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4月16日,作家阿來在“十月文學獎”頒獎典禮上,將林徽因的詩句送給《十月》雜誌和頒獎地李莊。

作爲曾經的同濟大學校舍,梁思成和林徽因共同居住的地方,古老的李莊小鎮迎來一羣遠道而來的客人。4月16日,“中國·李莊杯”第十六、十七屆(2019-2020)十月文學獎頒獎典禮舉行。24位作家作品分獲兩屆長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散文獎、詩歌獎、特別獎等獎項。獲獎作家涵蓋廣泛,既有阿來、張煒、格非等茅盾文學獎得主,有吉狄馬加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詩人,也有“80後”“90後”新銳寫作者。

據瞭解,首屆“十月文學獎”於1981年在北京頒獎,2013年起設定爲每年一屆,迄今已頒出17屆,見證了中國文學的茁壯和發展。

40年來,“十月文學獎”推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家、作品,王蒙、賈平凹、劉心武、莫言、海子、梁曉聲、馮驥才等衆多讀者耳熟能詳的作家和詩人,都有作品獲得“十月文學獎”。當天,“十月作家居住地”也在李莊舉行揭牌儀式。

“十月文學獎”獲獎作家(部分)合影

阿來獲長篇小說獎,吉狄馬加獲特別獎

獲獎作品中,2019年度長篇小說獎頒給了作家阿來的《雲中記》。評委認爲,《雲中記》是災難敘事中最爲獨特的文本之一。“一個半路出家的祭師,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的身份,強化了他的職業意識,也讓他在文化傳承中,完成自我成長和救贖。傳統作爲儀式,只是讓他迴歸到無形的巨大安穩之中。所以,與喧囂的世界相映襯,他最終的消失,有一種嬰兒投懷般的寧靜、安詳。”

阿來表示,李莊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保存了讀書的種子。“今天,我們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時機,我們通過文旅融合的方式,重新喚醒李莊、喚醒李莊故事和文化精神。十月文學獎在李莊頒獎,也是喚醒文化的方式之一。”

2020年度特別獎頒給了吉狄馬加《裂開的星球》。評委認爲,“《裂開的星球》是憂憤的思想之詩,自我的靈魂之詩,神諭的警示之詩。它把古老的民族史詩和神話與岩漿般的激情相融合,爲新世紀漢語詩歌帶來了嶄新的景象。”

吉狄馬加表示,疫情的爆發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詩人必須有個人的生命經驗和生命感受,如何把個體的生命感受傳遞到公衆中去,形成人類的普遍認知,是對人類的考驗。“希望通過詩歌預知人類未來的前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類的明天會變得更加美好。”

長篇小說獎頒給了鍾求是《等待呼吸》,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在書中主要寫了三個人物,寫了莫斯科、北京、杭州三座城市,時間跨度則長達25年,“這25年恰恰是中國社會發展最快的階段,中國經濟和人們的精神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等待呼吸》從時間和地理上就構成了有橫度和縱度的結構,多維度地反映出中國這些年發展的歷程。”

“這是我迄今爲止最滿意的作品,《十月》願意接納她,是一種緣分,也是對我的認可。”鍾求是表示。“我的寫作是有野心的,希望通過更寬闊的格局去透視我們這代人的精神變革,從而更好地理解人性、理解命運、理解時代。”

“寫作是不會因爲年齡被淘汰的。”鍾求是說。“隨着年齡增長,生命中的資源和感悟會更加豐富,落筆也因此變得更加豐滿。一直以來,我都面臨自我突破的難題,總覺得自己寫了很多東西,但不夠好,還能寫出更好的作品。在《等待呼吸》之後,我敢說,我已經把我生命中最想寫的東西表達出來了。”

獲獎作家阿來發表感言

關注當下現實,構建全新文學景觀

作家石一楓因《玫瑰開滿了麥子店》獲得2020年度中篇小說獎,講述了沿鐵路線漂流到都市的鄉下女孩王亞麗,面臨無數挫折和困窘,在生活中奮力前行的故事。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希望能將目光更多投向現實生活,爲同時代的普通人書寫內心的焦灼與困惑,這也是出於寫作者的情懷,“除了人和社會物質層面的聯繫,還想探討精神生活,在個體聯繫非常微弱的、家庭單元不斷縮小的現代都市社會,人類應該如何尋找精神歸屬?”

