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之戰,中國從日本的教訓中學到了什麼?

長達一年時間的芯片荒,會成爲橫在芯片創業公司面前的一道死亡谷嗎?

文:陶輝東

當前整個芯片行業的頭等大事,就是找產能。

隨着芯片荒愈演愈烈,對於芯片設計公司來說,尤其是大量中小型的芯片設計創業公司,產能開始成爲一件事關生死的事情。CEO帶隊全國跑找產能已經不是新鮮事,有資源的投資機構也在想辦法幫被投對接產能。

但空閒產能現在幾乎已經絕跡了。此前有解讀成芯片產能緊張主要集中在8寸工藝,12寸的情況相對較好。一位半導體領域的資深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華爲撤單之後中芯國際的12寸先進製程大概還有一點點產能空間,成熟製程也已經“嚴重排滿”了。中芯國際披露的報告顯示,2020年二季度之後中芯國際在8英寸的產能利用率就已達到100%,整體產能利用率也保持在98%左右的歷史高位,接近滿載。

對芯片設計創業公司來說,沒有產能意味着停擺,已經流片的芯片也不能量產驗證,這會嚴重影響後續融資。前述投資人向投中網坦言,如果拿不到產能的話,至少一年的時間估值沒辦法增長,雖然不會因爲一次芯片荒就調整投資邏輯,但現在對初創型公司出手肯定會謹慎一些。

半導體制造一季度業績暴漲

近日一季報陸續發佈,半導體制造板塊的上市公司集體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業績單,這背後是幾乎所有的晶圓、封測公司產線都在滿負荷運轉。

存儲器封測龍頭深科技2021年4月9日發佈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00%-150%。儘管產能一直在擴張,但深科技存儲芯片封測業務產能仍供不應求,生產一直處於滿負荷狀態。

另一家封測龍頭通富微電4月8日發佈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營收增長約50%,盈利將達到1.4億元–1.6億元,同比上年同期扭虧。其工作人員恢復投資者稱:“目前產線滿產,需求旺盛。”

光伏+半導體硅片龍頭中環股份4月9日發佈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54.99%-68.27%,規模淨利潤同比增長86.27%-117.97%。

海外方面,4月9日臺積電公佈最新一期財報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達3624.1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6.7%,超出分析師預計,已經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創下新高。臺積電此前表示,2021年的訂單已經排滿。2021年春節剛過,臺積電就開始接受預定2022年的產能了。

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GlobalFoundries4月3日也表示,公司所有的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均超過100%,今年的產能已全部被預定。乘着這股東風,GlobalFoundries正計劃在美國IPO。

放眼海內外,半導體制造產能全線告急。3月份,高通總裁兼候任CEO克里斯蒂亞諾·安蒙曾表示產能緊張問題讓他“夜不能寐”,他預計2021年下半年纔會緩解。這個預測現在看來還是偏樂觀的。來自晶圓廠方面的預測還要悲觀一些。上週,GlobalFoundries的首席執行官TomCaulfield稱,半導體落後於需求的問題要到2022年甚至更晚才能解決。

新產能至少要等到2022年

2022年是一個較有共識的時間點。基石資本合夥人楊勝君向投中網表示,從晶圓廠擴張週期、需求端變化等角度判斷,產能短期的問題至少還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才能緩解。這之後很可能依然會存在某些種類的芯片結構性短缺的現象。

目前國內外的半導體制造企業都在瘋狂擴產能。作爲晶圓代工老大,臺積電2021年的資本性支出預計將增長50%-60%,4月1日更是宣佈未來三年內將投資1000億美元增加產能。

國內的產能擴張更加迅猛,幾乎所有上市公司都在公告建廠,最明顯的指標莫過於半導體制造設備進口量的激增。統計顯示,2021年1月我國進口半導體制造設備173101臺,2月進口半導體制造設備5,432臺,1-2月進口半導體制造設備數量同比上升了1937.8%之多。

但從啓動產能擴張到形成產能還需要時間。以設備端爲例,半導體制造設備結構複雜,從訂單到交貨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光刻機的交貨週期更是長達兩年之久。黃亦明表示,這一輪國內的半導體企業擴產實際上是在2020年末才啓動的,產能的大規模釋放至少要到2022年。另一位投資人告訴投中網,現在能看到的,華爲撤單之後中芯國際的12寸先進製程大概還有一點點產能空間。很多公司在找一些國內的新建產能,現在的消息是,大概要到2022年Q1或者六七月份會有一些新產能放出來。

種種跡象顯示,產能緩解至少還要一年。那麼剩下的問題是,長達一年時間的芯片荒,會成爲橫在芯片創業公司面前的一道死亡谷嗎?

