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國加密數字資產監管升級致比特幣大跳水,誰來拯救“最後的接盤俠”?

隨着比特幣價格迭創新高,加密數字資產將如何有效監管,成爲博鰲亞洲論壇的一大熱議話題。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要區分數字貨幣與數字資產,對比特幣這類數字資產並非現在要下結論,但“要提醒,要小心”。

央行副行長李波強調,比特幣是加密資產,是一種投資選項,它本身不是貨幣。既然作爲一種投資工具,中國等很多國家都在研究對這種投資方式應適用何種監管環境,並確保這類資產不會造成嚴重金融風險。與此同時,如果穩定幣等加密資產要成爲廣泛使用的支付解決方案,就需要一個更強有力的監管規則,較當前比特幣所接受的監管規則更嚴格。

“對由私營企業發行的穩定幣,若將來成爲一種支付工具,就需接受像銀行或準銀行金融機構一樣的嚴格監管。”李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週末多個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向加密數字資產發出最嚴監管信號。

上週五,土耳其央行以可能存在“無法彌補的”損害與交易風險爲由,禁止民衆使用加密貨幣和加密資產進行購買;印度政府則可能對本國持有或交易加密數字資產的人處以罰款。

一天後,市場傳聞美國財政部將指控數家金融機構利用加密數字資產洗錢。

受此影響,比特幣如同“驚弓之鳥”一度大跌逾15%,交易價格從6.2萬美元跌至5.2萬美元。

“這背後,是金融市場驟然意識到,越來越多國家是絕不會允許不受監管的加密數字資產成爲支付工具,從而衝擊本國主權貨幣地位與貨幣政策。”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指出。尤其在越來越多國家着手研發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大趨勢下,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資產的定位正變得尷尬——若想躋身支付工具,勢必受到等同於銀行或準銀行機構的極其嚴格監管;即便作爲一種投資工具,其價格劇烈波動性也令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將它視爲觸發重大金融風險的一大導火索,進而加強針對市場投機的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強針對加密數字資產監管同時,各國針對數字貨幣(CBDC)的研發同樣以“穩”爲主。

李波在博鰲亞洲論壇還表示,數字人民幣試點很成功,但數字人民幣的正式推出尚無時間表。數字人民幣在全國範圍內正式推廣前,央行將做好以下三方面的事情:一是做好試點,擴大試點項目範圍;二是進一步完善數字人民幣基礎設施,包括生態系統,進一步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相關的法律和監管框架監管數字人民幣的使用。

面對市場對數字人民幣國際化的較高期望值,李波直言,當前數字人民幣的發展重點是推進在國內的使用。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進程,我們的目標不是取代美元或其它貨幣,而是讓市場做出選擇,以實現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進一步便利化。

對沖基金率先“聞風而逃”

“在監管方面,市場對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資產過度樂觀了。”上述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此前Coinbase上市令市場以爲監管部門正日益認可加密數字資產交易的合法性,如今土耳其、印度等國家發出的最強監管聲音,無疑給他們當頭一棒。

在他看來,這預示着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對加密數字資產設定了兩條監管紅線,一是在某些遭遇高通脹的國家,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絕不會允許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資產成爲支付工具,削弱本國主權貨幣地位;二是西方發達國家日益重視加密數字資產作爲投資工具所存在的洗錢風險。

多位加密數字資產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目前市場尚未證實美國財政部指控數家金融機構利用加密資產洗錢的傳聞,但美國財政部一直在強化加密數字資產的合規交易與反洗錢風險監管,比如近日市場傳聞美國相關部門正醞釀針對加密數字資產交易出臺新的反洗錢規則,即持有加密數字資產的個人在進行逾3000美元交易時,需進行身份檢查。

一位加密數字資產交易所人士坦言,面對多國向加密數字資產發出從嚴監管聲音,上週六衆多對沖基金紛紛爭相拋售離場,觸發了上週六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資產遭遇“多頭踩踏式拋售”的暴跌行情。畢竟,這些華爾街對沖基金一直將比特幣納入短線交易型資產,一旦市場傳聞多國將從嚴監管加密數字資產,其程序化投資模型就會自動拋售大量比特幣避險。

不過,此次暴跌未必令他們遭遇重大投資損失。究其原因,多數華爾街對沖基金早早在比特幣期貨買入空頭頭寸對沖價格劇烈波動風險。尤其在上週四全球首支反向比特幣ETF(代碼爲BITI)面世——允許投資者無需使用保證金賬戶或做空期貨就能沽空比特幣後,大量華爾街對沖基金在當天迅速建倉,更有底氣大舉拋售沽空比特幣短線獲利。

歐易OKEx研究院研究發現,監管不確定性等風險正令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資產在持續上漲過程中,多次遭遇大幅回調風險。2021年1月以來,儘管比特幣價格累計漲幅達到200%,但其中日內最大跌幅超過5000美元的至少有7天,尤其是2月22-23日連續兩天日內最大跌幅均超過1萬美元,再度印證了比特幣依然是一種高風險的新興投資資產。此外,此前比特幣飆漲所積累的豐厚獲利,令早期入場的投資機構很容易在監管風聲鶴唳時迅速落袋爲安,加劇了價格回調幅度。

散戶頻頻遭遇爆倉“溯源”

相比華爾街對沖基金通過期貨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成功規避比特幣大跌衝擊,衆多散戶投資者則沒有那麼幸運。

比特幣家園最新數據顯示,在上週六中午比特幣大幅跳水下跌逾8000美元的一小時內,逾47萬投資者遭遇爆倉,金額超過55億美元。

“這背後,是CoinBase上市令不少投資者預感加密數字資產正日益獲得監管認可,驅動他們繼續以50-100倍槓桿追漲比特幣,最終在這次暴跌行情裏被掃地出門。”上述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人士向記者指出。究其原因,是越來越多投資者正對加密數字資產的監管趨勢出現誤判——他們以爲Coinbase上市,以及越來越多投行提供加密數字資產投資交易服務,是監管日益認可加密數字資產的信號。但事實上,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對加密數字資產的監管早已設定了三條紅線,一是作爲投資工具,監管部門必須遏制加密數字資產投機過度所帶來的重大金融風險;二是若加密數字資產想躋身支付工具,則需對它們開展不亞於持牌金融機構的從嚴監管;三是持續加強對不法分子利用加密數字資產洗錢的打擊,確保資金跨境流動的合規性與可控性。

加密數字資產分析師Alex Krüger指出,上週末加密數字資產驟然暴跌,除了暴露極強的監管不確定性風險,還揭示了比特幣交易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在對沖基金爭相大舉拋售比特幣資產避險時,部分加密數字資產交易所無力發揮做市商制度提供交易流動性以緩解比特幣跌勢,才造成短短一小時內比特幣跌幅超過8000美元,觸發如此衆多投資者爆倉出局。

值得注意的是,歷經上週末暴跌衝擊,目前比特幣已悄然收復部分失地。截至4月19日17時,比特幣價格回升至57000美元附近。

“比特幣此前創造的巨大賺錢效應,肯定會刺激不少投資者押注價格反彈。但在比特幣存在監管不確定性、極端狀況下流動性缺失等風險下,嚴格控制槓桿投資倍數與持倉比例,是投資者規避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資產價格大起大落的最有效方式。”他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