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3月,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舉辦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漢語橋-非遺體驗線上團組項目,旨在面向海外中文學習者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天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展現中華文化與天津文化的魅力。項目吸引了全球超過160人次報名,20多個國家的學員參與。該學院學生採訪了參與漢語橋項目的外籍學員之一來自印度尼西亞的Agung Febe Leonara(中文名江麗慧),她暢談了她的學習感受和她的“漢語夢”。

古有鵲橋結良緣,今有漢語橋促友好。 “漢語橋-非遺文化體驗”線上團組項目的學員Agung Febe Leonara來自印度尼西亞,中文名字叫江麗慧。她說,名字是她的媽媽和奶奶取的,希望她可以成爲一個美麗聰慧的人。她從一個朋友那裏聽說了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獲批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2021年漢語橋線上項目,就主動報名參加了課程。

她堅持每晚準時參加,遇到協調不開的事情,她也會錄下直播課,有時間的時候趕緊補上。

(江麗慧在揚州大學。供圖:江麗慧)

與漢語的初會面

說起與漢語的初次見面,江麗慧回憶道:“在我以前的高中,漢語課是必修課,可是我的老師很嚴厲,我覺得漢語很難懂,我很討厭漢語課。”這是江麗慧對漢語的第一印象。

晦澀難懂的詞彙語法、複雜多變的語音語調,猶如道路上阻隔前進的巨石,讓初次接觸漢語的江麗慧望而卻步。

但她是一個很執着的女孩,“我不願意我的成績不好,所以我去上漢語補習班。”喜歡挑戰的江麗慧經常與其他的同學一起比賽寫漢字、識漢字。她常常誦讀課本,每天預習和複習生僻詞。慢慢地,她對漢語產生了一些興趣,但是在印尼,說漢語的人只是一部分,她的漢語水平進步很慢。於是,她希望繼續學習中文,甚至是來中國學漢語,儘管她周圍有人擔心她有可能會不習慣中國的生活方式。

(江麗慧寫的毛筆字。供圖:江麗慧)

吟詩、品茶、學琴

2019年,爲了自己的漢語夢,勇敢的江麗慧報名了學校的雙學位項目,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的揚州大學留學。21歲的她,現在是一名中文系的學生,她說:“我覺得在中國,我可以有更多機會說漢語,因爲在印尼,我只有在課堂上纔會說,而我在日常生活中沒法用漢語。”剛來中國的她發現中國和她印象中不同,“這是一個很好的國家,大多數人會幫助我,但似乎不是所有人都說漢語,有一些說他們的方言。”

(江麗慧自拍。供圖:江麗慧)

初到揚州時,這個愛笑的女孩還被誤認爲是中國人。因爲人生地不熟,當她找路人問路時,“他們告訴我可以在百度地圖上導航。可是我尷尬地解釋我不是這裏的人,我是從印度尼西亞來這裏留學的。”

以前江麗慧覺得中國的古詩詞很難懂的,“有時候總有些隱含的意思讓我不能理解句子想要表達的含義。”但是,她認爲,來中國後,“在我離開家的時候,我才體會到曾經讀過的李白《靜夜思》這首詩中的情感,我更加想念我的家人。”這讓她開始喜歡上古詩。

除了詩詞,江麗慧表示很喜歡中國的茶文化,各種各樣在家鄉沒有見過的茶葉引發了她的好奇心,“我覺得中國的茶和印尼的是不同的,印尼的茶是甜的,而中國的茶有很多味道。”在老師的帶領下,她嘗試了喝茶,她認爲每種茶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有些是苦澀的,有些是平淡的,有些是甜甜的,有些會讓喝茶的人放鬆下來。

(江麗慧彈古箏。供圖:江麗慧)

在印尼的學校,江麗慧還學習了古箏課程,她說:“因爲古箏是五聲音階,可以彈奏很多好聽的曲子。”古箏和印尼巽他族的傳統古箏(Kecapi)有一些近似,“因爲我學習古箏,我可以有機會在學生會和學校的活動裏當演員。一次春節,我在中文系舉辦的漢語比賽中表演古箏,向印尼的人介紹一種中國的樂器。”江麗慧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漢語成就夢想

在漢語橋的課程中,江麗慧是高級班的學員,她幾乎能明白老師教的知識。“有一次上課時有印尼的同學需要印尼人幫助理解老師說語法時,我自告奮勇,給她解釋,我們兩個還成爲朋友。”江麗慧通過此次漢語橋活動,認識了許多新朋友。

漢語橋結業儀式上,江麗慧用漢語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我希望未來可以再次參與這樣的項目。”除了用漢字表示她對漢語橋活動的認可,她還錄製了漢語視頻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這個從前漢語表達十分生澀的女孩,通過不斷的漢語學習,現在可以流利地說中文。

(江麗慧的結課作業)

在談到漢語帶給她什麼,江麗慧有些興奮和激動,“漢語幫助我追逐夢想,我可以用漢語賺錢,去中國,去留學,去實現我的夢想。”。在印尼讀大學時,江麗慧就在當地的漢語補習班教小學生漢語,她通過畫畫、講小故事等方法教小朋友學習漢語。“這不僅讓我經濟獨立,在教授漢語的過程中我也複習了漢語知識。”

今年,江麗慧就要大學畢業了,說到未來的規劃,她的眼中光彩熠熠,“我想要做一名漢語翻譯或者是漢語老師,如果有機會,我想在中國繼續學習,在中國工作,我也想要讓家鄉周圍的人都瞭解中國文化。”

(江麗慧在揚州大學)

江麗慧對待漢語的印象從畏難到喜愛,這是源於漢語和中華文化的魅力,因爲漢語,她與中國結下了不解情緣。隨着越來越多中國與印尼的合作公司,漢語也成爲了外國友人的一項加分技能。

語言是一個奇妙的媒介,它將茫茫人海里素不相識的人聯結在一起,它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夠超越膚色,甚至是種族的力量。漢語架起的橋樑跨越了山川海洋,讓不同地區的人穿越萬水千山,瞭解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供稿: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王源;供圖:江麗慧)

(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