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4日報道,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警告稱,拜登總統承諾在9月前從阿富汗全部撤軍,是在爲另一場9·11恐怖襲擊事件“鋪平道路”。

  格雷厄姆當地時間14日在國會山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道,“恕我直言,拜登總統,你沒有結束戰爭,你只是延長了戰爭。你讓它(戰爭規模)變大了,而不是變小了。”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 圖源:美聯社

  在此之前,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將在今年9月11日之前從阿富汗撤出全部美軍,總人數約爲2500人,這距離珍珠港事件以來美國本土遭受的那場最致命襲擊已經過去了20年。拜登設定的撤軍新日期,實際上推遲了前總統特朗普政府和塔利班去年達成的和平協議所規定的5月1日最後期限。需要指出的是,格雷厄姆對那份協議也持批評態度。

  拜登在白宮條約廳(Treaty Room)講話時說道:“現在是結束美國曆時最長戰爭的時候了。我們不能繼續這樣的循環,即希望爲撤軍創造理想的條件,而延長或擴大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並期望結果會有所不同。”

  

  資料圖:美國總統拜登

  根據美國國防部公佈的數據,這場戰爭已經造成2200多名美國士兵死亡,超過2萬人受傷。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的一項分析顯示,這場戰爭耗資超過2.2萬億美元。

  但格雷厄姆稱,拜登的決定有可能導致阿富汗內戰升級,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ISIS)等恐怖組織死灰復燃。他指出,2011年在前總統奧巴馬的領導下,美國從伊拉克全面撤軍,批評人士稱那導致了ISIS的崛起。

  

  在阿富汗的美軍 圖源:路透社

  格雷厄姆表示,“拜登總統今天做出決定後,再次發生那種情況的可能性非常高。他正在把阿富汗置於一個(局勢)迅速惡化的道路上,讓敵人死灰復燃。和過去相比,只要做出最小的承諾,就可以避免這一切。不幸的是,拜登總統選擇了風險最高的方案,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離開。”

  就在拜登發表聲明宣佈將全部撤軍的前一天,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發佈的一份新情報報告對阿富汗和平前景做出了嚴峻的評估。美國情報官員一致認爲,(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明年不太可能達成和平協議。這份報告還警告說,“如果國際聯軍不再提供支持,阿富汗政府將難以遏制塔利班。”

  推薦閱讀:

  阿富汗戰爭20年 美國堅定撤軍 專家:美新一輪全球戰略調整拉開帷幕

  據《華盛頓郵報》消息,拜登政府將在今年9月11日,即“9·11”事件20週年紀念日之前從阿富汗全面撤軍。

  當地時間4月13日,白宮新聞祕書珍·普薩基表示,拜登總統一直認爲,阿富汗問題不是軍事方式能解決的,“美國在那裏太久了,現在需要把資源轉移到當前更重要的地方。”

  
▲2017年8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邁爾堡就阿富汗局勢發表講話,宣佈美國將向阿富汗增兵4000人。圖據海外網

  相關分析指出,美國從阿富汗全面撤軍,這既是一個問題的結束,也是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開始。

  外交與國際關係智庫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王衝向紅星新聞記者解析了其間最關鍵的問題:這次全面撤軍能成功嗎?美國近來在中東屢屢疏遠“老朋友”的操作又是爲何?美國的戰略佈局重點現在轉移到了何處?

  “硬退出,軟着陸”

  美國宣佈將從阿富汗全面撤軍

  據《華盛頓郵報》消息,2009年,當拜登還是奧巴馬政府的副總統時,他就反對五角大樓的阿富汗增兵計劃。但奧巴馬政府最後還是增兵了,而拜登則一直對阿富汗戰爭的擴大化持懷疑態度。

  如今,上任僅三個月,拜登就定下了撤軍的最後時限。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透露,這個截止日期是“堅定的”,“不會視當地情況而定”,也沒有留下小規模反恐力量的空間,而美國之所以在阿富汗拖了那麼久,就是因爲一再“看情況”。

  該高級官員還表示,拜登認爲,美國要“應對2021年的威脅,而不是2001年的威脅”,需要將精力、資源、人員和時間都集中在時下最迫切的挑戰上。

  
▲當地時間2019年9月9日,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肯尼思·麥肯齊訪問阿富汗,與駐紮在賈拉拉巴德前線作戰基地的美軍士兵交談。圖據路透社

  此前,三任美國總統都試圖從阿富汗戰爭的“泥淖”裏抽身,卻都失敗了。如今,美國國會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又指控拜登“出賣當選的阿富汗政府”,“在情況允許之前就撤軍,威脅美國安全利益”。那麼,拜登的撤軍計劃能成功嗎?

