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不是不能用!銘瑄 B550M 電競之心拆解評測

銘瑄,又被稱爲丐幫幫主,以超高的性價比和外觀著稱,因此對價格比較敏感的同學就很熟悉這個品牌了,主攻性價比的它在入門級芯片組也有一席之地,對於垃圾佬而言,知名度已經比較高了。

但是中高端系列銘瑄就幾乎沒有涉及多少,所以爲了進一步的打開市場,所以這次整了一張定位自家高端的產品,B550M 電競之心,今天就來看看它的表現。

外觀展示

▲上手的第一感覺就是,重,分量十足,給人一種用料很紮實的感覺。

▲既然是 B550,那麼 CPU 座自然是 AM4,是目前兼容性最好的 CPU 底座。

▲但是就是因爲兼容性太好,就會容易出現換 CPU 不換板的情況,這就暴露了 AM4 插槽最大的設計問題,在移除散熱器的時候有很大的概率將會把 CPU 一併連根拔起,萬一角度不對,就很容易把 CPU 針腳弄彎了。

銘瑄在包裝內附贈了一個 CPU 保護蓋,可以有效避免這個問題,不過這個保護蓋僅能在原裝扣具下使用,一旦更換了第三方扣具,那就只能喫灰了。

▲這張主板一共四根內存插槽,單開口設計,最大支持 128G 容量,QVL 最大支持 4866MHz。

▲在內存槽的右上側有 12V RGB、5V ARGB 各一組。

▲內存槽的右下側有一個 USB 3.2 Gen2 10G 插座,可拓展一個前置 USB 3.2 Gen2 10G Type-C,在這個 Type-C 插座下方還有兩個 SATA 口。

▲CPU 正上方的散熱塊上直接寫明瞭這張主板的一部分供電參數,PWM 來自大名鼎鼎的英飛凌 IR35201,同時搭配了恐怖的 16 相供電。

▲CPU 左側還有體積非常誇張的散熱塊,除了上面那塊透明的玻璃蓋板,其餘全部都是金屬材質,表面也設計了很多凹槽,用於快速將熱量排出。

▲在電競之心 LOGO 處覆蓋了玻璃板,上側設計了幾顆 ARGB 燈珠,用整塊玻璃板導光,整體的 RGB 效果還是不錯的。

▲CPU 供電輸入爲 8+8pin。

▲IO 接口從左至右依次爲 2 x USB 2.0、PS/2 鼠鍵二合一、BIOS Flash 按鈕、清空 CMOS 按鈕、WiFi 6 天線接口、DP、HDMI、1 x USB 3.2 Gen2 10G、1 x USB 3.2 Gen2 10G Typc-C、1G 網口、2 x USB 3.2 Gen2 10G、5+1 音頻輸入輸出。

▲主板的下半部分共有兩條全長的 PCIe 插槽。

PCIe_1 實際速度爲 PCIe 4.0 x16,直連 CPU,當使用帶有核顯的 APU 時,這個插槽將會降速至 PCIe 3.0 x16。

PCIe_2 實際速度爲 PCIe 3.0 x4,由 PCH 拓展。

▲移除了散熱塊之後就能看見下面的兩條 M.2 插槽了。

M.2_1 實際速度爲 PCIe 4.0 x4,支持 2242/2260/2280/22110 規格的 PCIe/SATA SSD,直連 CPU,當使用帶有核顯的 APU 時,這個插槽將會被降速至 PCIe 3.0。

M.2_2 實際速度爲 PCIe 3.0 x4,支持 2242/2260/2280/22110 規格的 PCIe/SATA SSD,由 PCH 拓展。

▲在 PCH 的正上方也有一片玻璃蓋板,上面印有 iCraft 的 LOGO。

▲此處也和 CPU 左側的散熱塊一樣,也有 ARGB 燈效。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處 ARGB 燈效外,這款主板在左下角的背面也設計有燈珠。

▲芯片組正下方有三個按鍵,除去常規的開機重啓按鍵還有一個 RGB 切換按鍵,方便在沒有安裝 RGB 控件的情況下更換 RGB 燈效。

除此以外還有兩個 SATA,加上內存插槽附近的兩個,這張主板一共有四個 SATA 接口。

▲在主板底部中側還有一組 USB 3.2 Gen1 5G 插針,最多可拓展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5G,一組前置 USB 2.0 插針,可以拓展兩個前置 USB 2.0 接口,不過目前這個插針的主要作用還是接入一些內置 USB 設備,某些一體式水冷等等。

▲主板底部左側還有一個 Debug 跑碼燈,用於快速排錯。附近還有 12V RGB、5V ARGB 各一組,算上內存附近的兩組,這款主板一共提供了 5V、12V 各兩組 RGB 插針,用這塊主板也能輕易搭建起不錯的機箱 RGB 效果。

