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飛

2018年,華爲就在內部社區心聲上公開了一份內部決議,這份決議目的是爲了明確:華爲不造車,但我們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

不過這個決議在末尾有一個註腳:有效期爲3年。

2021年4月12日,在華爲的全球分析師大會上,一位媒體老師又挑起了這個華爲已經“被問煩”的問題:目前很多企業都在佈局智能汽車領域,在這種情況下,華爲還是不造車嗎?

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還是沒有鬆口,不過他試圖用一種“時光回溯”的方式解答這個問題。

他表示,華爲從2012年開始進行車相關的研究,當時華爲就成立了一個車聯網實驗室。那時候時間太早,沒有智能汽車的概念,也沒有自動駕駛的概念,只有電動汽車的概念。所以華爲開始投入,也是研究電動汽車所需要的技術。

但隨着研究不斷進行,汽車行業本身發生了變化。最早的電動汽車概念逐漸轉變爲自動駕駛汽車概念,華爲也從原來的只研究“三電”系統,到如今研究如何做好一個“駕駛員”,於是華爲也有了自己的自動駕駛方案。

也就是說,從手機到通信,再到汽車,華爲是一家希望掌握住產業核心技術的公司,而在汽車領域也一樣會是這樣,這是華爲的基因。

徐直軍稱,後來他們發現,華爲具備的所有技術和能力,在車上應用的面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所以他們也提出,ICT的能力對於未來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所需要的各種技術和部件越來越有價值。

但華爲想要和汽車行業打交道,面對當今如下智能汽車的趨勢,他們也希望行業內有一些變化,比如“開創一些新的商業模式”。

華爲的做法是,用“華爲 inside”的方式支持車企打造其子品牌,賦能一些車企,把真正面向未來的車做出來。

華爲目前選了三個合作伙伴,北汽、長安汽車和廣汽,而北汽新能源旗下的ARCFOX品牌已經公佈即將在上海車展前夕亮相的新車ARCFOX極狐阿爾法S華爲HI版就來自於華爲的解決方案。在這其中,“HI”是華爲給“華爲 inside”模式設計的一個獨立品牌Logo,未來看到“HI”這個LOGO,就證明是華爲跟這個夥伴一起打造的車。但他也強調“不是所有華爲提供部件的車都能夠標上HI的LOGO,只有用了我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纔可以標上HI的LOGO。”

看到這裏大家也已經明白了一個當下的事實:華爲仍然不會造車,但並不妨礙華爲將自己的核心技術整合在新一代的智能汽車裏。

在品玩/品駕看來,某種程度上,“HI”也從直接提供一種產品變成了提供一種模式,這個名字後續也許會更像是一種金字招牌——雖然華爲不生產華爲牌的汽車,但也並不妨礙消費者們衝着“華爲 inside”去。

這也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如今把這句口號喊得更響的技術公司Intel。在與一家軟件公司微軟聯合組建Wintel聯盟之後,雙方統治了長達數十年的PC市場。雖然Intel自己也不生產Intel牌的電腦,但並不妨礙Intel在後續錯綜複雜的筆記本市場中定義“超極本”,也不妨礙提供給一些筆記本廠商以可參考設計。

這或許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當智能汽車越來越普遍和趨同,想要特立獨行就需要擁有自主核心的技術,而當一個技術品牌大過產品,華爲其實很可能成爲一家更上游的公司。

從目前來看,和這種傳統汽車企業的合作也實際上還停留在傳統的汽車供應體系鏈條中——即華爲雖然擁有核心的方案技術,但仍是企業提出需求,華爲制定不同的業務邏輯。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此前曾提出過一個觀點:在智能汽車企業裏面,學習蘋果這樣的軟硬件一體可控模式的企業會越來越多。言外之意,企業們未來都想掌握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

那麼如果華爲掌握了核心技術,後續隨着市場的變化,會不會不滿足於跟隨合作企業的研發走勢?

華爲在分析師大會上,重點介紹了面向未來關鍵的五個關鍵戰略舉措,其中包括,優化產業組合,增強產業韌性;推動5G價值全面發揮,定義5.5G,牽引5G持續演進;以用戶爲中心,打造全場景無縫的智慧體驗;通過技術創新,降低能源消耗、實現低碳社會;努力解決供應連續。

在其中第一條就提到了:持續加大智能汽車部件產業的投資,尤其是自動駕駛軟件。華爲的研判是自動駕駛將成爲未來10年智能汽車最重要也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如果未來汽車產業價值得到重塑,到那時候,華爲到底造不造整車,或許就不再是一個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