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14日,CBA公佈了2020-2021賽季常規賽MVP的12人候選名單,一些呼聲頗高的球星出人意料地榜上無名。比如近年來頗有希望競爭"第一後衛"的孫銘徽,又比如常規賽冠軍廣東隊的本土得分王胡明軒。而最令人意外的落選者,當屬遼寧隊的郭艾倫。

本賽季常規賽,遼寧隊取得了聯賽第二的好成績。郭艾倫出戰44場,場均貢獻23.1分4籃板8.1助攻1.5搶斷,投籃命中率48.4%,其中場均得分和場均助攻均創造了職業生涯新高;橫向對比中,這兩份數據也都排在了本土球員的第二位。

然而,在CBA最新實行的篩選標準中,遼寧隊入圍MVP候選人的卻是趙繼偉。因爲在遼寧隊內,"個人累計貢獻值(VORP)"最高的球員是趙繼偉,而非郭艾倫。

本賽季,CBA評選MVP候選人的標準是:進入季後賽的球隊中,"個人累計貢獻值(VORP)"排名全隊最高的球員。按照這一標準,12位候選人分別爲:沈梓捷、胡金秋、趙繼偉、周琦、趙睿、陳盈駿、吳前、高詩巖、姜宇星、韓碩、劉傳興、朱彥西。

那麼,"個人累計貢獻值(VORP)"到底由何而來?CBA聯賽又爲何用它作爲評選MVP候選人的標準呢?

VORP,個人累計貢獻值,直譯的說法叫球員不可替代值。這一數據的計算方法非常複雜,其重要參數BPM本身就是一項比較權威的高階數據,即每百回合爲球隊帶來的淨勝分。但資深的球迷都知道,淨勝分在某些情況下不夠客觀,比如一名邊緣球員每次出場時,該隊的領袖球員也同時在場。那這位邊緣球員的淨勝分就可能受益於領袖球員,而非自己的貢獻。

相比於BPM,VORP經過複雜的計算,更能突出一名球員自身的貢獻。在NBA,這項數據也被用來衡量球星的"單核"程度。也就是說,VORP越高,越領先於全隊,球員就越配稱得上"單核帶隊。"

舉個例子,截至2020年,NBA單賽季VORP最高的球員是1988年的喬丹。該賽季的喬丹沒有奪冠,但在常規賽卻實現了MVP+AMVP+得分王+搶斷王+最佳防守球員+雙一陣的大滿貫。VORP單賽季最高,與球迷們對"NBA單賽季最強個人表演"的印象呼應上了。

現在我們知道,VORP是一項能衡量球員綜合貢獻與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數據。那麼,CBA爲何在本賽季啓用它來挑選MVP候選人呢?

答案很簡單,爲了讓MVP的評選真正有量化的硬指標。先用硬指標縮小範圍,再邀請評選嘉賓投票計分,客觀與主觀因素的結合,才能讓MVP的產生過程更科學與公正。此外,VORP計算方式極其複雜,也排除了球員主動刷數據的的嫌疑。

本賽季啓用VORP篩選MVP候選人,郭艾倫、胡明軒等球星的落選確實可惜,但卻保障了更多球員處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之中。本屆MVP的評選或許會帶來一些爭議,但是任何創新舉措都必定會在一開始伴隨着不理解的聲音。理性來看,聯賽朝着標準化、專業化的方向進步,VORP標準的出現,恰逢其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