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滿核廢水儲水罐的福島第一核電站。 (圖/每日新聞)

據《朝日新聞》報道,日本政府4月13日召開內閣會議,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核廢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4月12日的記者會上曾表示,“日方應對國際公共利益負責,這也是對本國民衆利益負責。”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入海洋的決策顯然缺乏高度負責的公共精神,不僅不利於海洋生態環境,而且還將對周邊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共同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脅。

日本政府此次決定排入海洋的核廢水源自10年前的福島核泄漏。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其中3個反應堆發生堆芯熔燬。爲了冷卻受損的堆芯,福島第一核電站不得不注入大量海水。這些海水與大量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形成核廢水,並被裝在特製的儲水罐。據《東京新聞》4月9日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天新增140噸核廢水,目前核廢水總量超過125萬噸,儲水罐超過1000個。按照日本方面的說法是,到2022年秋季,用於儲存核廢水的儲水罐將達到上限,所以日本政府急於進行處理。

對日本國內外的一片反對之聲,日本政府顯然並沒真正放在心上。2016年6月,由日本政府組織的專家會議提出5種處理核廢水的方式,包括倒入海洋、地下掩埋等。不是沒有別的方式處理,只是倒入海洋是成本最低且耗時最少的方式,所以日本政府一直尋求通過該方式處理核廢水,但時至今日,日本政府也沒有獲得國內外輿論的支持。比如,《朝日新聞》今年1月3日發佈的一份民調顯示:55%的受訪者“反對”將核廢水倒入海洋;日本全國漁業組織、福島縣當地民衆等在過去幾年裏也多次舉行抗議活動,認爲將核廢水排放入海將對福島周邊農林水產品造成嚴重影響。此外,聯合國5名人權專家3月11日發表聯合聲明警告稱,“向海洋排放核廢水將提高兒童的健康風險,這等同於侵犯人權。”韓國外交部發言人4月12日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將核廢水排入海洋“將對韓國民衆與周邊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長期致力於保護環境的國際組織“綠色和平”則多次敦促日本政府在覈廢水處理問題上慎重等。顯而易見,日本政府今天正式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的行爲,不僅在國內缺乏堅實的民意基礎,而且在海外也廣受批評與質疑,無疑是損人不利已。

誠然,日本政府多次強調向海洋排放的核廢水是“經過處理”“符合相應標準”,但日本政府顯然忽視了核污染的影響是長期且未知的。對於時常將自身定位爲“世界唯一核武器受害國”的日本不會不知道核污染給人類、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是長期持續的,特別是很多後遺症、副作用即使過了十餘年也難以完全消解。核廢水對全球魚類遷徙、人類健康、遠洋漁業以及生態安全方面的影響則是難以預知的,比如日本上世紀50年代曾發生由工業廢水排放污染造成水俁病。當時,日本人認爲通過海洋可以稀釋工業污水,但結果卻是工業污水不僅沒有被海洋稀釋,反而還導致熊本縣水俁灣附近的民衆出現嚴重的身體障礙、精神失常乃至死亡。今時今日,日本政府承諾向海洋排放的核廢水“符合標準”,但誰又能保證未來不會發生類似水俁病的情況呢?更何況,當年的水俁病只集中在日本部分區域,而排入海洋的核廢水則將會蔓延至整個太平洋,併產生巨大的蝴蝶效應。可以說,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入海洋的行爲並不是日本簡單的內政事務,畢竟其產生的影響早已跨越國界,並將“輻射”周邊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公共安全和利益,日本政府顯然需要秉持對本國民衆、周邊國家以及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態度,深入評估排放核廢水可能帶來的影響,而不是匆忙決策。

自1956年加入聯合國至今,日本一直致力於將自身打造爲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顯然,將本國的核廢水倒入太平洋,不僅不是一個負責任國家應有的表現,而且也將拉低日本在國際社會中的信譽和形象。在覈廢水處理問題上,日本不能任性“一倒了之”,而是應該慎重妥善把握,確保各有關方共同參與,避免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帶來進一步損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