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今天要去參觀桂林博物館,聽說那裏的看點是梅瓶,沒想到還有其他的驚喜。

我的酒店在西城路,當時預定的時候就是看中了較低的價格,沒想到酒店不錯,就在西城路口,坐91路公交大約1小時到達的位於臨桂區平桂西路桂林博物館新館,剛下公交車,就被對面的大門吸引,這是一位造型新穎的大門,看來借鑑的是侗族的風雨樓的風格,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裏被稱之爲“一院兩館”景區,由桂林大劇院、桂林圖書館和桂林博物館以及文化廣場組成。文化廣場東側有一個侗族風雨橋的建築,上面寫有“春和景明”。“一院兩館”景區緊鄰桂林中央公園,從這裏望出去,桂林特色的山景猶如一幅畫卷。

桂林博物館新館總建築面積爲3.4萬平方米,是展示桂林歷史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3萬餘件,以桂林明代出土梅瓶、外賓禮品、明清書畫珍品、桂林歷史文物、廣西少數民族文物等爲館藏特色。

桂林博物館展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共有9個展廳,有四個基本陳列和兩個專題展覽,有“灕水春秋、畫里人家、靖江遺韻、友誼桂林、情繫桂林、翰墨華章”等四個基本陳列和兩個專題展。現在還在防疫期間,需要掃健康碼後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桂林自古以來“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自然風光名聞天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桂林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描繪了桂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面貌。

揹帶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現在仍在普遍使用的育兒工具,一般整體造型爲T型,由捆帶、揹帶主片、揹帶尾三部分組成,其製作及使用脈絡反映出當地的工藝特色、饋贈網絡、生魚習俗和傳統宗教信仰等方面。

單件式方形揹帶的系綁方式,用方形揹帶把娃崽胳膊以下的身子包起來,將方形揹帶長出來的部分翻折至後面,用細帶捆紮固定。媽媽將娃崽放穩在背上,先將長帶從娃崽的胳膊下穿過,然後將長帶在胸前絞兩轉,將長帶分邊繞到背後,在娃崽的臀部處交叉勒緊,再將長帶繞至媽媽腹部前勒緊打結。

揹帶被想象成是小孩的“護身物”,婦女將各種趨吉避凶且具有吉祥、如意的紋樣或飾品裝飾在揹帶上,祈求孩子健康成長。

這些揹帶不僅豐富了大衆的視覺感官,也體現了女性優秀的女紅能力,自然成爲我們南方少數民族彰顯風格特色的另一種服飾文化。

揹帶上的繡片。揹帶繡片一眼被用於裝飾在揹帶的蓋帕及揹帶主片上,南方少數民族的母親們在揹帶繡片上或織或繡,用各種充滿了求孕佑生、子嗣綿延、福祿長壽、吉祥富貴等與生命繁衍相關的文化符號,深深地表達出她們對於子女無私的疼惜、愛護和期望。待續。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