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年健康一季報提前泄露疑雲:機構聞風先跑?連續6日跌近30%

民營體檢龍頭“跌跌不休”。

13日收盤,美年健康的股價爲11.42元/股,連續6日跌去了近30%。今日開盤,美年健康繼續微跌。

4月12日,美年健康公告,預計第一季度淨虧損3.8億-4.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5.99億元。根據其公告顯示,第一季度由於受春節假期影響及客戶消費習慣等原因,是健康體檢行業的傳統淡季,加之疫情的不穩定,公司體檢業務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資料顯示,美年健康爲A股健康體檢龍頭,上市以來深受各路機構資金的追捧。截至2020年底,包括易方達、興全、中歐在內的多家知名基金持有美年健康的股票。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業績預告出之前美年健康已現連續跌停,這引發了廣大投資者的不滿,更有不少個人投資者質疑,是否是機構提前獲得風聲出逃。

連續多日收跌

4月7日,體檢龍頭美年健康大幅低開後快速封死跌停,爲連續第二個交易日跌停,兩天內市值蒸發超百億元。資金面,6日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該股共7個機構席位出現在龍虎榜單上,分別位列買一、買三、買四、買五、賣二、賣三、賣五,合計淨賣出9604.34萬元,佔龍虎榜淨賣額的42.5%。榜單上出現了2家實力營業部的身影,分別位列買二、賣一,合計買入2335.34萬元,賣出1.13億元,淨額爲-8927.36萬元。

4月6日跌停之時,市場上就有美年業績情況在流傳:預計一季度收入13億,利潤-3億;預計全年收入85億,利潤5-6億。此前預期一季度收入13-15億,利潤虧損1億以內;2021年全年收入90-100億,利潤9-10億。按最新指引下,收入恢復到2019年水平,利潤大幅低於預期,而目前公司給的解釋是執行了更嚴格的審計規則且集團層面加大IT及後臺建設費用投入。

美年健康更是在4月7日晚發佈了一則《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從未在任何場合給出2021年業績指引,闢謠了公司股價下跌是因爲業績指引大幅低於預期這一說法,此外,公司還強調2020年歸母淨利潤爲5.5億元~6.5億元,經營情況正常、控股股東不存在應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項。

儘管如此,4月8日、4月9日、4月12日三個交易日,美年健康依舊未止跌勢,分別跌3.78%、1.88%、5.43%。

也有市場人士指出,機構此前大幅拋售或許與公司前期併購積攢的大量商譽有關。截至2020年9月30日,美年健康賬面商譽爲43.27億元,佔淨資產的63.22%。雖然公司2020年歸母淨利潤預測爲5.5億元~6.5億元,但利潤基本來源於非經常性損益,且第四季度預計計提的減值準備比原預期增加約4.5億元。

作爲“體檢龍頭”的美年健康,曾被廣泛看好,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大舉重倉,同時也受到公募“一哥”張坤的青睞。

2020年三季度,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開始建倉美年健康,在三季度末成爲美年健康的第七大股東,持股數量約1.18億股,佔總股比3.01%。張坤在四季度不斷加倉,截至2020年末易方達中小盤持股增至1.88億股,上升成爲第五大股東。同時,張坤管理的另一隻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也新進成爲美年健康的十大股東之一。

此外,董承非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混合基金也現身美年健康的第十大股東之列,持股佔比2.33%,2020年末,美年健康成爲興全趨勢投資混合基金的第九大重倉股。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315只基金合計持有美年健康的122億市值,並有31只基金重倉持有美年健康的股票,其中包括了易方達、興全、匯添富等多家知名基金公司。在美年健康的十大流通股東中還有阿里巴巴、社保基金等身影。

行業潛在問題頻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年健康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生動的資本運作史。

2006年8月俞熔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體檢中心上海美年小木橋路旗艦店,涉足體檢行業,不過在後續幾年的發展中,與其他兩位行業競爭者慈銘和愛康兩者的直接競爭並不太大,因爲俞熔的體檢中心很多分佈在三四線以下城市。

2011年,美年體檢合併瀋陽大健康,美年健康的基本格局初成。之後,公司的併購之手不斷延伸,2012年,收購深圳瑞格爾、深圳鴻康傑,佔領了華南市場。

2014年,美年大健康宣佈將於2015年在A股主板上市。2015年8月,通過借殼江蘇三友,完成了在深交所主板的上市。2016年1月,江蘇三友更名爲美年健康。

借殼上市之後,公司更是併購不斷,將全國各地數十家同行納入自己的麾下。其中,最大手筆,是耗資26.97億元收購行業三強之一的慈銘體檢72.22%股權,將其變成了全資子公司。

瘋狂併購短期內推高了規模和業績,也導致美年健康商譽劇增,到2018年末達到47.39億元,佔當年公司淨資產的64.95%。

但美年健康收購了慈銘體檢後,國內民營體檢市場也由“三分天下”轉變爲愛康國賓與美年健康的兩家獨大。

儘管資本狂歡、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圈,但囿於醫生資源短缺,高速擴張發展,民營體檢實際上一直以來仍問題重重,靠價格戰、過度營銷擴充體量成爲痛點。

愛康董事長張黎剛也曾直接爆出體檢行業衆多黑幕,檢驗從業人員沒有相關的從業資格證書,抽血後不檢測直接倒掉出結果報告等,將民營體檢業推向風口浪尖。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俞熔也曾直言對於民營體檢機構來說,未來是跟公立醫院競爭,但民營體檢行業現在的競爭是低水平的內耗和價格戰,對未來行業的發展沒有幫助。

而整個民營體檢行業因爲資本的進入,將價格戰、擴張和過度檢查作爲攻城略地“核心戰術”,醫護團隊質量得不到保證,過度營銷問題愈演愈烈。

“民營體檢機構衝業績的特徵十分明顯。降低質量標準,做大體量成爲其發展模式,2-3折進行招標,力求業績增長屢見不鮮。原本3000元的體檢項目300元就出售,無休止的壓縮成本,大力傾注營銷,以及過度宣傳非常規的檢查項目成爲‘癥結’。民營機構只做體檢,完全不注重後期跟蹤。”廣州某體檢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作者:易元 編輯:徐旭)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