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失寵”的ATM機,十年價格從每臺30萬跌到5萬,四大行近五年減超8萬臺

貝殼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程維妙

隨着銀行線上業務的加速發展,ATM逐漸“失寵”。反映在兩方面:價格賣不上去,需求量也在降。ATM機跌落神壇了嗎?

一項“高科技”失寵需要多久?五年?十年?ATM機這個十年前的“高科技”正被拍在沙灘上。

你有多久沒去銀行取過錢了?

“我一般不取現,除非逢年過節送禮包紅包需要。”李然(化名)告訴記者。

但也有網友表示,“取消ATM機,難道回到人工服務嗎?我昨天還往ATM機裏存過錢來的。”

隨着銀行線上業務的加速發展,ATM逐漸“失寵”。反映在兩方面:價格賣不上去,需求量也在降。

記者瞭解到,ATM的均價在十年間從30萬元降到5萬元上下;需求量方面,多家銀行ATM數量在近四五年裏縮減了40%。

“ATM沒撤,但交易量明顯下滑。”這是銀行員工的直觀感受。記者走訪看到,有銀行ATM機數量從6臺減至2臺,原擺放機具的位置由理財廣告代替;還有運鈔公司人士透露,部分離行式ATM的加鈔頻次從一週降到一個月。受影響最直接的還屬ATM相關設備廠商,有頭部企業利潤下滑了7.59%。

現金“不香了”、人們就用不到ATM了嗎?顯然不是。業內人士表示,現金只是在零售支付中的“存在感”減弱了,但剛需仍在,邊遠地區的人民、難以適應電子支付的老年人等仍需要使用現金。

與此同時,ATM行業的龍頭們也在加快轉型,如開發智能綜合櫃檯、遠程視頻櫃員機,支持數字人民幣等,努力搭上銀行智慧網點轉型的“快車”。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銀行應當以服務客戶、提升體驗爲宗旨,而不是將其(新的設備)變爲‘炫技’的場所。”

1

【失寵】

市場需求萎縮,銷售價格滑鐵盧

ATM機跌落神壇了嗎?

首先是價格,十年前買一臺ATM機需要多少錢?據此前的公開報道,購買一臺ATM機約30萬元;高光褪去後,(近五年)有分析報告提到,一臺ATM售價僅10萬元左右。

現在都什麼價格?一位國有大行運營條線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一臺ATM的合同價格大概是4.8萬元,含有日常的6年財務折舊期維保。其他成本大概就是清機加鈔的維護成本,目前沒太多量化數據,剩下的是房租電費網絡等投入。

另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的數字與其相當。“目前ATM機的採購成本是5萬-6萬元一臺,這是幾個廠商的均價。維護成本大概每年5000元-6000元,是購買價的約1/10,由設備原廠維護。”

從30萬元降到5萬元上下,爲何ATM價格在十年間有如此大幅度下滑?受訪銀行人士稱,科技進步改變生產生活,十年前ATM還算高科技,還信用卡都要用它,但現在使用率明顯降低了。

“ATM價格比十年前低非常多,有硬件成本整體下降的原因,而最根本原因其實還是供需兩端的變化。”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對記者分析稱,七八年前是ATM的高光時刻,因爲那時銀行講電子化、便利化,ATM的採購需求非常大,但風潮過後, 尤其是2016年移動支付基本成熟後,減少了對現金的需求,ATM數量就開始走下坡路。

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也對記者表示,ATM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ATM市場逐年萎縮,需求不如十年前旺盛;二是ATM相關的研發設計不斷精進,也會使成本有所減少。

2

【轉折】

2016年起多家銀行ATM數量縮減40%

2016年,是ATM需求量出現萎縮的轉折點。據銀行財報,從2016年底至2020年底,工農中建四大行ATM每年均減少超萬臺,其中農行縮減規模最大,其現金類自助設備數從12.98萬臺減至7.57萬臺,縮減幅度達40%。工行在2016年底時ATM機規模也曾超過10萬臺,至2020年末減至7.31萬臺,縮減幅度約27%。近五年,四大行ATM合計減少超8萬臺。

