份匯川物聯同樣提出了質疑。

3月18日,匯川物聯面對首次IPO的“終審”,是當天唯一一家上市受審的公司,而李明正是審議匯川物聯的上市委5名委員之一。

在2019年4月4日晚間上交所正式公佈的38人構成的首屆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委員名單和48人構成的第一屆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委員名單中,李明身列其中。

公開資料顯示,李明自2018年1月至今擔任天準科技獨立董事。4月12日下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致電天準科技董祕辦,董祕辦工作人員確認,科創板上市委成員李明自2018年1月起擔任天準科技獨立董事。

但在《上交所第一屆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委員候選人公示名單》中,未公開披露其在天準科技擔任獨立董事。

天準科技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專注服務於工業領域客戶,主要產品爲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智能製造系統、無人物流車等,匯川物聯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天準科技恰好與我司存在潛在競爭關係。若我司在科創板上市,二者必然產生利害衝突。兩家公司的潛在競爭關係主要體現在智能測量和檢測的技術方面,目前,產品方面尚無競爭關係。

面對科創板首次無問詢直接被否決的情況,匯川物聯表示,我司並沒有進場接受問詢即被直接否決,上演了科創板首次“未進場即否決”的先例。雖然進場接受問詢並不是必要程序,但我司披露材料完整、財務數據紮實、核心業務穩健,並不存在數據造假、違法欺詐的惡劣行徑。

匯川物聯的質疑令本就疑竇叢生的IPO更加迷霧重重,目前,匯川物聯仍試圖登陸資本市場。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妍頔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楊許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