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這一舉動,這位創始人或錯過4億……

來源:IPO日報

一家企業經歷初創期後,若發展順利,一旦上市成功,原始股東手中的股份將大幅增值。公司上市後,原始股東一躍成爲億萬富翁也並非一件稀罕事。

不過,本文要說的這家企業——芯導科技(全稱“上海芯導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聯合創始人卻似乎不爲“名利”所牽絆,在公司發展步入正軌時選擇了“功成身退”。

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始股東“甩賣”股份

這個故事,要從芯導科技成立之日說起。

2009年,自然人孔凡偉和呂家祥出資設立了芯導有限(芯導科技的前身),註冊資本爲200萬元。不過,呂家祥並非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背後真正的出資人系歐新華。

據公司表述,當時岳父呂家祥代歐新華持有股權,主要原因是“當時是歐新華第一次創業,擔心創業失敗對未來職業發展有影響,也爲了打消家人對首次創業不確定性的顧慮”。

隨後,呂家祥與歐新華於2011年10月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兩人間的股份代持關係由此解除,歐新華成爲了明面上的股東。彼時,孔凡偉持有芯導有限65%的股份,歐新華持股35%。

芯導科技於2019整體變更爲了股份公司,當時歐新華已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100%控股了芯導科技。

這幾年間發生了什麼?

申報稿顯示,孔凡偉於2016年6月、12月將其持有芯導有限60%、5%的股權分別轉讓給歐新華及上海莘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由歐新華實際控制),並不再擔任芯導有限監事。

但對於這麼一位“重量級”大股東的離去,芯導科技卻顯得過於“輕描淡寫”,甚至連轉讓價格也沒有披露。

不過,另外一家擬IPO企業晶導微電子的申報稿詳細地描述了這段歷史。

根據公開資料,晶導微電子成立於2013年,屬於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半導體分立器件行業,創始人及實際控制人便是孔凡偉。

上述申報稿顯示,2016年6月,孔凡偉以1200萬元的對價向歐新華轉讓芯導科技60%股權;2016年12月,孔凡偉又以166萬元的對價向歐新華全資控股的公司轉讓剩餘5%股權。

有意思的是,這兩次股權轉讓的價格差距較大。

孔凡偉轉讓摘要,數據來源:晶導微電子申報稿

據悉,孔凡偉兩次股權轉讓的價格均以芯導科技的淨資產作爲定價依據,兩次轉讓65%股權共計作價1366萬元。

具體來看,孔凡偉2016年6月轉讓時,芯導科技的估值僅2000萬元。而在半年後的這一次轉讓中,芯導科技的估值已增長至3320萬元。

對此,晶導微電子在申報稿中表示,第二次股權轉讓按芯導科技2016年9月末的淨資產定價,因其盈利能力良好、淨資產有了較大提升,故第二次股權轉讓的價格高於第一次。

由於期間公司的註冊資本沒有變化,所以淨資產的增加爲歸母淨利潤的增加。

按此計算,芯導科技在這一年不到的時間內實現的淨利潤應爲1320萬元;按孔凡偉此前65%的持股比例計算,其享得的部分應有858萬元。換句話來說,孔凡偉在芯導科技11個月的利潤分成都超過了轉讓價的6成。

IPO日報粗略計算,考慮稀釋作用後,芯導科技達到募資額時,孔凡偉轉讓的這部分股份估值爲4.02億元,相當於轉讓價款的29.46倍。而隨着孔凡偉把這部分股權全部轉讓,其或與3.88億元“擦肩而過”。

對於孔凡偉轉讓了高達65%股權的原因,芯導科技表示,孔凡偉系財務投資人,其持有公司股權期間未參與公司經營管理。

那麼,擁有半導體行業多年從業經驗,孔凡偉最終以較低的價格全盤退出,背後是否另有隱情?

鉅額分紅

另一邊,在估值猛增的背後,芯導科技的基本面表現又如何?

公開信息顯示,芯導科技的主營業務爲功率半導體的研發與銷售,且自成立以來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功率半導體產品包括功率器件和功率IC兩大類,主要應用於消費類電子、網絡通訊、安防、工業等領域。

根據申報稿,2018年至2020年(下稱“報告期”),芯導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2.94億元、2.8億元、3.6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967.23萬元、4809.33萬元、7416.38萬元。

IPO日報注意到,芯導科技此次科創板IPO擬募集資金4.44億元,爲其2020年年末1.43億元淨資產的3.11倍。

至於爲何淨資產較低,記者發現,芯導科技在報告期內賺到的錢大多都用於分紅。

申報稿披露,公司在2018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分別分紅7952萬元、4728萬元、1896萬元,共計1.46億元。

同一時期內,芯導科技的歸母淨利潤合計爲1.72億元,上述現金分紅數額相當於公司歸母淨利潤的84.78%。

而報告期內大額現金分紅,正是監管層關注的重點之一。

比如4月16日的IPO上會企業正強股份,曾被監管層要求說明大額分紅對公司業務經營的影響,主要股東收取現金分紅後的資金使用情況,是否存在資金體外循環的情況。

問詢摘要,數據來源:正強股份問詢回覆函

又比如,2月終止審覈的澳華集團在短期借款規模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分紅規模也逐年增加。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澳華集團的現金分紅分別爲900萬元、1500萬元、7800萬元、1500萬元,2019年現金分紅爲當年歸母淨利潤的1.26倍。而澳華集團同期期末的短期借款分別爲0.41億元、1.1億元、1.69億元、1.75億元。

對此,監管層質疑澳華集團有關人員獲得大額分紅款的主要資金流向或用途是否存在重大異常,上述人員與發行人關聯方、客戶、供應商是否存在異常大額資金往來,是否存在爲發行人代墊成本費用的情形。

記者經過粗略計算,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實際控制人歐新華合計持有芯導科技93.41%的股權,因此公司的分紅實際上大多流入了歐新華的“口袋”裏。

關於鉅額分紅的資金流向,以及前大股東爲何願意“甩賣”的原因,IPO日報向芯導科技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另外,在芯導科技“豪爽”分紅的背景下,其2019年研發費用爲2357.3萬元還不如2017年的2462.24萬元。研發費用率方面,芯導科技報告期內分別爲8.38%、6.58%、6.4%,爲連續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