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陝西省首個科技館羣誕生記

商洛市科技館一角。

陝西日報訊(記者 張梅)近期,商洛市科技館吸引了很多中小學生參觀。去年這個時候,他們想要在科技館體驗科學的樂趣還得去西安或者其他地方。事實上,在家門口享受到福利的不僅僅是中小學生,還有很多渴望科學知識的農民,他們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特色館免費參觀、體驗,通過參加講座、技能培訓等形式學習科學知識、交流生產經驗。

這一切得益於商洛市在全省首次建成的“一主五分”科技館羣:依託秦韻教育城科技館設立的商洛市科技館主館和依託高校、龍頭企業等單位建設的洛南核桃館、柞水木耳館、商洛學院秦嶺植物館、商南中國漆館、丹鳳葡萄酒釀造技術館五個技術創新館。科技館羣總面積達1.47萬平方米,展品達2000餘件,實現了門類相對齊全、市縣鎮多產業鏈多網點覆蓋。

商洛特色科技館羣的建成給大山深處的百姓學習科學知識搭建了一個平臺。在經濟欠發達的商洛市,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科技館從無到有,並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科技館羣?

商洛市地處秦嶺南麓,經濟活力不足,科普設施短缺,科普場館建設滯後。建設一座科技館,爲羣衆提供一個接受科普教育的場所,一直是商洛市想要解決的問題。

“建設一座新館難度大,而且時間太久了。我們不能死等,一定要想辦法調動利用好現有資源,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商洛市科協主席董紅梅介紹,在一次工作調研中,她瞭解到商洛市秦韻教育城建設了一座科技館,場館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展品內容豐富。

“等政府投資不如整合社會資源建設科技館。”於是,董紅梅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現有場館的基礎上,通過政府掛牌命名提升公信力、政府購買服務體現經濟支持、建立志願服務隊實現人力援助,探索社會資源共建、科普服務共擔、社會公衆共享的場館建設模式。

這個想法得到了商洛市委、市政府和省科協的大力支持。經過和陝西秦韻實業有限公司多次協調,一座“民建公助”的科技館在商洛市誕生了。2020年9月17日,依託秦韻教育城科技館設立的商洛市科技館正式掛牌成立。這也是全省首家“民建公助”、免費開放的科技館。

“民建公助”探索了科技館建設的一種新模式。據介紹,商洛市科技館在運行中保持法人財產不變更、日常運行獨立自主。商洛市科協與科技館簽訂責任合同,詳細規範工作內容,比如,科技館在週三至週日的9時至17時向商洛全體市民免費開放;市科協派出專職人員監管考覈參觀人次並實名統計;財政部門以接待人次和服務質量爲評測依據,向科技館支付資金,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維持科技館日常工作等。

“這些措施既保證了注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又保證了科技館的公益性、教育性及科學性。最重要的是,我們大山深處的孩子們也有了家門口的科技館!”董紅梅表示。

以科技館爲依託,商洛市科協開展了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小遊戲、科技小劇場等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據統計,科技館自掛牌以來,帶動普通市民免費參觀近3萬人次,全市中小學生、黨員幹部接受科普教育達10萬人次。

在此基礎上,商洛市科協又大膽探索,以商洛市科技館爲中心主館,向周邊七個縣(區)輻射,依託各縣(區)政府、高校、龍頭企業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術創新館。截至目前,商洛市已建成洛南核桃館、柞水木耳館、商洛學院秦嶺植物館、商南中國漆館、丹鳳葡萄酒釀造技術館五個技術創新館。

商洛市科技館核桃館主要展示核桃的起源、生長發育過程、產業發展歷程、開發利用及核桃文化等內容,是集歷史研究、科普宣傳、核桃文化、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科技館。

商洛市科技館木耳館是一座集中展示柞水木耳全產業鏈的專業性科技館,設有木耳主題展區、木耳家族展區、木耳產品展示區、技術培訓中心、網絡直播平臺等。

商洛市科技館秦嶺植物館是依託商洛學院生物學省級優勢學科建立的陝西生物醫藥科普教育基地,兼具教學實踐和科研平臺功能。

商洛市科技館中國漆館是陝西省首家全面系統展示漆樹產業開發的專業科技館。該館以當地豐富的漆資源爲依託,結合現代技術發展現狀實時更新,初步建成集傳統與科技於一體的科普文化教育宣傳平臺。

商洛市科技館葡萄酒釀造技術館是陝西省首家全面系統展示葡萄酒釀造技術的專業科技館,全方位、多角度、實景化展示了葡萄酒釀造技術的全過程及發展現狀。

“這五個分館是根據商洛主導產業發展需求,依託地方政府、高校、產業龍頭企業建設的地方特色技術創新館,面向產業工人、新型農民、青年學生、社會公衆免費開放,在技術創新、技術培訓、新技術推廣、產品展示、宣傳、營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功打造了產學研旅深度融合的平臺。”董紅梅介紹,不到一年時間,各專題分館共接待各地遊客35萬多人次,圍繞木耳栽培、核桃種植、葡萄酒釀造等深加工及新技術項目開展培訓50場次,開展科技專家講座、科技企業創業創新座談50場次,展示特色產品100餘種,創業創新人員、新型農民、產業工人等參與20萬餘人次,周邊市縣黨員幹部觀摩交流3萬餘人次。

農民馬巧善參觀完商洛市科技館核桃館後說:“我學到了好多核桃種植知識,還加了技術員的微信,再遇到什麼問題就有人幫我解決了。”

“我們還將繼續整合現有資源,讓我們的科技館羣建設,不僅有場地,還有更多豐富的內容,真正能爲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推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董紅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