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腿后肌群过于紧绷

2.髋关节去中心化

腿后肌过于紧绷

腿后肌群过于紧绷,当在做深蹲动作时,腿后肌群起始点—坐骨处的腿后肌群做离心收缩,膝盖处的腿后肌群则做向心收缩,当坐骨处的腿后肌群比较紧绷或是无法做出有效的离心控制的时候,则紧绷的腿后肌群便会把骨盆向后倾,产生骨盆眨眼的动作(下图右),骨盆向后倾时,便无法维持腰椎的中立位,进而造成腰椎变得不稳定。

髋关节去中心化

顾名思义,股骨头失去了在髋关节中心滚动与滑动的能力,进而限制了髋关节的活动度,而髋关节的错位也易导致附近的肌肉产生紧绷的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因为髋关节去中心化,使得股骨头一直在动作中去撞击关节唇,而造成关节软骨的磨损,严重者甚至需要开刀。

那什么原因会导致髋关节去中心化呢??

常见的原因为肌肉紧绷!!

听起来非常合理,肌肉附着于关节的一侧,当太紧绷的时候便会将股骨头向对侧推挤,使得关节不在『中心化』的位置上动作,那甚么样的肌肉容易紧绷,导致髋关节去中心化造成髋关节卡住呢?

首先要来介绍髋部的深层外转肌群,听到外转肌群是不是非常熟悉呢?

我们先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肩部肌群来解释:

在肩部有三条外转肌和一条内转肌所构成的旋转肌袖

虽然名称是外转肌和内转肌,但其实在肌动学上比较多负责肩关节的稳定,三条外转肌只有棘下肌和小圆肌有做出肩外旋的动作,棘上肌只有做出起始动作的肩外展动作。

话虽如此,但其实肩外旋这个动作并没有大肌群去负责,相较于胸大肌、阔背肌等肩内旋肌来看(旋转肌群的肩胛下肌主要的功能是将肱骨头向后稳定在肱盂关节内,而不是做肩内旋喔),这三条外转肌非常细小,所以肩外旋这个动作可看成肩内旋肌的离心收缩,也可以看成将内旋肌去做延展,储存了弹性位能,不只是肌肉,也将肌筋膜去做延展,像是拉满弓的弓弦,蓄势待发,在棒球的投球动作便是非常经典的例子(如下图)。

所以可以将旋转肌袖看成肩部的核心肌群,而髋部也有负责髋关节稳定的旋转肌群—深层外转肌群(如下图)。

深层外转肌包含六条小肌肉,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梨状肌,也有相对陌生的闭孔内肌,这两条肌肉会负责髋关节的中心化,可说是髋关节重要的核心肌群,另外,构成核心肌群最底部的肌肉—骨盆底肌,其中就包含梨状肌和闭孔内肌!!

由此可知,梨状肌和闭孔内肌在骨盆带负责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分别介绍这两条重要的肌肉:

梨状肌

从背侧看,似乎只有细细的肌肉从荐椎连到股骨大转子顶端,但从荐椎的前面看,有很大一片的肌肉束在荐椎的前面,就像一颗横躺的梨子一样(如下图)

因为解剖位置的关系,梨状肌并不是很强的外转肌,其功能为:

步态中,在承重期时,做离心收缩去做髋关节内旋时的减速动作。

负责荐髂关节和髋关节的稳定,所以当梨状肌紧绷时,常导致荐髂关节和髋关节的问题,尤其在长期使用夹臀去稳定髋关节的族群,易使得梨状肌变得较为紧绷。

那甚么原因会导致梨状肌变得紧绷呢??常见的原因为核心肌群无力的族群!!

包括怀孕、外伤、手术和骨盆带疼痛病史的人常导致腰椎骨盆带的核心肌群变得虚弱无力,为了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深层外转肌群便过度的活化,久而久之便变得较为紧绷,而紧绷的梨状肌会导致『髋关节去中心化』,进而造成髋部肌群的紧绷甚至造成髋夹挤,严重者甚至要开刀治疗。

有一个简单的测试可以测试你是否常用夹臀的方式去稳定髋关节:单脚站

当我们单脚站时,对于姿势稳定的需求提高,针对核心无力的族群则容易征招更多的深层外转肌去提供额外的稳定度,当使用夹臀策略时,站立脚的骨盆会向后倾,髋关节则会被推向前位移,这时候重心便会落在髋关节的后侧,因此腹部肌群也会同时收缩以防止上半身向后倾倒。

从外观上来说,夹臀的动作如下图,可以在臀部外侧摸到凹窝,这在长期习惯夹臀的人身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另外,梨状肌由坐骨神经支配(如下图所示),非常有趣的是,梨状肌紧绷常导致穿过其中的坐骨神经被压迫,而坐骨神经被压迫使得梨状肌更无力,但为了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度,梨状肌变得更加紧绷去稳定髋关节,更加紧绷的梨状肌又使得坐骨神经压迫的更严重,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梨状肌症侯群或是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如此难处理的原因。

闭孔内肌

闭孔内肌通过坐骨小孔进入骨盆,在其侧面,闭孔内肌纤维束聚集成肌腱,并附着在股骨大转子上,虽然属于外转肌的一员,但其功能主要负责骨盆稳定和髋关节的中心化。

从骨盆的上方往下看(如下图),可以看到闭孔内肌属于骨盆底肌群的一部分,

所以当闭孔内肌过度活化时,骨盆底肌的张力也会增加,常造成便秘或是排尿困难。

反之,当闭孔内肌变得无力时,骨盆底肌的张力便会减少,便无法支撑来自腹腔内的压力,容易造成直肠脱垂等问题。

闭孔内肌的附着点在股骨大转子上,负责维持髋关节的中心化,因此当闭孔内肌变得无力或是被抑制时,便容易造成髋关节的去中心化,后续便容易有髋夹挤和髋部肌群紧绷的问题。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