▲除了專業的 Debug 燈以外,這款主板在 PCIe、CPU 12v in、內存插槽、芯片組附近還設有小的故障燈,方便看不懂跑碼燈的小白進行快速排錯。

▲背面有一張半覆蓋的背板。

供電分析

▲移除散熱塊我們就能看見 16 顆電感,具體用料我們往下看。

▲CPU 供電部分的 PWM,型號爲 IR35201,來自 Infineon(英飛凌)。

▲這款主板的 CPU 左側全部採用了一種 MOS,來自 Sinopower(大中)的 SM7362EK,這是一顆雙 N 溝 MOS,俗稱雙層 MOS,最大電流爲 100A,這一側的 MOS 全部爲 CPU Vcore 供電,每一相併聯兩顆,共計 20 顆。

▲CPU 上側的 MOS 同樣來自 Sinopower,型號變更爲 SM7341EH,同樣也爲雙 N 溝 MOS,最大電流爲 44A,這一側共計 12 顆,每一相併聯兩顆,但是並非都是 Vcore 供電,有 8 顆爲 Vcore 服務,還有 4 顆爲 CPU 內建的 SOC 服務。

▲供電附近還有一顆來自 Infineon 的 IR3598,這是一顆倍相器,可以將一相供電倍相爲兩相。

▲內存 PWM 爲 RT8120A,來自 Richtek(立錡)。

▲內存供電爲單相上下橋設計,上橋爲 SM4508NH,單顆最大電流 48A,下橋爲 SM4522NH,單顆最大電流 110A,均來自 Sinopower。

▲主板整體供電如圖,簡單總結一下。

主 PWM 控制 CPU Core(核心)、SOC/GT(片上系統,核顯),型號爲 IR35201,來自 Infineon。

Vcore MOS 均來自 Sinopower 的雙層 MOS,20 顆 SM7362EK 100A,8 顆 SM7341EH 44A,採用 MOS 級並聯的同時又用一顆來自 Infineon 的 IR3598 倍相器組成了並聯+倍相的供電方式。

SOC/GT MOS 來自 Sinopower 的雙層 MOS,四顆 SM7341EH 44A,同樣也搭配了 Infineon 的 IR3598 倍相器組成了並聯+倍相的供電方式。

所以真實供電爲 7x2x2+1x2x2(Vcore+SOC/GT),共計 32 相,通過個人經驗判斷,單從供電用料來看,這張主板的最大能抗 200W 左右的功耗。

RAM(內存)PWM 爲 RT8120,MOS 爲上下橋設計,兩上兩下,上橋爲 SM4508NH 48A,下橋爲 SM4522NH 110A ,一相直出。

這張主板明面上宣傳的是 16 相供電設計,但是在倍相後的每一相又進行了一次 MOS 級別的並聯,如果按照華碩的宣傳方式,這張主板宣傳 32 相一點都不過分。

不過細心的網友應該也已經發現,這款主板的 Vcore 部分採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 MOS,是好是壞我們接下來會進行驗證。

其餘 IC

▲來自 Realtek(瑞昱)的 RTL8125BG,螃蟹家最新款 2.5G MAC PHY 二合一網卡。

▲來自 ASMedia(祥碩)的 ASM1543,這是一個 USB Switch(切換器),以便實現後置 USB Type-C 口的正反盲插。

▲來自 Winbond(華邦)的 25Q128JWSQ,這顆是 BIOS ROM,用於存儲 UEFI、AGESA 等模塊,主板開機的重要芯片,單顆大小爲 128Mb(16MB)。

▲NCT6796D-R,來自 Nuvoton(新唐),這顆是 Super IO 芯片,主要用於監控主板上各個硬件的溫度、轉速、電壓等,除此之外還能提供一些低速通道,例如 SPI、TPM 等等。

▲來自 Realtek(瑞昱)的 ALC1220,是一顆爛大街的旗艦級集成聲卡。

▲無線網卡型號的 Intel AX200,來自 Intel(牙膏廠),傳統 PCIe 網卡,支持 WIFI6。

剩餘部件

▲主板 MOS 散熱塊,在 MOS 和電感處均預留了導熱硅墊。

▲不過兩部分未使用熱管連接,僅使用兩顆螺絲進行物理連接。

▲M.2 散熱片的面積很大,兩條均有全長的導熱硅墊,PCH 散熱塊的背面同樣有一層導熱墊。

▲背板背面沒有導熱墊,沒有提供散熱功能,僅有防主板彎曲的作用。

上機測試

▲首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我使用的測試平臺。

▲爲了完全榨乾這張主板的供電,所以 CPU 自然也要當今最強桌面級處理器,來自同陣營的 AMD Ryzen 9 5950X,在本次測試中將超頻至 1.3V 4.6G,特意調整較高的電壓來模擬一些體質較差的 CPU。