“我們網點的ATM從5、6臺減到2臺了,有一些離行式ATM都直接撤了。”一家國有行員工稱。記者走訪中看到,部分銀行的自助服務區面積沒變化,但此前擺放ATM的位置已被理財產品宣傳欄替代。另一家國有行支行的部門經理稱,該網點沒撤ATM,但交易量明顯下滑。

原ATM位置被理財宣傳替代。

中小銀行情況也不例外。據中信和浦發銀行財報顯示,兩家銀行現金類設備也是在2016年達到峯值後轉降,浦發銀行現金類設備數從2016年末的8209臺降至2020年末4902臺,中信銀行設備數由9925臺降至5687臺,降幅都在40%上下。受訪人士稱,ATM的減少,也與銀行線上化轉型、物理網點減少有關。

不過各行財報中用的口徑不完全相同,包括“ATM”、“現金類自助設備”等。走訪中,有銀行人士也將ATM(自動取款機)和CRS(存取款一體機)予以了區分,價格不同,不過廣義上二者都是常說的“ATM”;部分銀行也將取款機和存取款機的英文縮寫統一標爲“ATM”。

根據央行公佈的《2020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至2020年末,ATM機具爲101.39萬臺,較2019年末減少8.39萬臺。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數量爲7.24臺,同比下降7.9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現金支付業務的穩步增長。2020年,全國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3547.21億筆,金額4013.0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6%和6.18%。

3

【衝擊】

設備廠商受衝擊 行業龍頭業績下滑7.59%

“有的銀行的離行式ATM,之前一週加一次鈔,現在頻次降爲一個月一次。”ATM設備數的下滑間接影響着運鈔公司的“生意”。一家運鈔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他們負責北京地區10多家銀行ATM的加鈔工作,近年負責的設備數整體下降了40%,各行情況不一,股份行相對降得更多。

受影響最直接的還屬ATM相關設備廠商。

“我們同是做設備的,以前展銷時常能看到很多ATM廠商排成一排宣傳產品,後來越來越少了。”一位支付機構人士說道。深圳一家從事金屬工業鍵盤的電子公司,之前有不少來自銀行的訂單,但記者問及近年的訂單量,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稱“現在不做銀行了”,轉向化工、石油等對防爆鍵盤有需求的客戶。

ATM廠商業績也受到衝擊。行業龍頭公司廣電運通近日發佈的2020年年報顯示,去年實現營業收入約64.11億元,同比下降約1.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7億元,同比下降7.59%。

早在2016年,廣電運通淨利潤就出現了自2007年上市以來的第一個負增長。彼時,廣電運通在年報中稱,“移動支付技術全面衝擊銀行業,國內ATM市場需求量縮減,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公司面臨的經營壓力增大。”不過之後公司盈利情況出現過反彈。

另一家行業龍頭公司御銀科技,去年上半年ATM合作運營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51.7%,公司稱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ATM手續費收入減少以及運營ATM機器數量減少所致;ATM合作運營成本較上年同期減少50.73%,主要原因是隨着運營ATM機器數量的減少,ATM折舊費用相應減少所致。

4

【需求】

流通中現金仍在萬億級

走訪銀行自助服務區很少有沒人的時候

線上支付火了之後,現金不香了,但生活中完全用不到現金了嗎?顯然不是。

記者過去一週分別走訪了工行、農行、建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行多個網點,自助服務區很少有沒人的時候。

“像我們行關聯了社保,有的老人最長一個季度就來取一次,白天營業廳人多時就會引導去自助設備上取。”一家地方行員工稱。市民侯女士近期把女兒的壓歲錢統一存到銀行賬戶中,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沒有帶銀行卡出門的習慣,但現在ATM都可以無卡存取款,方便了很多。

