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剛剛結束的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德州市共4個項目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武城縣榮獲2項,分別是該縣中椒英潮公司、春明農業機械公司參與完成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無法實現自主創新的突破一直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如何激活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一池春水”?“關鍵是要培育企業突破發展的創新生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力科技合作謀求小微企業創新突破。”武城縣委書記張磊表示。

“我們與齊魯工業大學合作,在做強傳統辣椒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發辣椒提取物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中椒英潮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譚英潮介紹,正是企業與院校的合作,才取得了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碩果。同樣獲獎的春明農業機械有限公司,也是以校企合作推動企業創新突破的典型案例。該公司曾經僅是一家小型農機具製造修配廠,如今卻擁有發明專利4項、20多項國家實用新型和9項外觀設計專利。“我們企業從小到大,離不開科研創新這個‘祕訣’。”公司總經理霍德義表示,他們先後與青島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而這些合作爲企業的突破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力量。

像中椒英潮、春明機械一樣,在武城有一大批中小微企業“不等不靠”,把技術創新作爲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他們雖無耀眼光環或驚人規模,卻依靠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新產品開發,在複雜經濟形勢中“乘風破浪”。作爲中央空調生產基地,武城縣參與制造中央空調零部件的企業衆多。中南科萊空調設備有限公司曾一度面臨產品附加值低、科研力量弱的困難,這一切在與齊魯工業大學進行戰略合作後迎刃而解。雙方圍繞中央空調主機、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風管、風機盤管的研發與設計展開了長期攻關。“有了齊魯工業大學的技術支撐,我們能夠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優勢和生產條件,產品實現了創新突破,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在不斷提升。”該公司副總經理吳珊說。

無本之木難求,無源之水難存。小微企業的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離不開創新創業的土壤。武城縣高度重視創新驅動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構建創新生態,助推產業沿鏈聚合、集羣化發展。他們通過抓好創新研發平臺建設和技術關鍵領域公關,健全以企業需求爲導向,以科研成果轉化爲目的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引導企業與大院名校合作,引進技術帶頭人和技術研發人才;指導企業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和聘請週末特派員;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上海製冷展覽會等產品與技術對接會,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指導山東史蒂夫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憑藉“一次性使用腹腔引流管產品”參加山東省第三屆“省長杯”設計大賽,最終斬獲大賽銅獎,成爲德州市唯一一家獲獎企業。目前,武城縣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爲55.14%,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5家。

科技“硬核”的實力支撐作用凸顯,“唯一性”已逐步成爲武城縣衆多中小微企業的共識。一組數據最具代表性:近五年來,武城縣中小企業累計投資500餘億元實施技改項目274個,新建市級以上科研平臺28個,新增專利、商標4100餘件,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320名。在政府的牽頭作用下,該縣與中國製冷空調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國家級行業協會建立合作關係,創新動力正在加速向小微企業聚集。

(大衆報業·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海峯 通訊員 王玉磊 吳華 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