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2021全國農業機械及零部件展覽會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舉辦,在這場年度重頭農機展會上,中國一拖、中聯農機、約翰迪爾、久保田等國內外農機領軍企業競相搭建展臺以展示自己最新的技術和產品。而和這些行業巨頭同場角力三年的,還有兗州區的7家農機企業抱團參展,他們在展示產品、洽談合作時,都會亮出同一張名片——“兗州農機”。

兗州農機,並不是一張農機企業抱團發展的新名片。早在1956年,國務院就批准在山東省滋陽縣(今兗州)建立“中匈友誼農業機器拖拉機站”,通過與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的合作,兗州拖拉機站摸索着製造出了最早一批的國產農用機械。60多年後的今天,兗州農機已形成了涵蓋動力機械、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收穫機械、農機配件等10大類500餘個品種的產業體系,聚齊鏈條企業120多家,產業窪地效應日漸顯現,其中,不乏五徵山拖、金大豐之類的龍頭企業。

一邊是秉持傳統、勇於創新下的砥礪奮進、開疆拓土,一邊是立足長遠、謀篇全局下的居安思危、科學認知。“抱團參展,不是因爲我們的產業很強,而恰恰是因爲還不夠強。”談到兗州區政府之連續三年自掏腰包搭建展臺、邀域內企業帶着設備免費參展的初衷,兗州區農業機械服務中心主任吳衛新直言,兗州區農業機械產業的優勢在於產品品類全,也有着不少細分品領域下的“單打冠軍”,但企業體量總體偏小,品牌塑造難度大,在愈發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不佔優勢,因此,打造區域產業品牌的想法應運而生。

在全國性的大型農機展會中,堅持政府出資、區域企業抱團參展的,兗州屬於先行者,也開始嚐到了區域產業品牌運營的甜頭。在今年的駐馬店展會上,開到會場參展的農機沒有一臺回到兗州、全部當場銷售一空,金大豐、國豐、大華等企業更是現場簽下大宗訂單。“在區域產業品牌的打造上,我們除了在竭盡全力的補鏈強鏈、做好企業服務,更從產品品質上給企業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做配得上‘兗州農機’牌子的過硬產品。”兗州區農機服務中心農機校校長李健表示,當“高品質”和區別於高端品牌的“高性價比”成爲兗州農機的客戶口碑,這塊牌子就能夠漸漸立起來了。

在農機產業“一張圖、一盤棋”的發展規劃下,兗州區一方面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制定並實施農機龍頭企業品牌培育計劃,以強帶弱熔鑄產業名片;另一方面則注重站在行業前沿,引導和鼓勵開展科技創新,以形成更爲強大的產業核心競爭力。

去年8月,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兗州)智慧農機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揭牌,六家骨幹農機企業按照自身特長,分別與研究院合作設立六大研發中心,重點圍繞農機裝備智能化發展、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等開展新產品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研究工作,拉開了區域產業研發的大框架。目前,兗州區已建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研發中心3個,院士工作站1個,先後獲發明專利29項,實用新型專利168項,同時不斷推進農機產業“兩化融合”和“智能製造”,加快企業“機器換人”步伐,農機裝備產業製造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通過和山東大華機械有限公司合作,我們的拖拉機和他們的耕作設備搭成一套銷往了東南亞多個國家;我們和研究院合作設立的產品檢測及標準化中心,正着手推進農機質量檢測服務與標準化體系建設研究……通過‘一張名片’的打造,政產學研等多方資源在兗州區高度聚集、科學調配,爲產業騰飛創造了優質的條件。”談到“十四五”期間兗州農機企業抱團躋身全國行業前五的目標,五徵集團農業裝備事業部辦公室主任孫慧民表示,完全有信心在高質、高效的產業要素整合下,和兄弟企業一同實現這一夢想。

去年,山東金大豐產銷各類收穫機4800臺,同比增長50%;五徵山拖大中拖銷售1萬餘臺,銷量同比增加34%;山東國豐、山東聯誠農裝等骨幹農機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山拖凱泰50臺大中拖配套山東大華耕種機械聯合出口古巴等國家,全區120餘家農機生產企業產銷同比實現大幅增長,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大關……在成功入選全國第四批產業集羣區域品牌建設試點的背景下,兗州農機企業正攜手同心、戮力同行,只爲他們那張共有的“名片”越來越亮。

(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一 通訊員 張美榮 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