▲散熱器來自超頻三的巨浪 360 Pro。

▲冷排採用了 12 條水道,輔以無橡膠分流片的設計,能有效降低水流阻力,更快的將熱量帶走。

▲冷頭採用了三相電機+石墨軸承的設計,在高速旋轉的同時依舊可以保持較低的噪音,兼顧了散熱和低噪。

RGB 在冷頭部位也沒有缺席,在主板沒有 RGB 燈控的情況下,這顆冷頭可以通過內置的 RGB 控制器實現彩虹的燈效,僅需要接入電源線即可,燈效同步也可以與臺系四大板廠聯動(華妖技微)。

▲標配三把九翼純白 RGB 風扇,最大風量可達 65.4 CFM,RGB 和冷頭一致,可以使用風扇內置的 RGB 控制器實現彩虹燈效。

▲亮機卡一枚,來自華擎的 Radeon RX 6800XT Taichi。

▲內存來自 ZADAK 的 SPARK DDR4 3600 8Gx2。

▲我使用的這兩條的規格爲 XMP 3600 C17-19-19-39,屬於那種延遲中規中矩的 3600 頻率的條子。

▲它頂部的金屬特別像是皇冠,搭配獨家設計的五段式超廣角 RGB 燈效讓它無時無刻散發出王者的氣息,當然插滿食用更加。

▲測試 SSD 爲大華 C900 ,這款 SSD 性價比非常不錯,TLC 顆粒,緩內速度寫入也能達到 1800MB/s,綜合價格來看是一個不錯的大碗肉。

▲電源則是安鈦克的 HCG-X1000,提供長達十年的換新服務,十年換新和十年保的意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相比於自家的 HCG 系列,HCG-X 能夠提供更好的電氣性能,提高電腦穩定性。大一號的風扇可以進一步的降低風量,減少風扇轉速帶來的噪音。

▲土豪金磨砂配色成爲我購買它的最大理由,雖說沒有性能提升,但是讓你的電腦檔次更高。

▲琳琅滿目的輸出口,單路 12V 的功率可達 996W,整體最高功率可達 1000W,輔以 80 PLUS 金牌認證,可謂是高端必選之一。

▲本次測試的環境在 18 度的空調房中測試,僅在主板右側安裝了 AIO 一體水冷,無其他輔助散熱,我使用 AIDA64 勾選 FPU 進行燒機 20 分鐘,此時的 CPU 功耗爲 186.95W,CPU 溫度 100 度,燒機全過程無任何降頻情況。

不過需要注意,因爲主板的掉壓比較嚴重,在防掉壓最大檔時設定 1.3V,會掉壓至 1.21V,所以我在 BIOS 內設定的電壓爲 1.385V,這樣在燒機時就能獲得 1.3V 的電壓。

▲在燒機 20 分鐘後,左側 MOS 散熱塊爲 78.4 度,上側散熱塊爲 104.9 度,圖上的兩個最熱點爲主板 PCB,直接飆到了 110+。

總結

建議 CPU:5950X 默認(需要有良好的機箱散熱),5900X PBO(需要有良好的機箱散熱),5900X 默認。

這張主板的最大負載能力應該在 190W 左右,如果你是需要讓 CPU 長時間滿載的用戶,建議在搭配 5950X 時保持良好的機箱通風,或者儘量在主板頂部安裝風扇或者 360 AIO,以便同時爲 MOS 散熱塊進行散熱。

通過這次的燒機測試能看出,在無風流的情況下,上側 MOS 管的散熱塊出現了嚴重過熱的情況,主要原因在於上側的 MOS 散熱塊過小,同時兩部分散熱塊的連接並不是很到位,如果燒機繼續進行下去,那麼就很有可能會出現頂部 MOS 先過熱然後觸發截流保護。

次要原因,同樣是 Vcore MOS,上側散熱塊的 MOS 使用的是相對較弱的 SM7341EH,承載電流的能力遠低於 SM7362EK,所以在相同的電流下,上側的發熱量遠高於左側,PCB 110+ 的溫度也是被上側的幾顆 MOS 帶起來的,否則 8layers 的 PCB 溫度應該會更低。

至於 BIOS 方面,銘瑄終於擺脫了 AMI 公版的設計,對界面稍微做了美化,同時在最新 BIOS 內加入了中文語言,這對於小白來說體驗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過降壓的問題還需要後續的版本繼續優化,總而言之一句話,又不是不能用!

這款主板的對手顯然是 ASUS 的重炮手、MSI 的迫擊炮、技嘉的小雕 Pro-P、ASRock 的 RGB 傳奇(鋼鐵傳奇),不過結合它 1099 的價格來看,很難從這四大流氓中分到大蛋糕,臺系四大廠在這個價位均使用了轉換率和發熱更優秀的 SPS MOS,而且同樣有燈有顏值的 RGB 傳奇已經做到了 JD 799 的價格,所以目前這張板子的定價略顯尷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