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会馆将变身为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梨园公会将用于建设京剧艺术交流传播及孵化中心,聚顺和栈南货老店将开设糖果主题阅读+糖果体验空间……4月14日,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招标结果落地,共有6处文物建筑确定了“活化”方案。

2020年1月,西城区向社会公开发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一共推出7处文物活化利用项目,目的是广集社会各方智慧,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寻求文物项目更好利用和保护。作为北京市首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吸引了共34家机构提交了53个项目申请报告。经过多次审核和评审,共有6个文物建筑确定了利用单位及利用方向,而这种探索,无疑为未来更好推进文物建筑活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文化传承。保护文物建筑的思路从以往的“闭门保文物”向“开门用文物”改变,无疑正是新时代推动文物建筑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加以利用的尝试,而这种尝试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推动文化传承,更好通过历史文物建筑讲好老北京故事。比如梨园公会,历史上是在京的戏曲界人士的民间行业组织,此次利用方向正是用于建设京剧艺术交流传播及孵化中心,较好地体现了文化传承。因此,在活化利用过程中,在保证与文物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契合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无疑是推动文化传承的一种保障。

功能匹配。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绝不是让文物建筑利用后继续“孤芳自赏”,而是要充分与城市街区功能定位相匹配,进而更好推动地区产业发展,让文物建筑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分项”。比如新市区泰安里,项目定位是建设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就非常符合天桥演艺区的整体功能定位,这对于丰富天桥演艺区的文化内涵而言无疑作用不小,甚至有可能打造出一个地区新“网红”。

融入社会。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让文物建筑“接地气”更好服务市民。在此次改造中,西单饭店旧址,将被用于建设多功能复合型文化艺术空间,内容包括非遗技艺和拓印等传统技术体验、文物书社、传习培训等,进一步补齐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比如聚顺和栈南货老店,历史上是经营果脯和南北风味糕点的店铺,此次用于建设糖果主题阅读+糖果体验空间,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也拓展了年轻群体市场。如此利用,无疑让文物建筑在新时期更加时尚、前卫,更加“接地气”,更加受到市民欢迎。

作为北京首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试水”,已经吸引了社会更多关注。相信经过活化利用,文物建筑将重新焕发新活力,继续讲好老北京故事、推进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发展、满足群众新需求,让老北京历史记忆的新时代重获“新生”。

文/逯军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