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白雪微)为认真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推动中小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西城区中小学体育工作,着力提升西城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今天,西城区教委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依据《方案》,西城区中小学按照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启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提高体育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推进田径、体操、球类等基础项目教学,积极推动传统体育、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教学,加强区级统筹和学段衔接,打造体育学科品牌课程。

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优先、合理安排体育课,每节体育课不少于40分钟。各学段要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和考核教学内容,确保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初、高中学段必须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初中学段要严格实施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高中学段认真落实模块教学。体育活动课的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的延续、拓展,是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体育活动课要列入学校课表和作息时间表。

《方案》要求学校必须每天统一组织至少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根据季节、场地、学校特色等因素调整。冬、春季安排长跑、跳绳等项目,长跑项目小学高年级每次不少于1200米,中学每次不少于2000米,各学校可根据学生、场地情况适度调整;跳绳项目以速度跳绳为基础,花式跳绳为补充。夏、秋季安排以广播操和身体素质操等项目,鼓励学校创编特色鲜明,有一定运动负荷的广播操。每天课后服务时间,小学每天统一安排1次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每次不少于40分钟;中学每周统一安排至少3次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每次不少于40分钟。启动西城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通过提升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方案》明确,要合理谋划西城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布局,建设一批区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举办中小学生体能比赛、跳绳踢毽比赛、体质健康测试赛、武术比赛、冬奥知识竞赛等活动,创新学校体育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以跳绳等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作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跳动校园”西城区中小学跳绳系列活动等,引导学生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教育契机,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生系列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课堂教学、运动体验、讲座论坛、演讲和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三位一体的奥林匹克教育,为参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奥运提供知识储备。各学校要结合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传统特色项目,统筹推动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均衡发展。以开展校园足球为龙头,带动篮球和排球等项目发展,注重武术、抖空竹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构建区、校、班三级体育竞赛制度。各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校内体育周赛、月赛、季赛,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全员参与的运动会或体育节,促进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生活化、品牌化发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将启动西城区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每年组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例评选,开展体育与健康类论文征集、青年教师专业提升培训、优秀教师研究课等活动,大力支持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发挥现任骨干教师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进一步配强用好体育师资,逐步缓解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按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比例配备体育教师。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老带新等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其尽快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制定《西城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工作细则》,每年对体育教研组长进行集中培训。通过抓体育教研组建设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为全体体育教师搭建平台,建设一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体育教师队伍。

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支持创建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大力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合理安排工作量,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同工同酬,合理确定体育教师的周课时量和工作量,将组织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测试、课余训练、竞赛活动等工作,科学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定期配发服装或发放服装补贴,逐步提高室外补贴等,关心关爱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西城区还将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强化学校体育经费保障。各学校体育经费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做好统筹安排。所有学校都必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和《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配足配齐体育教学设备和器材,以保证按照课程标准规范开展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推进区内社会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优先向学生开放,鼓励学校探索与周边学校、社区等公共体育场馆共享共用,为学生锻炼创造条件。

推进区教委与区体育局在学生课余训练、赛事体系、活动组织、资源共享、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各部门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活力。加强学校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建设,不断开发、推广学生喜爱的集体竞赛项目,广泛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坚持普及促提高、提高带普及,普及、提高两手抓的发展方向。探索对口直升校间贯通培养,集团校间联合培养等多渠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构建西城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区教委将研发西城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系统,实现系统分析和数据共享,督促各学校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要在每年1月底,对本校上一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分析,总结数据结果,研究解决方法,精准实施干预,最后形成年度报告,报送区教委。每年3月份,西城区将上一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向各校通报,将监测结果纳入各学校和学校主要领导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启动西城区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工程、西城区学生近视防控与肥胖学生干预工程,定期对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力量、耐力等相关数据进行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

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家庭指导,通过开设家长课堂、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广泛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家长提供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指导,提高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鼓励家长陪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保证校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将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纳入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街道、社区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积极开展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体育良性互动的机制。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范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伤害处理机制,尽快实施区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责任险”全覆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