北京一農行網點的自主設備,具備刷臉、信用卡申請、手機pay等服務。

據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去年底公佈的抽樣調查結果,我國有約13%的居民主要是通過現金進行支付,在部分城鄉接合部、農村地區、邊遠地區,現金使用率仍然很高。此外,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約有1.76億人,一部分老年人難以較快適應電子支付,尚未擁有智能手機的人們也需要使用現金。

“雖然感覺現金使用率在減少,但流通中的現金總量還在上升。”該負責人稱,2015年以來,我國年度的現金淨投放量平均爲3300多億元,最高時會超5000億元。截至2020年11月末,流通中現金達到8.16萬億元,同比增長10.3%。

黃大智表示,總體來講,人們在零售支付中對於現金的需求在減弱,但現金的剛需還存在,主要來源於幾個方面:一是對不會用支付的人來講,現金是剛需;二是企業日常仍有不小的現金支付需求;三是灰色領域對現金的需求也在增加,包含洗錢、高利貸等活動,從近年很多打擊犯罪活動的通報中也可看到,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現金的匿名支付屬性逃避追蹤。

蘇筱芮也表示,剛需依然存在,不過伴隨着移動支付的滲透以及數字人民幣的漸進式普及,預計未來對ATM機的需求將會進一步下降,央行多次強調機構不得拒絕接受現金,實際上也能夠體現出對現金流通的一種保護。

5

【轉折】

產品鏈延伸,廠商們智能改造轉型忙

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如何“應變”?是擺在ATM眼前的必答題。

“ATM已經不再是純現金設備,都在往綜合業務轉,加入智能改造,也是順應銀行的轉型需要。”前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道。

記者走訪多家銀行,在其ATM上看到,在存取款、轉賬的基礎功能上,不少已具備刷臉存取款、理財等新功能。據瞭解,這是根據各家銀行開發程度、智慧網點進化程度不同而有差異。

可以看到,行業龍頭們都在加快轉型,如開發智能綜合櫃檯、遠程視頻櫃員機,支持數字人民幣等。廣電運通在財報中稱,其智能金融研究院積極參與央行數字人民幣應用研發工作,包括在銀行智能自助終端上支持數字人民幣與銀行賬戶資金互換業務,數字貨幣商戶收款錢包和個人使用硬錢包的研發。

在今年2月北京試點數字人民幣紅包期間,記者瞭解到,位於王府井大街的工行新東安支行有4臺ATM機已支持數字人民幣和現鈔互兌。

東方通信在財報中稱,去年全年現金設備發貨量和銷售合同同比取得增長,不斷拓展新客戶,新中標入圍廣西農信(綜合現金智能櫃檯)、長沙銀行(CRS)等。智能網點系統集成方面,成功中標昆明郵政綜合智能網點、上海郵政人臉識別等項目。同時公司積極探索跨界產品,重點開拓政府、公安、電力、地鐵、酒店等市場,綜合政務機、智能財務一體機等設備的出貨量穩步增加。

新的終端設備與銀行的智慧網點轉型形成協同效應。不過蘇筱芮提醒,智慧網點目前還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模式,需要各銀行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在實用性方面,銀行應當以服務客戶、提升體驗爲宗旨,而不是將其變爲“炫技”的場所。在交互性方面,銀行需要加強良性互動,引導用戶使用智慧網點進行操作,逐步培養用戶習慣。

黃大智表示,銀行智慧網點轉型趨勢已存在多年,以前銀行考慮客戶到了網點後怎麼服務營銷,現在客戶不到網點了,服務理念應有轉化。從國內的業態看,未來銀行網點還會縮減,但隨着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不排除有更智慧型、更有服務功能性的網點出現。整體而言,智慧網點發展就是兩個方向,一是往下,即網點都被裁撤掉;二是往上,更加精細化、更具有特色、更加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