“乾兒子”都拿不到產能

不久前士蘭微董祕陳越的一條朋友圈在微信羣裏瘋傳,陳越稱,在芯片荒的大背景下,一個公司的綜合能力全部體現在“能搶到多少貨”這個單一指標上了。

在一級市場,過去兩三年半導體賽道的投融資大部分集中在芯片設計領域。據統計,2020年半導體行業股權投資案例413起,投資金額超過1400億元人民幣,相比2019年約300億人民幣的投資額,增長近4倍,這也是中國半導體一級市場有史以來投資額最多的一年。在板塊分佈上芯片設計是絕對大頭,佔據半導體行業總投資的七成。而在製造端產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芯片設計公司驟然間陷入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窘境。

從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報的情況來看,上市芯片設計公司的業績目前還沒有受到太嚴重的影響。但對於規模較小的創業公司來說,情況要更糟糕一些。由於幾乎所有的晶圓廠、封測廠產能都排滿了,大客戶也僅僅能夠做到“鎖產能”,想要增加產能也幾乎做不到。而爲了保障對重要客戶的供應,其他客戶的產能份額不可避免的受到擠壓。對於創業型的芯片設計公司來說,目前只有部分產品特點突出、或者跟晶圓廠、封測廠的關係足夠深的公司還能夠繼續保有一定比例的原有產能。

這種情況下,大量的芯片設計公司拿不到產能。在2020年底,就已經出現了頭部芯片公司由CEO帶隊到二、三梯隊的封測廠找產能的情況。一些投資機構也想辦法動用各種資源關係幫助被投企業對接產能,當然難度也很大。一位投資人向投中網坦言,現在晶圓廠、封測廠變得非常“現實”,不是說關係比較熟就能拿到產能的。因爲不斷被其它客戶插隊,很多小公司的訂單永遠在排隊中。一些拿了某製造巨頭旗下的產業資本投資的“乾兒子”,現在也沒辦法搶到產能。

投資人:出手會更謹慎

一定程度上,芯片荒已經開始影響一級市場的投融資環境。某頭部VC人士告訴投中網,他們會摸底已投的不同階段、不同細分方向的芯片設計公司受產能問題的影響程度,包括跟未投的公司做對比,然後考慮是否對投資策略做一些調整。

這位投資人的梳理發現,一些此前熱門的細分賽道受產能不足的衝擊相當嚴重。例如在存儲賽道,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成長期的企業很難拿到產能,正常的庫存週期應該是60天左右,但很多企業的庫存已經只十多天,還有很多企業甚至已經零庫存。

對於更早階段的企業,產能不足的問題更加棘手。產品已經流片的公司拿不到量產的產能,產品不能推向市場驗證。產品還沒有流片的公司,可能連流片都無法進行。產品進度停滯一年的時間,對一家初創企業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一位投資人表示,產能不足的效應還在傳導中,雖然現在還沒有看到哪家創業公司因爲產能問題死掉,但接下來一年大概率會大量發生。

黃亦明表示,芯片產業升級迭代很快,像這次缺貨最嚴重的汽車MCN芯片,一款設計大概半年時間就會過時。這意味着如果半年拿不到產能,所有的研發投入都會白白浪費掉。

雖然現在半導體賽道融資依然活躍,但多位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目前對早期公司會更加謹慎一些。一位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現階段會尤其關注項目的供應鏈能力,“要麼自己能拿到產能,要麼能通過合作伙伴拿到產能”。

產業升級 封測廠扎堆謀上市

這次芯片荒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新冠疫情對產能造成了一定影響,全球貨幣放水導致的比特幣大漲又引發了新一輪礦潮,另外還有火災、雪災、地震之類的意外造成部分代工廠停工。以上這些都是短期因素,相比之下投資人們更關注芯片荒背後的長期因素,那就是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需求暴漲。

從供給上看,2019年以來半導體產銷量實際上一直在增加。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半導體銷量達4404 億美元,同比增長6.8%。芯片荒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需求側。楊勝君向投中網表示,汽車的智能化、人工智能、Alot、5G這些新技術落地的速度的比預期的還要快很多,它們又都湊到了一起,帶來的芯片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

以汽車產業爲例,電氣化相關的功率芯片、驅動芯片,自動駕駛相關的傳感器芯片、控制芯片等等都將爆發大量的新需求。根據英飛凌的測算,僅僅是從輕混到純電,單車的半導體價值就可增加50%。從2020年至2030年的十年,自動駕駛將從L2提升至L4/5,單車的半導體價值將提升5倍,從150美元上升至860美元。楊勝君表示,新能源車的芯片需求數量上的相比手機可能低一個數量級,但單價高出不只一個數量級,因此如果對其增長預測能夠如期兌現,它將爲半導體產業撐起萬億規模。

實際上,芯片荒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歷史上,由於每一輪半導體產業週期都會引發芯片短缺,而現在正是新一輪半導體擴張週期的初期,現在還遠遠看不到頂。因此,芯片荒恰恰意味着巨大的投資機會。黃亦明向投中網表示,在AI專用芯片、物聯網專用芯片、射頻WiFi6這些領域的投資機會值得持續關注。雖然芯片荒,晶圓廠、封測廠也會拿出一些產能份額給這些方向產品比較強的初創公司。

在製造端,A股多家封測廠已經披露了定增募資計劃,總規模超過百億元。未上市的封測廠正在扎堆謀求上市,芯思傑、甬矽電子等公司均已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A股上市。因爲對產能不足的預判,2020年下半年以來封測廠就得到了投資機構重點關照,融資不斷,它們的業績也的確迎來了大爆發。楊勝君透露,2017年才成立的甬矽電子,2020年已經做到了近10億收入。

楊勝君表示,“只要堅持目前的投入,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再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將基本解決被國外卡脖子的局面,也一定會在全球產業鏈中擁有一席之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