“這些年我們能夠發現的生活裏的空間有很多,有人在文學裏發現了縣城,有人在文學裏發現了小鎮。北京這個空間中也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新發現。我們在發現裏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這個還是挺重要的。”石一楓表示,他也在通過自己的書寫,重新定義城市和人之間的關係。

作爲青年一代寫作者,在他看來,如今的年輕作家題材創作更加多元化,儘管生活形式是趨於雷同的,但是大家能夠在各自的生活維度中找到獨特切片去書寫,在相似的題材中寫出不同的新意,這也構成文學創作當下一道全新的風景線。

而在此次獲獎最年輕的作家李唐看來,在如今的時代裏,已經很難複製前輩作家“一書成名”的輝煌,這並不是因爲年輕作家的作品質量太低,而是和環境、時代背景有關。“現在很多作品要是放在當年,可能會是驚世駭俗的,但是要再獲得餘華、莫言這樣的文學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

面對文學讀者不可避免流失的現狀,年輕作家如何應對?對此,李唐認爲:“這是自然的現象,但是寫作的本質不是爲了迎合讀者,更多是出於自己內心的願望。”他的獲獎作品《替代者》以科幻的形式探討了個人肉身存在與社會身份符號之間的關係,寫作初衷也是源於對現實的關注,“十年前大家會對科幻題材很驚訝,如今這已成爲一種主流的文學形式,我本人並不算是科幻愛好者,但是這樣的靈感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裏,這與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有很大的關聯。”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傳統文學和多媒體的融合愈加緊密,文學題材改編成電影的趨勢也變得更加明顯,而作家們普遍對此看法是“隨緣”。“將文學改編成影視劇、廣播劇等形式,能夠擴大作品宣傳,讓更多人看到我的書,這當然是好事。”鍾求是表示,“但是作家的天職還是寫作,不會在這個方面花費太多精力和時間。”李唐認爲,文學和影視的融合其實在數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只不過隨着時代的變化,改編的方式越來越多元了,“有人願意改編我的作品,我當然會很高興,沒有也沒關係,不會影響我繼續寫作。”

“十月作家居住地”在李莊舉行揭牌儀式

附:獲獎名單

第十六屆(2019年度)十月文學獎

長篇小說獎:《雲中記》,作者:阿來;《他鄉》,作者:付秀瑩

中篇小說獎:《或有故事曾經發生》,作者:魯敏;《吊馬樁》,作者:田耳;《人人都愛尹雪梅》,作者:劉汀;《請爲我喝彩》,作者:孟小書

短篇小說獎:《九案》,作者:石舒清;《替代者》,作者:李唐

散文獎:《與你遙遙相望》,作者:陳福民;《茨維塔耶娃的布拉格》,作者:劉文飛

詩歌獎:《完整的彩虹》,作者:張執浩;《深情可以續命》,作者:潘洗塵

第十七屆(2020年度)十月文學獎

特別獎:《裂開的星球》,作者:吉狄馬加

長篇小說獎:《等待呼吸》,作者:鍾求是

中篇小說獎:《玫瑰開滿了麥子店》,作者:石一楓;《空山》,作者:沈念;《愛的川流不息》,作者:張煒;《美學原理》,作者:肖江虹

短篇小說獎:《仙境》,作者:哲貴;《宥真》,作者:金仁順

散文獎:《麥爾維爾讀札》,作者:格非;《春蠶記》,作者:蘇滄桑

詩歌獎:《雷平陽近作》,作者:雷平陽;《蒼茫》,作者:榮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