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離世,她的死曾登上《紐約時報》頭版頭條,30萬人自發弔唁的葬禮,被稱爲“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葬禮”。

這個曾經風華絕代,長久地霸佔着中國銀幕的女人,卻在愛情裏喫盡苦頭:被勒索、利用、拋棄……

從她身上,你可以看到一個對於愛極度渴望的人,會將自己置於多危險的境地!愛情不是一種庇護,對於自身不夠強大的人來說,愛情反而是一種風浪。

貧民女到電影皇后

阮玲玉出生於上海弄堂的一個貧窮之家,童年時期父親早逝,阮玲玉的媽媽便去了一個富庶人家做幫傭。

雖然日子清苦,但阮玲玉母親開明,她湊錢請東家老爺讓女兒進入學堂讀書識字——即便生活再苦,也要抓住一絲機會去改變女兒的命運。

從小學到初中,阮玲玉在崇德女子學校讀書,周圍盡是一羣家境優渥的孩子,貧寒出身的阮玲玉不免敏感自卑,同時這個女孩又“天生麗質難自棄”,豆蔻年華的她生得明眸皓齒,嬌豔可人。

之後的故事非常有戲劇性:張家的四公子張達民對風華正茂的阮玲玉展開了熱烈追求:送禮物,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然而不出所料,身份懸殊的愛情遭到了所有人反對,張父一怒之下把阮玲玉母女趕出家門。

年輕氣盛的張達民沒有放棄愛人,而是瞞着父母爲阮玲玉母女租下房子。

阮玲玉以爲這就是愛情,眼前這個人幾乎擁有一個孤單無助的少女所渴望的一切:財富、溫柔、生活的自信和熱情——她開始跟張達民同居,並退了學——這是阮玲玉做的第一個錯誤決定。

很快,這樣一段貌似不離不棄的愛情就成了她生命中的災難,也是阮玲玉一生夢魘的開始。

原來張達民的日常花費都是父母給錢,在父母相繼去世後,他很快將家財揮霍殆盡,還染上賭博、吸鴉片的惡習,生活入不敷出,難以爲繼。

影視資料中:《阮玲玉》的阮玲玉和張達民

此時的阮玲玉不得不出來找工作補貼家用,她被朋友推薦給導演卜萬蒼出演一部電影。

人生的際遇有時帶着冥冥註定的意味,無心插柳的導演發現,這個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羞澀姑娘非常有天賦,質樸自然的一顰一笑,別有一番感染力。

初入影壇,阮玲玉把丫頭、女工、女學生、交際花、乞丐等角色演了個遍,總能輕鬆又細膩地表現人物內心。

1930年5月,《影戲雜誌》舉辦“電影明星選舉”,阮玲玉以最高票數當選第一名。

直到2010年,CNN評選“史上最偉大的亞洲演員”,大陸有三位女演員上榜:鞏俐、周迅,還有一位就是阮玲玉。可以想到當年在上海灘,她也一定是盛極一時的頂級明星。

與名氣大升相伴而來的,是紛至沓來的片約和上漲的片酬,阮玲玉從一名被接濟的貧家女成了一個冉冉升起的明星。

導演費穆曾表示,在藝術追求方面,阮玲玉有極高的要求,但在生活中她比較悲觀,經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是“做女人太苦”,“一個女人活過30歲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我算不算一個好人”……

這種對於女性身份的悲觀和骨子裏淒涼的宿命感,或許可以幫助她理解角色,爲她的表演注入很多靈氣,但對於解決現實問題來說,毫無用處。事業如日中天,感情卻一塌糊塗的阮玲玉在被兩個男人情感勒索時竟一籌莫展。

