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大龍的名字可能不如偶像小生那樣路人皆知,但你一定對他塑造過的角色會有印象,比如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紀錄片《國家寶藏》裏的秦始皇,以及比如《走西口》中的大反派梁滿囤……出道多年的富大龍一直演技在線,但他接戲挑剔,堅持只拍好戲。最近,富大龍主演的《東四牌樓東》在北京衛視熱播,他的表演也再度引發關注。近日,富大龍接受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分享了幕後故事。

從紈絝子弟到平民

詮釋末代王爺悲情一生

富大龍扮演的秦始皇

無論是帝王、工人、反派、將軍、警察等角色,還是歷史、民國、探案、軍旅等題材,富大龍基本都能hold住角色。他的表演不露痕跡,角色塑造鮮活飽滿,早在2006年便憑藉電影《天狗》斬獲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是業內外有口皆碑的標杆式人物。而他最深入人心的形象無疑是秦始皇,無論是《大秦帝國》還是《國家寶藏》,富大龍的秦始皇總讓觀衆眼前一亮。

富大龍飾演的前清貝勒哈嵐

此次與郭寶昌的合作,富大龍依然展現出紮實的演技。“我在戲裏扮演前清貝勒哈嵐。他是個末代貴族,既有落魄王爺真實的怯弱蔫慫,也有小人物內心堅守的家國本位,我覺得他的人物層次非常豐富,這也是吸引我去創作的重要一點。”富大龍說,自己在詮釋這位末代王爺時感觸良多,“郭導是年代戲的行家,跟他一起工作,我覺得戲劇的悲劇感、蒼涼感、幽默感、使命感撲面而來。”

哈嵐的一生從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變爲歷經滄桑的普通公民,富大龍表示,如何準確詮釋這種身份的轉變含關鍵,從“遊手好閒”的王公貴族到有擔當有使命的“國寶守護者”,“爲什麼會轉變”既是觀衆心中的疑問,也是富大龍在拍攝之初便開始思考的角色立足點。

“東四牌樓上寫着‘履仁’、‘行義’,東四牌樓對應的朝陽門代表着迎接光明。‘密疏’這個國寶在哈嵐眼中是他同族同宗的東西。從他傳統的貴族觀念出發,雖然具有一些侷限性,但他認爲的國就是家,和我們現在把國認爲是自己的家是一樣的。” 富大龍說。

富大龍介紹,從保護密疏到焚燒密疏,其實也是哈嵐自身的涅槃,“當他最終發現中國的希望只能是共產黨人,他把自己對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兄弟和孩子身上,送他們走向了投奔革命的最終道路,自己一把火詮釋了與腐朽的舊時代絕離,在灰飛煙滅中讓歷史埋葬。”

爲角色給自己“加戲”

相聲、京劇、京韻大鼓全都上

富大龍飾演的哈嵐是“文藝王爺”

按照郭寶昌的設想,戲曲成了《東四牌樓東》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爲它不僅是哈嵐前半生作爲王公貴族的真實寫照,也是對老北京城風華氣韻、京腔京味的生動再現。因此,富大龍在和導演及編劇充分探討後,在表演中特意放大了哈嵐身上骨灰級“名票”的特點,使其成爲一個藝能值滿點、十八般武藝精通的“文藝王爺”,突顯其貴族的身份特質。

這些“自己給自己加戲”的技能令觀衆對哈嵐好感度倍增的同時,也爲富大龍圈了不少粉。“按照劇情,平時的生活中的哈嵐對於京劇裏的生旦淨醜都會哼,那我呢還給他加了京韻大鼓、古琴歌等各類曲藝技能。甚至他演戲的時候,我也有意給他加了一些諸如相聲曲藝類的東西,所以他有時候和人說話就會帶出一點相聲的捧哏啊,三番四抖啊,或者抖個包袱這種。沒想到觀衆還挺喜歡。”

劇照

他補充到,“今天的觀衆可能對貴族的理解是西方那種的,其實在中國曾經也存在這樣一類人。有個詞叫‘鐵桿莊稼’,指的就是清末哈嵐這樣的衣食無憂的王公貴族。這些人在得勢的時候是不事生產的,他一輩子可能都不用考慮今天說的‘爲理想生活而奮鬥’,他的時間就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是這羣人最大的特點。我覺得如同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在《末代皇帝》中對溥儀的詮釋一樣,哈嵐的身上同樣擁有着的渾然天成的高貴與歷史碾壓下的悲劇。”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趙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