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芯片短缺拖累全球汽車業 佈局升級難解缺芯“近渴”

文/一財資訊

一則消息,讓中芯國際股價今日低開低走。

4月16日收盤,A股中芯國際跌1.31%,報56.31元,成交額超10億元,總市值4448億元。港股中芯國際亦跌1.15%,報25.75港元,總市值2034億港元。

消息面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動向一直深受市場關注,其減持1億股中芯國際港股。

國家大基金減持中芯國際

根據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國家大基金一期兩日合計減持1億股中芯國際港股,總持股比例由10.21%降至8.93%。

國家大基金一期於4月12日以25.5601港元/股均價減持5500萬股,4月9日以26.1516港元/股均價減持4500萬股。按此計算,合計減持金額約25.8億港元。

據中芯國際2020年年報,截至2020年底,國家大基金一期通過鑫芯香港間接持有6.22億股中芯國際港股股票,另通過認購永久次級可換股證券獲得1.83億持股權益,合計持有的權益爲8.05億股。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剛剛交出了一份令市場滿意的成績單:2020年淨利由虧轉盈,在科創板順利“摘U”。2020年,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274.71億元,同比增長24.8%;歸母淨利潤爲43.32億元,同比增長141.5%。

國家大基金爲何現在減持?

在全球“缺芯”,半導體行業高景氣度持續的情況下,國家大基金爲何選擇此時減持?

事實上,國家大基金此次減持只是按預期、階段性的回籠資金,屬於正常操作。與此同時,從中芯國際前十大股東情況來看,國家大基金一期退出中芯國際H股,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大基金二期,持倉A股市值達到73.61億元。

國家大基金投資計劃爲15年,分爲投資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國家大基金一期成立於2014年9月,2019至2024年是其投資回收期,因此大基金對相關個股的減持、退出動作大概率仍將繼續。

在減持中芯國際之前,國家大基金一期已經宣佈對多隻芯片股進行減持。2021年1月23日,國家大基金一期一口氣披露了對晶方科技兆易創新安集科技的減持計劃;4月7日,宣佈對北斗星的減持計劃;4月13日,宣佈對長川科技的減持計劃。

粵開證券指出,國家大基金一期成立以來通過投資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獲利豐厚,大基金二期成立後,一期也在有序退出優化投資結構。按照大基金一期自身規劃, 目前進入回收期,開始有選擇、分階段退出。

需求高漲,芯片行業景氣持續

湘財證券張心朔對第一財經表示,中芯國際的業績增長也預示了整個芯片行業是向好的。只要景氣度持續的話,即使芯片股出現大幅度回調,長期來看,反而是中期的低位。

對於芯片行業,粵開證券表示,需求方面,主要由於5G手機、汽車板塊及HPC等子行業高增,帶動芯片需求增長;供給方面,製造商產能利用率持續滿載。半導體板塊在景氣週期+國產替代雙重邏輯之下,預計景氣度持續。

川財證券認爲,因爲晶圓廠近年投資,尤其對非先進產能投資不足,造成實際供給增加有限,而近期物聯網、智能製造、汽車電子化以及5G等新的技術方向和產品應用的落地放量,芯片需求持續超預期,短期供給缺口明確。國內半導體制造企業擴產,市場需求大幅提升爲國產半導體設備製造廠商帶來了提高市場滲透率的時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