兩個男人戰爭的犧牲品

與阮玲玉的投身工作相反,戀人張達民每天混跡賭場和歌舞廳,把自己家產揮霍完便跟阮玲玉要錢。

阮玲玉勸他自立起來,爲他四處找工作,然而習慣靠着別人生活的張家少爺卻死死抓緊阮玲玉這棵搖錢樹不放。

很多女人遇到這種軟飯硬喫的男人,想必是衣袖一揮大步走開,可阮玲玉似乎被張達民喫定了,甚至指望着張達民能改邪歸正,浪子回頭。

她還是太年輕,沒有足夠的閱歷去分辨一個人的本性。張達民每次都在軟磨硬泡中輕輕鬆鬆拿到錢,再或者就是恐嚇威脅“你不要自以爲是出了名的女明星,要你出醜很容易呢”——他懂得阮玲玉怕什麼——雖然是大名鼎鼎的明星,卻一直對外隱瞞自己是傭人女兒的出身,這種骨子裏的自卑,讓她害怕身份被公開。

阮玲玉(右一)

在張達民看來,這個表面看起來風光的大明星,其實內心膽小得不堪一擊,隨便幾句話就招架不住,此後便更加得寸進尺——阮玲玉軟弱的結果,就是張達民的胃口被喂得越來越大,性格也更加囂張跋扈。

被恐嚇,被羞辱只換來沒有底線地退讓,頂着那樣的風光,卻活成委曲求全的小人物。在經歷了一次情傷之後,她不知反思,依舊將對愛的渴望全心投注在另一個男人身上。

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爆發,阮玲玉和許多當時的演藝界人士一起在香港躲避戰火,在這裏,她遇到了第二個改變她情感軌跡的男人——唐季珊。

如果說張達民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是吸噬她生命的寄生蟲的話,那麼唐季珊就是她的剋星,他風流成性卻冷漠自私,讓阮玲玉徹底對愛失去希望。

唐季珊是民國時代富商,有名的“茶葉大王”,追求阮玲玉時,他早有妻室,然而阮玲玉似乎並不介意當個外室,在唐季珊全程溫柔體貼的照顧中很快淪陷。

影視資料中:《阮玲玉》的唐季珊(左)

她滿懷期待地奔向第二個男人的懷抱,祈求一個煙火人家的幸福光景,卻一步步走向深淵。

跟唐季珊在一起很快招致了張達民的嫉妒,他公然耍起無賴,要求阮玲玉給予五千元賠償金,勒索不成,張達民便向法院遞交了一份狀子,一告阮玲玉是他家保姆的女兒,住在張家時,曾偷東西給唐季珊;二告唐季珊有“妨礙家庭罪”。

爲了避免自己名譽受損,唐季珊立即反訴張達民誣陷,要求阮玲玉登報聲明“兩人雖然同居但經濟獨立”。

一時間,阮玲玉成了兩個男人鬥爭的犧牲品,張達民、唐季珊兩個自私的男人,爲了各自的名譽而不惜將阮玲玉推向醜聞的中心。

影視資料中:《阮玲玉》

阮玲玉,再一次,選擇了妥協。

她的姑息卻帶來了唐季珊的放縱。他在外面拈花惹草,與舞女相好。只可惜軟弱的阮玲玉害怕失去唐季珊,深藏心中痛苦採取了容忍的態度,以致逐漸失眠,得了輕度抑鬱。

唐季珊在上海的新閘路給阮玲玉買了一棟三層樓的小洋樓,這個小洋樓到如今都十分漂亮。然而這份貴重的禮物也成了阮玲玉的墳墓。

25歲那年,阮玲玉因爲不堪媒體對其私生活的負面評價和唐季珊和張達民的勒索、冷漠,在萬念俱灰下,服藥自殺,只留下一張“人言可畏”的字條便撒手人寰。

據說,阮玲玉服藥時,唐季珊就在她身邊,爲了掩人耳目,逃避責任,他不願送阮玲玉去大醫院,而是輾轉幾個小診所,結果耽誤了最佳搶救時機,一代巨星才香消玉殞。

死於愛情

在電影《新女性》中,阮玲玉飾演一位忍受生活疾苦和情感要挾的悲情人物。

大概是對於角色的遭遇感同身受,她很難從一場結尾的哭戲中抽離出來,拍攝結束後也依然無法平復情緒,哭得全身抽搐起來。導演蔡楚生便讓工作人員退場,自己留下來默默陪伴着她。

