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拜登:中國欲主導半導體供應鏈 美國不能坐視

原標題:建立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並堅持開放的產業政策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召開“恢復半導體和供應鏈首席執行官峯會”,全球19家芯片相關企業的高層與會。根據會議內容,美國計劃出資500億美元提升美國半導體產業鏈的本土製造能力,降低製造成本。

緊接着,4月16日,美日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時表示,雙方將共同推進所謂“安全和開放的5G網絡”,承諾共投入45億美元,以加強數字領域的競爭力。此舉意在組建可以與中國競爭的通信聯盟。可以說,美國正在積極推動建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獨立的通訊與半導體產業供應鏈體系。

在過去的30年間,美國引領了信息產業革命,由於冷戰結束,爲了獲得更好的資本回報率,美國華爾街與企業推動了產業全球化佈局。美國企業以專利、品牌和創新等優勢居於產業鏈上游,中國企業則以製造的規模與效率優勢處於下游,然後以中國爲全球電子產業代工中心,在東亞地區形成了以中日韓以及中國臺灣在內的全球最集中的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中國企業藉助這個體系不斷向上遊進軍,在此過程中,由於華爲在5G領域的技術領先,美國感受到了技術競爭的壓力,不得不對中國相關企業施加影響,並試圖改變以東亞爲中心的全球半導體產業佈局。

可以看出,中美建立各自半導體供應鏈體系的趨勢已經確定,而不確定的是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分拆帶來的結果,以及美國會在什麼程度上挑戰中國建立自己供應鏈的努力。

美國在本土建立半導體生產體系所面臨的挑戰巨大。半導體投資是企業基於利益的抉擇,而不是政治導向。如果美國補貼企業建設生產線,最終會導致其芯片成本很高,而芯片的使用在下游組裝部門,除非將組裝部分也轉移到美國,否則,還要將芯片運輸到東亞組裝產品,這一系列成本增加將使得美國生產的芯片不具有競爭力。就如本月初,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發佈的報告顯示,如果每個主要市場都建立獨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由此產生的額外成本將抵消整個行業的利潤,所以,建議全球半導體產業應該繼續依靠全球供應鏈。

美國在本土建立全產業鏈體系很可能會導致芯片成本過高而沒有競爭力,同時削弱企業盈利能力因而無法持續投資研發,即使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在內部消化產品,也會帶來通脹效應。這個過程企業是否能夠承受、美國政府是否可以通過一個長期規劃逐步建立全產業體系,都是未知的。半導體投資巨大,一旦失敗可能意味着相關企業陷入生存困境,因此,像三星、臺積電等亞洲企業很難在美國大舉投資。

中國雖然在一些半導體關鍵設備、材料和軟件領域仍需依賴進口,但是,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4月14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全球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9%,達到約712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中國大陸首次成爲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中國現在以及未來都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以及需求最全面的半導體市場。隨着數字經濟與智能汽車時代的到來,中國正進入新產品需求爆發期,在規模、增量和創新上都給企業提供了巨大空間。中國需要利用這種優勢推動本土半導體企業與產業體系的發展,同時,也要更多地向外資企業開放,讓其參與到中國產業鏈的建設當中。因此,中國在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鏈計劃之外,還要制定包容性開放性的產業政策指南,這並非是市場換技術的交易,而是繼續鞏固中國作爲全球製造中心地位的重要抓手,進而確保全球電子產業的安全、穩定與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