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第二季度例行发布会。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已初步遏制了草原总体退化趋势,部分地区草原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1%,比2011年增加了约5个百分点。近日,国办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7%左右,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我国草原面积大,分布广,是名副其实的草原大国,但还不是草原强国,草原工作短板十分明显。”国家林草局草原司司长唐芳林介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草原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依然突出,草原工作底子薄、基础差,草原保护修复投入严重不足。总体来看,我国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正处在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草原工作亟待加强。“这次出台<意见>,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

唐芳林介绍,<意见>从夯实工作基础、加强资源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强化合理利用、完善重要制度等方面提出了12条工作措施。同时,从科技、法律、政策、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7%左右,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到2035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彰显。到本世纪中叶,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唐芳林表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全力做好<意见>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着力提高草原治理能力,筑牢草原绿色屏障。

一是细化考核指标,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结合落实林(草)长制,科学设计草原承包经营、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指标,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压实地方责任。

二是加强部门协助,形成工作合力。草原工作基础薄弱,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要积极探索构建草原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草原事业发展。广泛宣传草原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不断增强全社会关心关爱草原和依法保护草原的意识,深入开展草原普法宣传和科普活动,积极动员相关公益组织和社会大众参与草原保护修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张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