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數字貨幣如何發展?用於跨境支付有哪些難點?博鰲論壇專家這麼看

新冠疫情加快了經濟數字化,無接觸交易和支付成爲很多人的生活常態。疫情下,全球央行數字貨幣(CBDC)研究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國數字貨幣發展處於什麼階段?數字貨幣將如何改變支付?對金融體系和普通人的生活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會“數字支付與數字貨幣”分論壇上,人民銀行新任副行長李波表示,數字人民幣目前的發展重點是推進在國內的使用。“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進程,我們的目標不是取代美元或其他貨幣,而是讓市場做出選擇,以實現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進一步便利化。”

“我們也並不會急於求成找到一個解決方案,目標是要建立一個非常紮實的國內的數字人民幣,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與此同時,中國還要和國際合作夥伴一起,建立一個長期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李波稱。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則表示,中國特別重視實體經濟,金融要爲實體經濟服務,不管是數字貨幣還是數字資產都需要與實體經濟有密切的結合,爲實體經濟服務。

多國推進央行數字貨幣

早在2014年,央行就開始對數字貨幣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等問題進行研究。2019年8月,央行明確“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步伐”爲2019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之一。

“我們的系統是一個相當開放的系統。”李波表示,數字人民幣採用的是雙層體系的設計,和實體貨幣一樣。雙層體系可以兼容貨幣和銀行體系,從而確保脫敏化的風險最小化。同時,人民幣通過數字技術能夠實現可控的匿名性,實現小額交易匿名化、大額交易可追蹤,這種設計也是數字人民幣的理想特點。此外,數字人民幣正在嘗試一套混合系統,使得數字人民幣與銀行賬戶系統、準銀行賬戶系統掛鉤,在不同的技術方案下實現不同程度的耦合。

李波認爲,迄今爲止的試點很成功,數字人民幣的正式推出尚沒有具體時間表,未來中國將繼續做好試點工作,擴大試點範圍,打造數字化人民幣的基礎設施生態系統,提升系統安全性和可靠性,並制定相應法律和監管體系。

據李波透露,目前人民銀行正在考慮通過擴大數字人民幣的試點範圍,進一步加強生態系統的建設,比如在更多場景、更多城市進行試點,例如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試點場景中,數字人民幣不僅會對境內用戶開放,也會面向國際用戶。

人民幣的國際化在未來是否會取代美元?推出數字貨幣後,將對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對此,周小川表示,最初始的思路是給大衆提供更方面、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體系,而這一轉變從零售系統開始。“中國有一個14億人的非常大的零售市場,央行在最開始的時候,沒想過是不是需要做批發系統,或者是人民幣國際化,而是從零售系統開始。”他認爲,數字人民幣的起始點就是做好零售系統,零售系統效率提高是開展其他所有業務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批發系統、跨境支付操作才具備可能性。

不過周小川也認爲,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上尚有一些問題待解。比如各國央行主權貨幣的問題,有很多國家警惕本國外幣化、美國化,存在反洗錢、反恐要求,會更希望貨幣政策有獨立性。所以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會涉及到很多複雜的問題,未來需要逐步解決。

有觀點認爲,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源於比特幣一類數字貨幣的崛起,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奧古斯汀·卡斯滕斯在論壇上直言,無論是數字形式還是紙面現金形式,零售型的央行數字貨幣是人們真正的需求所在,銀行必須對這樣的需求做出回應。

他進一步稱,接下來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道路非常複雜,首先必須保證其安全、高效,同時得到社會的廣泛使用。“目前很多央行的基礎設施還不能兼顧那麼多的零售用戶,所以仍然有賴於商業以及第三方支付供應商。”

跨境數字支付與協作

當下,包括中國央行在內,多國央行都開始嘗試突破數字貨幣,一起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近半數中央銀行同時聚焦於通用型和批發型的央行數字貨幣。

2021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披露,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央行數研所”)宣佈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m-CBDC Bridge),將進一步研究分佈式賬本技術(DLT),構建有利環境,讓更多亞洲及其他地區的央行共同研究提升金融基礎設施的跨境支付能力,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對跨境交易全天候本外幣結算。

根據時間表,該項目的聯合發起銀行之一泰國央行將在2021年~2022年進行零售型數字貨幣(retail CBDC)的測試。而早在2018年,泰國國內銀行間數字貨幣業務開始內測,2019年測試了跨境銀行間數字貨幣交易。

