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後,碳減排已成爲市場投資熱點。其中,鋼鐵板塊更在此背景下持續走高。
然而,從減排角度看,相比鋼鐵,垃圾處理領域的潛力其實是更高,無論是更多回收或焚燒,這亦意味着未來政策扶持力度以及行業發展空間,也是相對更大。
作爲國內領先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粵豐環保(1381.HK)便於近月來組織調研團,邀請各方投資者與公司領導就此進行深入交流。
一方面,藉此展示其先進的垃圾焚燒處理工藝,並刷新大衆對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認知。
另一方面,讓投資者感受粵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價值觀,以及如何響應和推動國家雙碳目標。
從目前來看,垃圾焚燒發電的地位雖然已被提到了一個新高度,但市場還正在消化政策對行業的實際影響,尤其在去年的補貼退坡影響下,暫時未能正確認識。
但對粵豐以及整個行業板塊而言,也因此造就了一個未來的估值拐點。
尤其粵豐配合這幾年項目將陸續投產,業績即將提速,以及有望進一步拓展智慧城市管理服務,相信集團獲得市場更多關注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領先的工藝,打造粵豐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置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爲填埋、焚燒發電和堆肥。
填埋佔用大量土地、重複利用率低,會嚴重耗費土地資源,且會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併產生大量甲烷,而甲烷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更是二氧化碳的數十倍,因此對氣候有更嚴重的影響,所以填埋與減碳目的相違背。
堆肥長時間運用易構成土壤板結和水質變壞,不易被農民所接受,發展餘地不大。
垃圾焚燒發電則具有佔地少、減量多、能源可利用等優點,成爲了目前唯一的有效處理方式。
而這次調研項目便是粵豐位於東莞市區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廠房旁邊設有粵豐環保主題館。
值得留意的是,項目位於市區,除方便民衆瞭解垃圾處理循環利用的運作外,亦側面反映出在粵豐領先的垃圾焚燒工藝下,能確保排放達標的同時,亦沒有對周邊居民生活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走進工廠,區內有各類樹木和水池景觀,空氣不但完全沒有異味,而且清新程度就像身處大花園一樣,讓人絲毫不會將這裏與垃圾處理聯繫起來。
如果不是廠房上有一支高高聳起的煙囪,很難想象這裏是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
不說不知道,下圖的二期垃圾焚燒發電廠,和旁邊的環保主題館,是把舊的填埋場和垃圾山清掉,騰空土地來興建的。
在參觀連廊處,與待處理的垃圾山僅隔一層玻璃,但異味完全沒有外溢,而裏面的一個大抓手會負責抓取垃圾到處理區。
根據介紹,工廠採用了發達國家普遍使用的德國馬丁爐排技術,焚燒垃圾不需分揀、不需加任何助燃煤,設備運行穩定,能將垃圾燃燒完全。
其後,通過最領先的凝氣式汽輪發電機組,利用垃圾燃燒產生的餘熱蒸氣推動汽輪機發電,做到資源循環再利用。
上述過程看似簡單,但實際涉及衆多的先進技術以及完善的運營監控,才能做到垃圾處理無害化和資源化。
按每噸垃圾處理量計算,會產生約2%的飛灰以及20%的爐渣。爐渣可以製成環保磚,區內鋪設的地面便是來源於這些環保磚。
由於飛灰不能循環利用,所以只能運送至集團有份投資和參與運營的飛灰填埋場處置,這也充分發展了集團內部間的協同作用。
簡單來說,每噸運進粵豐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其約98%成份可以做到資源循環再利用,達到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的同時,最大限度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且,對環保企業來說,這樣兼顧當地經濟發展與羣衆利益,將垃圾處理與休閒景觀建設、社區營造於一體,才能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建立長遠的品牌影響力。
從調研項目來看,粵豐明顯做到這點,這反映的不單是領先的工藝,亦是集團社會責任的理念和實踐。
就目前而言,粵豐擁有多個項目通過AAA級生活垃圾焚燒廠評級,不但充分肯定集團項目的高質量水平以及核心競爭力,亦促使集團具備着管理輸出的能力。
另外,集團整體單廠規模平均1,500噸,遠高於行業平均的800噸,能產生規模效應,廠用電率僅12%,低於行業平均的15%-20%,大大提高了工廠的營運效率。
集團約一半項目位於廣東,地方條件優越,例如人口多擁有足夠的生活垃圾、垃圾處理費亦相對較高,促使項目質量和盈利能力領先於行業。
不得不提的是,集團第二大股東爲上海市政府最大的海外投資平臺上實控股,這意味着粵豐同時擁有民企和國企的獨特優勢,未來發展可以更看高一線。
政策拐點來臨,行業邁向新階段
粵豐目前主要運營收入分兩類,一是垃圾焚燒處理費,二是售電收入。
