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开始前,许渊冲(中)先生与来宾交流。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摄

4月18日,北京天气晴好,春意盎然,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迎来百岁寿辰。这一天,北大举办“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与成就研讨会”,庆祝许渊冲先生百岁眉寿。

许渊冲先生在活动中讲话。

许渊冲先生虽行动已有些不便,耳朵听力不佳,但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声音洪亮。他一身卡其色西装西裤坐在台上,讲了他为何认为《道德经》里“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该翻译成“真理”;讲了《诗经》中“关关雎鸠”中“关关”应该是斑鸠的“咕咕”叫声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化处理。他强调了翻译中“三美”(意美、音美、形美)的重要性,并希望后辈译者能够充分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北大党委书记邱水平在活动中致辞。

“摆渡着中外文明,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活动中,北大党委书记邱水平代表北大祝贺许渊冲先生百岁眉寿,并如是评价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成就。

面对这位百岁老先生,邱水平指出,“我们不仅要充分探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成就及思想,更要充分领会他身上沉淀的精神财富,学习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治学态度、为学与为人对‘美’的不懈追求、致力于文化交流的远大志向。”

邱水平号召全体北大师生在学术的道路上始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觉成为文明交流的使者,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北大校长郝平向许渊冲先生献花祝寿。

现场,北大校长郝平向许渊冲先生祝寿,献上鲜花并赠送书法作品——“愿持山作寿,常与鹤同侪”,祝福许先生并感谢许先生多年来为北大作出的杰出贡献。

在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研讨环节,来自北大、北外、西南大学等高校的学者高度肯定了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成就,对先生一生投身翻译事业,期颐之年仍坚持工作、笔耕不辍的精神表示钦佩,并赞扬先生晚年翻译已臻化境,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许渊冲先生作品展示。

另据澎湃新闻4月17日报道,4月,许渊冲先生的新书《许渊冲百岁自述》由华文出版社推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许渊冲先生表示,“最近在翻译现代的东西——二十世纪的太新了,我不翻。莎士比亚是十六世纪的,我接着翻十七世纪John Donne(邓约翰),之后是Wilde(王尔德)的,现在是十九世纪末的 Henry James(亨利·詹姆斯) 。这个翻译完,接下来就看情况,但不翻译最现代的,这类留给年轻人去翻译。”附:许渊冲简介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8年,他到巴黎大学留学,期间热情学习马克思主义,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出路。1983年起许渊冲进入北大工作,任教授。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他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尤擅中国古诗英译,并探索出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提出翻译“优化论”,用“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加以概括,以“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总结翻译的理论与方法。许渊冲治学勤勉,耄耋高龄仍笔耕不辍,累计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余部,翻译的著作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皆是国内外译界的典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