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下沉市場明星“水滴”申美股上市引猜疑 互助被誤當公益?

4月17日消息,水滴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申請,尋求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按股票代碼“WDH”交易其 ADS。公司暫定籌資額 1 億美元,承銷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證券、招商證券(香港)、華興資本、里昂證券(CLSA)、海通國際、富途證券、以及老虎證券

水滴公司由美團點評前高管沈鵬於2016年4月創立,旗下有“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三大業務,至今已完成7輪超40億元融資,是目前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互聯網健康保障平臺。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0月,水滴保險商城新單年化簽單保費近120億元,保障用戶量超1.4億,全年估算近150億元。

4月15日,據東方財富網報道,由於國內監管機構認爲水滴公司的商業模式存在風險,使其美股上市計劃遭阻滯。

而今,水滴美股上市申請的正式遞交,加速了輿情暗流湧動。媒體和公衆議論紛紛:難道公益的背後真是商業的計謀?

“水滴不是公益組織?”

“關於水滴互助是慈善組織、公益組織的說法是不準確的。”楊光反駁道。雖然水滴互助並非以盈利爲目的,但水滴互助的運營公司也並非是以面向社會開展慈善活動爲宗旨的非營利性組織。

同樣,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籌項目,初入大衆視野起便綁縛上了“公益”、“愛心”等標籤,也不代表水滴公司即爲非營利性組織。

“大病衆籌+會員互助+商業保險”這樣一條從流量入口到產品變現的完整閉環,被公衆稱爲互聯網保險平臺背後的邏輯。確實,自2011年首家網絡互助平臺上線以來,有不少打着社會互助、慈善公益等旗號的平臺向社會非法“吸金”;但若是產品服務質量有保障,水滴以水滴保業務謀利也無可非議。

“水滴互助賺夠錢就跑路?”

2020年9月8日,銀保監會在《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中直接指出,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衆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對於網絡互助目前雖然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標準,公司合夥人楊光表示,水滴互助的會員公約主要適用於《民法》、《合同法》,並不是非法經營。今年3月底,水滴公司關閉了在線醫療互助平臺水滴互助,也是從用戶的長遠利益出發,將對現有的服務模式進行升級。

至於“賺錢”這一說法,楊光表示,水滴互助平臺的收入來自均攤互助金的管理費,用於支付互助案件調查和日常服務運營成本,本身是一項很難盈利的業務。水滴互助上線近5年時間,整體雖然是虧損狀態,但一直得到來自母公司水滴依靠保險和健康服務獲取的商業收入支持,並不存在資金緊缺的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