  王衝向紅星新聞分析,拜登的撤軍計劃“成功幾率很大”。首先,從其國內形勢來說,撤軍是“蕭規曹隨”——美國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就準備撤軍,只是因爲一些技術性的原因而往後推遲了。美國國內的朝野雙方,即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這個問題上有了基本共識,國內沒有足夠的反對力量,因爲美國確實沒有實力再四處駐軍。

  而從國際上來說,拜登對撤軍做了“硬退出,軟着陸”的準備。在堅決撤軍的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邀請了俄羅斯、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跟阿富汗利益相關的各方進行協調,留出了過渡期。

  此外,王衝指出,拜登選9月11日作爲截止日期,意味着美國打算在“9·11事件”20週年之際完成戰略上的轉型,這也展示了拜登進行戰略調整的決心。

  美國中東佈局調整背後:

  “戰略地位下降,實力不允許”

  事實上,阿富汗問題只是美國的戰略調整之一,拜登政府還將中東的戰略重要性進行了“降級”處理。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衛星網相關報道,拜登在中東政策上不同於其前任總統特朗普的主張,尤其是在對其盟友以色列和沙特的關係上,拜登政府更希望能“保持一點距離”。比如,美國沒有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談採取什麼行動,甚至向巴勒斯坦提供了7500萬美元援助,並放寬了資金用途限制。

  對此,王衝指出,在伊朗問題上,美國的整體思路是“用盟友的力量,聯合各方,通過談判和對話來解決問題”,進行英、法、美、中、德等多方合作,這也是美國如今在中東問題上的整體思路。

  
▲當地時間4月7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證實,6日清晨,伊朗一艘商業船隻“薩維茲”號在紅海遭遇爆炸襲擊,圖爲“薩維茲”號資料畫面。圖據央視軍事

  王衝分析道,美國在中東的策略調整,還是“自身實力不足的一個表現”。現在,美國的實力不足以支持“兩線作戰”,因此,兩相權衡之下把東亞作爲其戰略重點。此外,拜登政府重點關注氣候變化、綠色新政、清潔能源,石油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不再像以前那麼大了,因此,中東的戰略重要性也下降了。爲此,美國對中東“協調即可,無需控制”。

  《華盛頓郵報》指出,跟近幾任總統不一樣的是,拜登在入主白宮之前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政治經驗。作爲奧巴馬的副總統,拜登爲其處理了一系列的外交挑戰。而擔任副總統之前,拜登還曾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看着多任總統帶領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作用,也從他們的經驗和教訓中學習了不少。

  美戰略佈局新重點轉向亞洲

  “面臨歷史的偶然性、不可控性”

  據《華盛頓郵報》分析,在新佈局中,拜登政府將應對氣候變化、新冠疫情等威脅,並將其戰略重點從中東轉向了亞洲,同時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以及美國在海外影響力削弱等問題。

  
▲美媒稱,拜登決定在2021年9月11日之前從阿富汗撤軍。圖據《紐約時報》

  王衝指出,在歐亞問題上,美國在軍事上不會和俄羅斯發生嚴重對峙,而在東亞則採取“戰略包圍”策略。他評價道,當前的國際關係很複雜,國與國之間的合縱連橫隨時都在上演,拜登政府在外交上各處使用“朋友圈”策略,“挺聰明,同時也是自身實力不足的一個體現”。

  他指出,正如基辛格所說,現在的全球形勢有點像一戰前——全世界零零星星到處都是衝突點,不能確定哪個衝突點是安全的,“而歷史往往是由偶然事件來改變的”。這種不可預測性、偶發性是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全球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

  來源:紅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