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來源:***

***4月16日訊(記者 林楠)教育評價事關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落實;某種意義上講,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如何以教育評價改革爲牽引,服務我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總體發展戰略?

在2021年4月16日於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召開的第六屆中國教育立異成果公益展覽會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劉堅教授、劉紅雲教授團隊發佈了“全國首個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呈文”,呈文全面梳理團隊七年多來在181個區縣的2638所小學、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採集到的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結果,並從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統籌推進國家“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所需關注的重要題目,充分體現了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劉堅教授

2014年3月,該團隊曾發佈全國首個“區域教育質量健康指數”(以下簡稱“指數”),引起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公衆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都進行了深度報道。

本次發佈是繼“指數”發佈以來區域教育質量評價研究領域的又一標誌性成果。在項目綜合團隊與劉紅雲教授等統計丈量與評價領域專家,鄭國民教授、羅星凱教授等十多位各學科領域的課程專家,以及王耘教授、胡詠梅教授、劉儒德教授等相關因素測評領域專家連續七年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構建了一系列丈量與評價相關工具,並形成了義務教育階段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準常模數據庫”以及部門省域高中階段的測評數據庫。本次測評結果發佈基於上述數據庫展開,涵蓋不同學段(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地域(東、中、西部地區),不同學制類型(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貫制),不同性別(男/女生),不同戶籍(本地/非本地戶籍),不同家庭狀況(單親/非單親,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家庭,活動/留守兒童)等各類羣體;累計採集176萬餘名小學生,207萬餘名初中生,19萬餘名高中生,數萬名教師、萬餘名校長和110多萬名家長的測評數據。

該研究團隊依託2014年發佈的“區域教育質量健康指數”框架,以學生髮展五大維度及影響學生髮展四方面因素爲線索,採用機器學習技術、增值評價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多種統計方法,分別從品德行爲、學業發展、興趣愛好、身心健康、學業負擔及影響學生髮展的個體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等對我國基礎教育發展面臨的共性題目和全社會對教育領域的普遍關切進行系統剖析,並天生以下10條基本結果。

一、中小學生品德發展狀況總體良好,公平、助人、責任等維度的表現有待晉升;

二、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學業表現總體優良,少數欠發達地區學生學業達標情況值得引起高度關注;

三、中小學生手機依靠比例呈上升趨勢,農村地區手機依靠情況尤其值得關注;子女往往會效仿父母的手機依靠行爲;

四、部門地區超過半數的初中生僅文化課補習每週3小時以上,校外補習對學習難題學生效果有限,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

五、我國中小學生睡眠嚴重不足,小學生睡眠時間達不到國家劃定尺度的比例高達88.8%,初中生的這一比例更達到95.7%,有34.2%的學生天天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

六、保障睡眠、規律早餐、天天鍛鍊、堅持閱讀、豐碩親子活動,讓超過九成的小學生和八成的中學生感到幸福;

七、多閱讀、喜歡閱讀、閱讀有益的書,有助於學生髮展;

八、中學階段,父母過多關注子女學習,尤其是考試成績或名次,往往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九、校長課程領導力對教師教育滿意度影響明顯,其中實行民主決策是絕大多數校長們的短板;

十、我國小學和初中階段抗逆學生比例分別爲15.5%和17.5%,良好的家庭和學校人文環境能夠匡助處境不利學生取得學業上的成功。

本文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