集團平均垃圾處置費在90元人民幣/噸,雖然高於全國平均的70-80元人民幣/噸,但實際上遠低於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
根據天風證券資料顯示,於2018年,英國達到800元人民幣/噸,而美國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卡萬塔亦達到509元人民幣/噸。
國內垃圾處置費較低,一方面除了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另一方面主要在於市民並不需要承擔生產垃圾的社會成本。
因此,可預期國內以垃圾分類作爲開端,處理責任有望持續推向居民端,垃圾處置費也大概率只會上漲,不會下降,不但有效解決行業付費痛點,盈利長遠更有提升空間。
基於這點,便不難理解新的國補政策,垃圾分類制度有利未來收費制度出臺,而補貼退坡只是作爲行業改革的前奏。
事實上,市場對補貼退坡亦存在不少誤解。
首先,政策針對2021年起啓動的項目,發電利用小時數超過 82,500 小時(最長不超過 15 年)便不再納入國補範圍,但粵豐目前在建以及運營中項目基本都可以享受國補。
第二,集團能通過多方面抵消補貼退坡的影響,例如提升運營效率或是與政府談垃圾焚燒處置費的調價機制等。
第三,在碳中和碳達峯的背景下,碳交易和綠證交易很快得到強力推行是大概率的事,預期也可能會給集團帶來額外收入,對沖補貼退坡的影響。
根據生態環境部消息,6月底前碳市場有望啓動上線交易。
第四,政策實際在倒逼行業市場化提升,加速淘汰競爭力弱的企業。
以美國爲例,卡萬塔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已接近 70%,相比下,我國行業頭部企業市佔率仍較低,未來有望通過併購整合,繼續擴大市場規模。
尤其從增量項目來看,未來行業發展重點在於西部以及四五線城市,而在補貼退坡的背景下,比拼的將是運營效率以及品牌實力,有利提高行業集中度。
綜上而言,補貼退坡對粵豐項目內部回報率影響有限,但長遠對行業發展卻是有利。
截止目前,粵豐擁有34個垃圾焚燒項目,16個正在建設或規劃,增長確定性高。
集團預計今年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將提升1萬噸/天至約3.4萬噸/天,增長約47%,而資本開支約爲35億元左右,資金來源將靠項目融資以及集團的營運現金流。
基於健康的財政狀況以及穩定的現金流,集團融資利率普遍在4.5%左右,這有助提高項目回報。同時,根據管理層表示,預期建設高峯期後,集團將會提高股息率,進一步回報股東。
最重要的是,垃圾焚燒發電的商業模式非常穩定,普遍合同達到25-30年,某程度算得上永續的現金牛行業,這更未考慮到未來垃圾處理費的提升空間和續約的可能性。
業務延伸,以優勢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粵豐深耕環保領域逾17年,經過努力奮進,如今已實現了“前端清掃、中端清運、後端處置”的閉環產業鏈條,目前更將業務延伸至智慧城市管理服務。
一方面,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各種生活場景的節能減排,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之一。
另一方面,集團能借助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產業鏈上的獨特優勢,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垃圾焚燒企業的重要性,在於降低土地二次污染的風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爲城市減碳的重要手段,因此一直以來受到地方政府相當的重視,並形成了雙方間深厚的合作關係。
這同時亦爲企業奠定了未來拓展業務的橋樑,能爲地方政府進一步提供更多服務,輔助開展城市管理運營工作,通過智慧化管理,建立產業協同網絡、城市運營網絡,提高城市的環境治理質量。
從另一角度看,對地方政府來說,碳中和目標明確後,如果低碳化實踐的比較好,未來在城市發展序列中有望佔據更高的位置。
可以說,雙碳目標,是決定一個城市未來發展命運的重要砝碼。
這有利於具備實力的粵豐,以垃圾焚燒發電廠爲中心,實現縱向產業鏈條互動優化,向地方政府提供綜合一體化解決方案,助力其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高水平環境保護和高效率低碳轉型。
尤其粵豐札根於廣東,人口數量和密度以及經濟水平均處於全國前列,不論是從智慧城市服務拓展的可能性以及發展空間來看,都是值得期待。
結語
粵豐憑藉優秀的管理團隊以及以廣東省作爲業務基本盤,盈利能力在行業中突出,各項財務指標相當穩健。
集團今年將有不少項目陸續投產,增長確定性強,能延續前期良好的高質量快速成長勢頭,而在垃圾處理全產業鏈佈局上,也存在進一步延伸的可能性。
目前在“碳中和”背景下,更能展望集團將受惠更多的政策紅利,例如垃圾處理費的提升以及向居民端推行等,有望成爲重估的重大催化劑。
粵豐如今的PE估值不足10倍,不但遠低於A股同業的20多倍水平,更是處於歷史低位,兼具安全邊際以及估值彈性極大。
一直以來,粵豐於環保領域深耕細作,未來仍將發揮現有優勢,做大做強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垃圾發電效率,真正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信其價值也終將被發現。
_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