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氣急敗壞地說,兒子挑食得厲害,就是不愛喫青菜,昨天晚上她特意挑了半碗青菜強迫他喫完,結果孩子沒喫兩根,就把青菜吐了出來,還把喫下去的飯都嘔了,害得她被公婆數落半天,“孩子不想喫就不喫,幹嘛非要強迫他?”

寶媽委屈極了,她願意強迫孩子嗎,還不是他挑食太厲害,眼看着營養不均衡,抵抗力下降,她每天爲孩子喫飯都愁死了,爲什麼自己生了一個這麼挑食的孩子?

孩子的挑食,源於父母的執念?

孩子的挑食分爲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挑食的孩子數量最多,重度挑食的孩子會對食物表現出緊張,喫飯會有焦慮和壓力感,情緒也比較差,孩子在飯桌上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越多,出現挑食的概率就越低,而父母對食物的執念,也會造就孩子的挑食,導致他對某些食物存在負面印象,對喫飯這件事情不感興趣。

什麼是執念?其實來自父母對孩子成長的焦慮,現在一家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幾個大人面對着一個孩子,就很容易對他喫飯這件事情特別重視,光喫肉怎麼行?還要喫青菜啊。孩子營養要均衡,什麼都喫的孩子纔是最好的……這些都是父母的執念,喜歡強加給孩子。

這樣的父母容易在飯桌上強迫孩子喫飯,孩子喫得不好就會批評,甚至拿其他的孩子跟他做對比,看着父母的冷眼,不時還要受到斥責,在這種壓力下進食,孩子的大腦就會下達抵抗和拒絕的命令,他反抗不了,只有順從,但內心對食物的厭惡感就會增強。

父母的執念,還有哪些表現?

不愛喫的飯,就少做或者不做

孩子的味蕾比較敏感,很多大人嘗不到的味道,孩子會敏銳地覺察到,比如芹菜有特殊的澀味,韭菜有辛辣味,這些都是孩子不喜歡的味道,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第一次喫表現出厭惡,第二次就不會做了,他們熱衷於烹飪孩子愛喫的飯菜,久而久之,孩子不接觸的食物,也就沒有鍛鍊味蕾的機會,長大了也不會喫。

錯過飯點了,也要給孩子喫

孩子飯點不好好喫飯,過後餓了怎麼辦?很多家長就會單獨開小竈,他們的執念是,只要孩子喫就得做,小孩子在發育中肯不能餓着。

其實,一家人一起喫飯本身就是一種樂趣,這樣做無疑在剝奪孩子的這種快樂,孩子的小竈比較單一,肯定也是孩子比較愛喫的,無形中就讓孩子少嘗試了食物的種類,爲挑食埋下了隱患。

用其他東西進行交換

“你好好喫飯,我一會帶你出去玩”,“你喫這些菜,我就給你買奧特曼”,這些交換會讓孩子用喫飯來要挾父母,我不高興就不好好喫,我喫得多必須要有獎勵,喫飯不再是對食物的渴望,他在喫飯中體會不到樂趣和滿足感,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會好好喫飯呢?

喫飯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即使孩子不愛喫飯,一頓不喫,下頓就會喫了,讓孩子產生飢餓-想喫東西-獲得滿足感的良性循環,其實不是難事,只要父母做出改變,孩子挑食的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享受烹飪的過程

讓孩子參與到烹飪的過程中來,讓他掌握喫什麼的決定權,可以有效地對付挑食。比如媽媽可以嘗試讓孩子洗菜、切菜,把胡蘿蔔切成他想要的形狀,如此費心費力做出的食物,他會有珍惜感,也會獻寶一樣地喫完。

也可以給孩子選擇權,今天想喫哪些青菜?西藍花還是橄欖菜?預先讓他知道菜單,對他進行一些語言上的鼓勵,他有心理準備,就不容易抗拒。

父母做榜樣

父母要製造喫飯的氛圍,餐桌上是要有儀式感的,不能敷衍地對待。一位媽媽告訴孩子,喫飯必須要端正地坐在餐桌旁,分到你盤子裏的東西,你要全部喫掉,它們從種下去到喫到嘴裏,要經過幾十道工序,無數人花費大量的精力,人要對食物有敬畏心。

另外,想讓孩子不挑食,父母首先要做榜樣,自己不能挑食,要遠離零食,喫飯的時候不玩手機,不看電視,跟孩子比賽喫青菜,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孩子的挑食並不難解決,他們現在不愛喫,不代表以後不愛喫,隨着味蕾的退化,很多食物接受起來也不是那麼難,一個家庭,要有良好的餐桌文化,不要溺愛孩子,放棄某些執念,記住一句話,只要孩子發育正常,心情愉快,精神充沛,你家寶貝好着呢,別太焦慮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