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員工偷喫葡萄遭辭退 偷喫蘋果罰300?

叮咚買菜獲7億美元輸血 發力供應鏈尋求新賣點

本報記者/許禮清/孫吉正/北京報道

資本再度給燒得火熱的“賣菜”行業添了一把柴。

近日,叮咚買菜宣佈完成了7億美元的D輪融資。這對於正在狂奔之路上的叮咚買菜來說,無疑能帶來資金“解渴”,根據投資方高鵠資本發佈的公告,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新區域拓展、供應鏈投入及團隊建設。

而此次融資新引入了Aspex Management、3W Fund、Mass Ave Global、APlus Partners等國外風險資本,讓叮咚買菜年內赴美上市的消息再次甚囂塵上。《中國經營報》記者就發展規劃和上市事宜向叮咚買菜發送採訪函,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回應。

雖然對上市事宜保持沉默,但在業務層面,叮咚買菜已經有所行動。在叮咚買菜的盈利模式備受質疑的同時,其將注意力放到了供應鏈建設上。根據叮咚買菜發佈的《2020年產地筆記》,截至2020年底,叮咚買菜生鮮直供產地達350個,生鮮農產品基地直採佔比達到85%。產地直供供應商也已經超過600家。

供應鏈無疑將是叮咚買菜新的賣點,但目前各大玩家也在紛紛發力“上游”建設,叮咚買菜能否短期建立護城河,仍要打一個問號。

燒錢路徑之下的資本競賽

春天來了,“賣菜”企業的資本熱度也開始升溫。近日,叮咚買菜宣佈完成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一份融資,獲得由DST Global、Coatue 聯合領投,今日資本、紅杉資本等多家老股東跟投的7億美元融資。這也是其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融資。

隨後,叮咚買菜年內赴美上市的消息再一次甚囂塵上,行業媒體《未來消費》觀點稱,不排除這是叮咚買菜上市前的最後一輪針對股權配置的融資。不過,叮咚買菜並未對這一說法進行正面回應。

實際上,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線上“賣菜”捲土重來,各個企業已然開啓了資本層面的軍備競賽。2020年,十薈團完成了4輪融資,金額最低的一次也有8000萬美元。2021年3月底,十薈團又對外披露完成了7.5億美元融資;而在此之前的2月19日,興盛優選宣佈獲得了30億美元的投資。

事實上,在這背後,是行業仍舊處於燒錢跑馬圈地,且無法通過自我“造血”實現擴張的態勢。以叮咚買菜爲例,在2020年,叮咚買菜加速擴張,覆蓋了北京、南京、廣州等27個城市。進入2021年,還以6億美元的大手筆在江蘇崑山建設生鮮綜合體。

在擴張過程中,自建配送體系、拉新補貼、猛烈地推,給叮咚買菜帶來了很大的支出。“前期的投入、設備的建設、物流供應鏈管理、運營總部龐大的系統信息化開發團隊以及營銷費用等都是巨大的成本支出。”北京京商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說。

記者注意到,此前叮咚買菜在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時,強調“0起送費、0配送費”,在2019年改爲了“滿28元免配送費,不滿則收5元配送費”,到現在則是“滿38元免配送費,不滿則收5元配送費”。

更有媒體直言,在過去的2020年,急於擴張的叮咚買菜“燒”掉了20億元。但對於該數據,記者向叮咚買菜求證,對方並未確認。

盈利仍未實現,根據叮咚買菜此前提供給記者的數據,目前公司前置倉數量超過850個,日訂單量突破85萬單,月營收超15億元。記者照此計算,叮咚買菜每個前置倉每日訂單爲1000件,客單價爲58.8元。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曾表示,理想狀態下,每個前置倉經營一年以上,日訂單達到1000單左右,平均客單價超過65元,可以在刨去履單成本後,每單的營業利潤預計能超過3%,也就可以賺錢。但目前,擴張中的叮咚買菜,其大多數前置倉的經營時間並沒有超過一年,而整體看來,平均客單價也沒有達到65元。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表示,叮咚買菜在一衆生鮮電商亂戰之中走到現階段,儘管目前尚未宣佈實現全面盈利,還是有其自身優勢存在。不過企業也面臨着挑戰。比如前置倉模式,首先,要預判消費者的需求,豐富產品多樣性,需要特別重視用戶畫像。其次,生鮮產品的高損耗,一方面對物流和倉儲提出了高要求,壓縮利潤空間;另一方面,產品開發成本也比較高。再次,各地區消費喜好不同,公司想要完全複製單個前置倉的成功經驗有難度。

“線上賣菜前期資金投入巨大,所以上市成爲很多賣菜企業選擇的一條融資路徑。目前市面上傳出的上市消息,一方面是在相互試探,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各方均有相關規劃。上市之後,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幫助企業進行擴張,投入供應鏈建設。賣菜終究是零售,當形成一定規模效應,通過提升物流效率解決成本之後,盈利自然可以實現。”莊帥說。

新的故事

叮咚買菜在前置倉規模加速擴張的同時,轉頭將注意力放在了上游。根據高鵠資本公告,叮咚買菜此次7億美元融資的用途爲新區域拓展、供應鏈投入及團隊建設。

實際上,叮咚買菜聚焦供應鏈早有跡可循。記者注意到,在剛剛成立時,叮咚買菜採取的是“批量採購+品牌供應商直供”的方式。而到了2019年,叮咚買菜就開始深入到生鮮產品源頭,與源頭200多家合作社、3000餘名農戶、養殖戶進行合作。

2020年,叮咚買菜與全球知名肉類供應商泰森食品在上海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藉以持續強化肉類供應鏈的確定性。同年9月份,叮咚買菜再次發力,在上海金山區廊下鎮,與當地有關部門合作,成立智慧農業示範園區項目。12月,叮咚買菜聘任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水產與生命學院院長譚洪新爲叮咚買菜首席水產科學家,以建設和完善叮咚買菜的水產供應鏈體系。

而到了2021年,叮咚買菜又以6億美元的大手筆在江蘇崑山建設生鮮綜合體。

“叮咚買菜的戰略是沒有問題的,因爲其經營模式長時間未盈利且沒有盈利預期,且不管是前置倉賽道還是社區團購賽道,均有一定雷同,單獨看業務模式,叮咚買菜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有限。爲此,要想成功上市,叮咚買菜必須要講新的故事,也要樹立自己的護城河。”莊帥說。

但護城河顯然短期內難以建立,更不要說如今各大企業均在暗暗較勁。2020年10月,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曾斌對外表示,未來五年,每日優鮮把供應鏈作爲最重要的戰略;美團買菜雖入局較晚,但依託於此前小象生鮮和美團優選帶來的供應鏈資源,業務也在逐步推進。

二級市場對叮咚買菜的興趣,也受競爭者的影響。如今火爆的社區團購模式,必然會阻礙叮咚買菜的擴張路徑。二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社區團購走的是“預售+次日達+自提”的模式。對比社區團購,前置倉模式下,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即時消費需求,提升用戶體驗,但由於訂單的不確定性,會導致貨物積壓風險,帶來損耗,或者斷貨問題。建設前置倉需要投入的費用,顯然要比給團長的分成高。

和君諮詢合夥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告訴記者,實際上社區團購和叮咚買菜在本質上是存在競爭關係的。雖然二者在模式上有略微的差別,但背後的邏輯是一樣的。在快速擴張的路上,二者最終在競爭市場上難免會短兵相接,爭搶流量和用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