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份檢察建議發出後 這些一次性塑料製品統統再見

“咦,塑料吸管變成了紙吸管,網絡外賣平臺江津服務範圍內也買不到塑料棉籤了。”這兩天,在江津某公司上班的劉女士發現,最近自己喜歡喝的某品牌奶茶吸管悄悄由透明的塑料吸管變成了更加環保的紙吸管,而自己化妝常用的一次性塑料棉籤也變成了木棒棉籤。

而這個可喜的變化要從今年初江津區檢察院發出的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說起。

一杯奶茶,讓檢察官關注“禁限塑”現狀

今年初,檢察官張燕忙完一天的工作,隨手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杯奶茶。拆開奶茶包裝,張燕不禁皺了皺眉,包裝裏赫然放着一根塑料吸管。

早在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出臺了最新版的“禁限塑令”,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

“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棉籤,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物件,產生的白色污染卻不容小覷。”江津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謝增益介紹,一次性普通塑料具有穩定不易降解的特性,回收利用難度大,塑料填埋佔用大量土地資源,使土壤受到污染難以恢復,同時野生動物也容易因誤食塑料而死亡。

今年1月,江津發出“禁限塑”檢察建議

新版“禁限塑令”已於今年1月1日實施,那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商場、餐飲、藥店到底有沒有認真貫徹?執法部門有沒有全面跟進?

爲將“禁限塑令”落到實處,更好地守護人民羣衆美好生活,江津區檢察院隨即在轄區開展“限塑”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行動。

檢察官們一方面走訪轄區各大商場、超市、藥店等地,對餐飲行業和相關經營場所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另一方面針對當前消費者喜歡網購的特點,聯合該院技術部門在網絡外賣平臺展開電子取證。

經調查發現,“禁限塑令”實施後,轄區內餐飲行業仍有部分商家向消費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部分連鎖藥店仍在線上和線下售賣已被淘汰、禁止銷售的一次性塑料棉籤。

“調查結果說明,相關部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監管強度不足和宣傳力度不到位的情況。”檢察官彭剛說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規定,商務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分別對餐飲行業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和商家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的行爲負有監管職責。

經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審批,今年1月,江津區檢察院分別向當地區商委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兩部門依法履行禁塑、限塑職責,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緊限塑令”宣傳力度,引導督促商家做好塑料吸管替換和一次性塑料棉籤停止銷售工作。

“禁限塑”有了成效,一次性塑料棉籤變成了木棒棉籤

收到檢察建議後,兩部門高度重視,迅速開展專項整改。

江津區商委向全區各鎮街下發了《關於做好“禁塑、限塑”的通知》,在全區開展餐飲單位檢查,對繼續提供普通塑料吸管的餐飲單位逐一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並組織全區13家重點住宿餐飲企業召開禁塑限塑工作落實會,製作統一禁塑、限塑宣傳標語,促使形成“禁塑、限塑”長效氛圍。

江津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在全區開展拉網式執法檢查,出動執法人員454次,排查藥店、衛生室等經營單位602家,督促經營單位對一次性塑料棉籤線上線下全面下架,並開展“禁限塑令”集中宣傳活動,發放“禁限塑令”宣傳資料500餘份。

3月31日,在江津城區各大街頭,江津區檢察院的公益訴訟檢察官聯合兩部門執法人員對“禁限塑”檢察建議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

“我們店已經將塑料棉籤全部下架了,現在賣的棉籤棒都是木製的。”

“我們現在已經按照有關規定,把塑料管換成了PLA可降解吸管。”

現場回訪的情況令人欣慰,檢察建議加速“禁限塑令”落地已經見效,之前使用普通塑料吸管的餐飲店全部改用紙質吸管或可降解塑料吸管,而相關商家已將一次性塑料棉籤從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全面下架。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錢也 實習生 張夢喬

【免責聲明】上游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或“上游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爲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游新聞聯繫。

舉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