泰國銀行助理行長瓦奇拉·阿羅姆迪在論壇上表示,於泰國這樣的小型開放型經濟體而言,跨境支付尤爲重要。在設計零售型數字貨幣時主要考慮到三個問題,即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應、金融穩定、數字貨幣對金融行業的影響,因此採用了央行數字貨幣雙層運營體系。

貝寶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邱寒觀察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中國賣家直接用數字化支付處理資金流。“使用數字支付的業務增長率是未使用的4倍,在本地化的經營中,使用數字支付的增長速度也達到了3倍,整體來說使用數字支付的確幫助了他們的業務增長。”

當被問及貝寶進入中國後是否會和阿里騰訊等國內支付機構產生直接競爭時,邱寒認爲不存在和本土公司的直接競爭。貝寶未來主要集中在跨境業務上,價值在海外。“我們要做的是牽線搭橋,不但和本土公司沒有競爭,相反有很多合作的潛力可以挖掘,現在已和一些本土支付機構深入合作。”

央行數字貨幣互操作性的挑戰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CEO哈維爾·佩雷斯·塔索表示,只有建立好央行數字貨幣的基礎架構才能討論是否能行之有效,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打通各國內部的架構,實現跨境系統的兼容性。

然而他也提到,跨境支付涉及到各國不同的金融政策,使得跨境支付效率不高。“我們的宗旨是讓不同的技術和規則標準能夠相互調和,加強國內外支付系統的互操作性。這一點,銀行在前端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哈維爾稱,目前,SWIFT正在與同行一同推進數字貨幣的進程,提高跨境支付的低價、有效性和透明度。

周小川認爲,未來全球貨幣可能一體化,但是現在來講還做不到。“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宏觀調控、自己的貨幣主權,匯率制度上不一樣,有的國家還有一定程度的外匯管制,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取消掉的。”在周小川看來,如果發展央行數字貨幣,各國也會以本幣爲基礎,因此在使用過程中依舊存在匯率和規則。這種情況下,數字貨幣跨境使用要考慮互操作的複雜性,尊重各國央行的貨幣主權。

鑑於很多國家已經着手在本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奧古斯汀認爲可以打造一套彼此兼容的央行數字貨幣網絡,嘗試不同的方法推進央行數字貨幣之間的兼容性,實現互操作。

奧古斯汀提出幾種模式,其一是讓不同的央行數字貨幣之間彼此兼容,建立互通系統;其二是建立一些互聯性的鏈路,打造一個更加閉環的系統,在不同的央行數字貨幣中有接口建立鏈接,這樣的鏈接是無縫的緊密連接。“一體化的系統可以把不同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包容進來,放到同樣的具有互操作性的框架當中,這是一個最雄心勃勃的設想,也是實現難度最大的設想。”

數字貨幣與CBDC能否共存

私營的加密數字貨幣不斷發展的當下,帶有法定貨幣職能的央行數字貨幣出現後是否會打破市場平衡?二者能共存嗎?

對此,瓦奇拉·阿羅姆迪認爲,貨幣必須有交換媒介、支付手段、價值尺度、價值儲藏等幾大職能,但以比特幣爲代表的數字貨幣並沒有價值尺度。“比特幣是一種可投資的資產,而非具備儲值的貨幣。穩定幣的價值尺度雖然更爲穩定,但其中有信任的問題。”

李波也表示,比特幣和穩定幣是加密資產,加密資產是投資的選項(另類投資),本身不是貨幣,加密資產發揮的主要作用是投資工具,中國也正在研究對這一投資方式的監管規則,以及防範這類資產的投資可能造成的風險。

所謂穩定幣,指的是和某個標的保持穩定兌換比例的加密貨幣,其相對穩定且有資產支持特性,最大程度地減少與加密市場相關的價格波動。目前穩定幣主要有法定貨幣支持、加密貨幣支持和無抵押(算法穩定幣)三種類型。

“如果想讓加密資產有更廣泛的使用,對穩定幣的監管要比比特幣更加嚴格,將來任何穩定幣要想得到廣泛使用,必須得到嚴監管。”李波進一步表示。

周小川也指出,數字資產對實體經濟究竟有什麼好處,對此大家依舊持有比較謹慎的態度。他強調,2008年金融危機的幾個現象,就是金融衍生產品脫離了實體經濟,純粹變成了金融機構之間的投機交易。“目前我們並不是要對數字資產的衍生品下結論,但是一定要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