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習黨史的重要論述講話精神,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學習熱潮,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和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聯合出品了《“北京黨史”慕課》系列專題片。該系列片以《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爲準繩,與《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等黨史權威著作對標對錶,從一件文物、一個細節切入,進行懸念性設計,通過權威專家講述,還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理想和情懷。

從3月22日起我們爲您在市級網絡平臺、移動地鐵公交平臺、樓宇戶外大屏、各大新媒體平臺等陸續播出。

今日,爲大家推送第28課 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

1920年8月,在北京南城的陶然亭慈悲庵裏,二十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其中,一個年輕帥氣的青年站起來,侃侃而談“改造”與“聯合”,引來李大釗的點頭稱讚。這個年輕人就是青年周恩來。

1920年初,周恩來因爲帶領學生示威遊行,抗議日本居留民槍殺中國居民,被捕入獄。在監獄裏,他重新思考了許多問題,革命意識的萌芽,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思想是顫動於獄中”。出獄後,周恩來主持覺悟社年會,總結一年多來天津開展學生運動和各界救國運動的經驗,他說:“只有把五四運動以後在全國各地產生的大小進步團體聯合起來,採取共同行動,才能改造舊的中國,拯救中國的危亡。”他將此概括爲“改造”與“聯合”。

覺悟社的年會後,周恩來和11名覺悟社成員來到北京,請李大釗主持召開社團座談會。李大釗非常贊同這個建議,列了一個參加座談會的團體名單,這裏有少年中國學會、工讀互助團、曙光社等。8月16日上午,李大釗和天津覺悟社、北京少年中國學會、曙光社、人道社、工讀互助團五個進步團體的23名代表,相聚慈悲庵,討論“團體”與“聯合”。之後,五團體成員又在北大紅樓圖書館、中央公園的來今雨軒先後召開了12次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了《改造聯合宣言》和《改造聯合約章》,喊出了“到民間去”的口號。

與此同時,周恩來也積極準備赴歐求學。1920年11月,22歲的周恩來帶着尋求救國救民道路的理想,來到了馬克思的故鄉——歐洲。通過一段時間的認真學習和實地考察,周恩來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無政府主義”的“自由太沒有限制”,容易流爲空談; 法國的“工團主義”在如今的歐美“不免於夢囈”; 而英國的“吉爾特主義”近來也日漸衰微,並且“在英國從來就沒有大興過”。經過反覆地思索和比較,周恩來終於作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 確立對共產主義的信仰。

我這裏有一本《周恩來書信選集》,裏面有一封他寫給覺悟社社友的信,他在信中是這樣寫的:“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爲他宣傳奔走”。周恩來一生都尊奉自己的事業,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在他的心中,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如磐石。

  

(來源:北京長城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