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習黨史的重要論述講話精神,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學習熱潮,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和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聯合出品了《“北京黨史”慕課》系列專題片。該系列片以《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爲準繩,與《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等黨史權威著作對標對錶,從一件文物、一個細節切入,進行懸念性設計,通過權威專家講述,還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理想和情懷。

從3月22日起我們爲您在市級網絡平臺、移動地鐵公交平臺、樓宇戶外大屏、各大新媒體平臺等陸續播出。

今日,爲大家推送第22課 青年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書記”。

這本書是大家都熟悉的《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1936年,斯諾到陝北根據地採訪毛澤東,毛澤東對他說了這麼一番話:“李大釗給了我圖書館助理員的工作,工資不低,每月有八塊錢。”

從此以後,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助理員一說,似乎已成定論,其實未必如此。

1918年8月,應恩師楊昌濟的邀請,毛澤東和蕭子升、羅章龍等25人離開湖南,來到了北京,準備赴法勤工儉學。

但是,毛澤東要想在京城生活,總得找個差事、賺點收入。後來經過楊昌濟的介紹,校長蔡元培書面推薦,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在圖書館爲他找了個臨時的差事。讓毛澤東去管理北大圖書館的第二閱覽室,也就是今天的報紙閱覽室,主要負責15種中外文報紙的登記工作,月薪是8塊大洋。

根據《國立北京大學職員錄》的記載,整個北京大學在當時都沒有“助理員”這一職位。在《北京大學總務處圖書部試行條例》中,除了圖書館主任外,工作人員共有四類——“助教、事務員、書記、雜務人員”,同樣也沒有“助理員”一職。在這四類工作人員中,助教和事務員都是從北大畢業生或資深的圖書館工作人員中聘任,“雜務人員”乾的是裝訂、打字、謄寫的活兒,只有“書記”一職和毛澤東的工作性質比較相近。

我們再來看看,北大教務長蔣夢麟的回憶錄,其中是這樣描述的:“毛澤東到北大圖書館當書記。”而毛澤東的同學蕭子升在《毛澤東與我》中也有寫到,當時蔡元培給李大釗的信中寫道:“請設法在圖書館安置一個書記的職位,負責整理圖書和清掃房間。”

由此可見,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是擔任“書記”一職,那麼,“助理員”一說又是從何而來呢?

原來,《西行漫記》中的那段話,是由毛澤東口述、黃華翻譯、斯諾用英文寫成的。裏面提到的英文單詞,“assistant”的確有“助手、助理、助教”的意思,後來直譯成中文,就成了“助理員”這一說法。

不過,毛澤東當年當的“書記”,和今天各級黨組織“書記”意思大不一樣。在過去,“書記”是指抄寫公文工作的小吏。而工人階級政黨的負責人稱爲“書記”,最早源於馬克思和恩格斯。

1847年,共產主義者同盟成立的時候,馬克思、恩格斯將組織的負責人稱爲“書記”。所以,在共產黨組織中“書記”一職,含有“人民公僕” “爲人民服務”的意思,這也包含了我們黨創建時的初心。所以,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記得自己從哪裏來,明白自己往哪裏去。

  

(來源:北京長城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