蔡楚生的陪伴,讓阮玲玉覺得像是抓住了又一個救命稻草。

她似乎對蔡楚生產生了情愫,並向蔡楚生求助過,想要他帶自己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但當時已有家世的蔡楚生沒有勇氣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了無聲地拒絕——那或許,就是壓死阮玲玉的最後一根稻草。

影視資料中:《阮玲玉》的蔡楚生(右)

阮玲玉的悲劇有她自身性格缺陷的原因,也是時代的侷限使然。

民國時代女性獨立還不是主流,更多人還是持傳統觀念,將女性的意義附着在家庭或一個男性身上,女性走出男性價值評判體系,實現內心的自由尚且還有很遠的路。

1918年,胡適曾將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傀儡之家》翻譯成《娜拉》發表,隨後“娜拉出走之後”就變成了一種指向女性獨立困境的話題,受到熱議。有識之士認爲女性掌握了職業技能,有了職業能力便能獨立。

然而魯迅則在《娜拉出走之後》尖銳地指出“只有婦女真正掌握了經濟大權,參與了社會生活,不把自己侷限在小家庭裏,不把婚姻當成女人唯一的職業,纔有可能真正獲得‘解放’和‘自由’”——換句話說,經濟能力只是“娜拉”們獨立的第一步,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區別於家庭的社會主體也是女性覺醒的重要一部分。

阮玲玉進步於同時代女性的一點是,她有職業技能,有能力讓自己生活得很好。然而經濟能力並沒有動搖阮玲玉骨子裏的柔弱和順從,她一次次用妥協和犧牲來換取愛人的滿意。

或許,對於太年輕的阮玲玉來說,愛情不是幸事。

她曾說:“我太弱,我這個人經不起別人對我好。要是有人對我好,我也真會像瘋了似的愛他!”張達民、唐季珊曾對阮玲玉好過,但兩人的貪婪、冷漠、虛榮帶給她的傷害更大。

愛情不是鏡花水月,不是一種無奈生活中的精神圖騰或者能拯救你於水火的救世主幻想,它一定會落到相互欣賞、陪伴、包容等日日的相處中:

讓你每次想起來不自覺嘴角上揚的,是愛,讓你滿臉疲憊的不是;讓你得到滋養的是愛,無止境消耗的不是;讓你勇敢大步邁向未來的是愛,讓你躊躇着對生活失去熱情的,不是!當一段愛情帶給自己的痛苦大於幸福時,就應該放手。

然而自幼喪父,從小跟着幫傭母親寄人籬下的阮玲玉,一直經歷着愛和安全感的雙重匱乏,她急於想抓住一段關係,想抓住一個貌似一座大山的男人,哪怕這個人打着愛的幌子一次次傷害她。

張小嫺說:

惟一能傷害我們的,不是男人或愛情,而是我們自己,女人卻要等到風光的時候才明白這個道理,終於,她深深愛上的是那個曾經脆弱和天真的自己。

因爲愛自己,才終於明白愛着別人或渴望別人來愛你,是多麼疲累和容易受傷。惟有愛自己是永不會受傷的。

與其讓別人掌控你的哀樂,不如過一種更踏實的,寵愛自己的生活:健康的身體,夠用的收入,養心的愛好……他人皆過客,生活的方向本應由你自己掌握。

25歲的阮玲玉,或許還不明白這些,她只懂生命的美和易碎,卻還沒機會見識到生命的開闊和堅韌,便定格成一道青春的剪影。

祝福阮玲玉,你雖易碎卻永生美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