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企鵝杏仁集團宣佈品牌戰略升級,並更名爲“未來醫生綜合醫療服務集團”,旗下原全科、專科門診業務,由“企鵝醫生”升級爲“未來醫生”。在業內人士看來,擁有騰訊、紅杉中國等知名投資方的企鵝杏仁一定是奔着上市的目標努力。而原有的新型診所理念難以有效運營,通過戰略升級,公司才能以新概念和新面貌引入更多的資本。

更名未來醫生

4月15日,企鵝杏仁集團宣佈品牌戰略升級,企鵝杏仁集團正式更名爲“未來醫生綜合醫療服務集團”,旗下原全科、專科門診業務,將由“企鵝醫生”升級爲“未來醫生”。同時,此次品牌升級啓用全新Logo。該公司稱,將更深度專注於互聯網醫療和嚴肅醫療,推動醫療服務升級向着更寬廣的外延拓展。

這是距兩年前企鵝醫生和杏仁醫生合併後的又一大動作。企鵝醫生與杏仁醫生均是互聯網醫療的產物。2016年,企鵝醫生由騰訊、基匯資本、醫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聯合創立,定位爲面向都市健康消費羣體的綜合性互聯網醫療公司;杏仁醫生於2014年上線,定位於中國優秀醫生的職業發展平臺。

2018年8月,企鵝醫生宣佈與杏仁醫生集合雙方平臺、資源等優勢進行合併,新集團公司統稱爲“企鵝杏仁”。根據彼時的數據,截至雙方合併,企鵝醫生已在北京、成都、深圳完成了23家企鵝診所的建設部署;杏仁醫生在廣州、深圳(2家)、上海、成都、瀋陽已經建成6家門診中心。

針對此次更名升級的原因,企鵝杏仁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醫生四個字有天然的科技感和未來感,這與公司的定位、理念相一致。未來醫生更能增加品牌科技感,用科技賦能醫療長遠發展。同時,無論是企鵝的動物形象還是杏仁的食物形象,都比較單薄,難以概括公司“醫療全產業集團”的概念。未來醫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等。

盈利困境

作爲騰訊的“嫡系”,在創立之初,企鵝醫生創始人王仕銳的想法是朝“星巴克”的模式發展,即參照國外某些高端診所的模板,在中國落地100家診所。經成本覈算後,王仕銳發現,時間是整個事情最大的成本,如果將五年時間開100家診所與半年時間落地對比,會發現五年時間耗的資源是半年時間的六倍。

因此,王仕銳決定直接拿出10個億,用兩年的時間砸出300家診所。自建和併購是其擴大規模的主要方式。在與杏仁醫生合併後,2018年11月,企鵝杏仁宣佈收購於鶯科技及北京水岸祐鄰診所,全面提升跨平臺醫療服務及全科體系。

2019年4月,在拿到新一輪融資後,王仕銳表示,在快速佈局線下醫療機構的同時,企鵝杏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管理運營體系。未來的2-3年內,企鵝杏仁將實現線下醫療機構的快速擴張,預計到2021年,佈局的線下醫療機構將超過500家。

然而,診所的連鎖化和規模化並不容易,尤其全科診所。據報道,北京的企鵝醫生診所春節前全部關閉,深圳、成都皆有多家全科診所閉店。對此,企鵝杏仁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並不是全部關閉,例如北京的診所公司將改爲眼科中心持續運營。

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企鵝和杏仁合併後推的新型診所理念,運營情況並不好,當初三年開500家線下醫療機構計劃也未完成。此次更名並進行戰略升級說明原有的商業模式已難以有效運營下去。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企鵝杏仁線下佈局的門店超過100家,覆蓋15個城市,包含全科診所、專科診所、手術中心和醫務室等多種業態。

或爲上市鋪路

根據企鵝杏仁方面的計劃,此次升級後,公司在線下佈局上,將基於戰略目標不斷做廣做深,未來將把“城市模型”複製到武漢,以家庭醫生爲核心,打造全科中心、手術中心、專科中心等多業態,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從基層醫療服務入手,公司依託互聯網+技術,憑藉所搭建的線上結合線下診所網絡的閉環生態,鏈接線上問診服務、送藥上門、檢驗檢測、居家檢測等,爲患者提供全週期的醫療服務,聯動“付費方-患者-服務方”,搭建從社康、全科、專科以及線上輕問診到隨訪康復等服務。

“更名對應的是商業模式和戰略方向的改變,只有概念升級,公司才能吸引更多的資本。企鵝杏仁的資方背景如此龐大,公司肯定要奔着上市的目標努力。”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儘管針對上市消息,企鵝杏仁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目前還沒有明確的IPO計劃”。不過在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Health創始人趙衡看來,不排除企鵝杏仁此次品牌戰略升級,爲之後上市鋪路的可能性。

目前,企鵝杏仁背後的投資方有騰訊、紅杉中國、招銀國際資本以及碧桂園創投等知名機構的身影。天眼查信息顯示,2019年4月,企鵝杏仁完成由碧桂園創投、騰訊、基匯資本聯合領投,招銀國際、嘉實財富、中俄投資基金、紅杉中國、盛世景集團、中航信託跟投的2.5億美元C輪融資。

今年3月,有消息傳出,王仕銳旗下另一家公司醫聯正籌劃與企鵝杏仁合併赴港上市。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