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第二天,早上我們從千年古茶樹(據說這裏是全球人工種植茶的發源地,有一棵一千多年樹齡的古茶樹鼻祖)出發,準備前往南川頭渡鎮的前星大峽谷參觀,但是當我們來到頭渡鎮的時候,雨霧濛濛,霧氣繚繞,能見度極低,進到峽谷裏面啥也看不到,最後不得不放棄前星大峽谷的參觀。

隨後,我們來到慶元鎮的龐官渡,據當地朋友介紹,這裏以前是重慶、四川前往播州(今遵義)的渡口,後來渡口廢棄,但風光卻依然迷人,是垂釣、戲水的好地方,尤其是溪水邊上的岩石層層疊疊,如一本一本的書本重疊在一起,極爲神奇。

龐官渡所在的位置有一條曲折蜿蜒的河流,對岸則是一片絕壁,壁石非常特別,一層一層,線條筆直,如萬卷經書一般;渝帆問過當地的朋友,這屬於什麼地質特徵?他們只表示金佛山屬於南方喀斯特地貌,至於這種一層一層的岩石結構屬於什麼地質,他們也不清楚,大家都覺得很神奇,如同上帝建在河畔的城牆一般。

官渡河水清洌,碧綠如石,對岸一側河水較深,而近岸一側,河水漸淺,形成一片沙灘;沙灘上碎石如毯,水澈見底,有小魚和螃蟹遊走,自由嬉戲。

這條名爲“官渡”的河流之水流並不大,河面也並不寬闊,卻是一處古渡口,着實有點不可思議。難道古人南來北往、東奔西走必須經由此河不成?難道就沒有其他路徑可走?查看龐官渡邊上的地圖之後,才發現其中的奧祕。

原來金佛山是一道東西走向的天然分水嶺,而大有、慶元、古花、合溪及貴州正安一帶均處於金佛山屏障的南方,其南坡之水自金佛山南麓溝壑引出衆多由北向南的溪流,在龐官渡處匯成一條主流,人們自東向西或者自西向東,如果走其他道路,必然要經過多條河流的阻隔,需要建立多個渡口。

這裏之所以被建爲古代渡口,或許是因爲此處爲多條河流匯集之處,只須渡一次河便可以完成東西方向的交通,是最經濟的、最方便,也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在龐官渡的邊上有一個石碑,上面銘刻有一篇《龐官渡銘》,上面記載了這個渡口的一些歷史,官渡河源於金佛山東南麓,經慶元過黔境入烏江,古時水深流急,不能徒涉過河,必靠船渡。

宋末元初以來,重慶的南川和貴州的正安均屬播州(今天的遵義),自南川到正安官道必經此渡,故名官渡,又因人流物流來往頻繁,渡口兩岸商賈雲集,渡口龐大,所以才被人們稱之爲“龐官渡”。

說它是龐官渡,卻不見碼頭和渡船,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據《龐官渡銘》載:官渡“遭遇地震,水量縮減,官道另行,渡口不再,不過如今雖無渡口,龐官渡之名,仍用至今。”

另據相關資料介紹,近兩百年間南川境內的確有地震記錄,不過時間均發生於清朝的咸豐年間,最嚴重的是咸豐六年(1856年)的黔江小南海地震(現在的小南海即是當地直震留下的燕塞湖),那次地震可能對龐官渡這一帶的影響較大,或許就是那次地震致使龐官渡水量縮減,失去了渡口的功能。

《龐官渡銘》中另有記載,官渡的岸邊有巖洞,洞中有地下河(這或許也是官渡河水量縮減的重要原因之一),深不可測,裏面曾經有2米多米的大魚從洞中游出,被民間傳爲佳話。

如今兩米長的大魚肯定沒有,但是溪水中小魚到是有不少,我們到來的時候,正有幾位從重慶過來的遊客在這裏垂釣,沒多久時間就釣到了十餘條小魚,看起來收穫不小。

這便是前來釣魚的幾位遊客,他們自己帶來了鍋竈和食材,又到周邊找到了一些樹木乾枝,便煮起了飯來,大家圍在鍋前,一邊聊天,一邊品嚐,看起來還很不錯,渝帆上前找了招呼,徵得同意後對他們進行了簡短的採訪。

他們表示,他們來自重慶主城,週末因工作走不開,今天週一反而比較閒,於是幾位朋友一合計便來到了南川這裏露營、野飲、垂釣,到不是爲了要釣多少魚,要喫什麼大餐,重要的是享受這種垂釣、野飲、露營的樂趣。

他們說這裏的環境真的很棒,白天鳥語花香,風景怡人,晚上枕着潺潺溪水入眠,如果天氣好還可以看到滿天的繁星,體驗感真的非常好,而且交通也很方便,從主城過來只需要一個多小時便到了,道路除了高速就是油路,也不挑車,所以他們有空的時候,經常約起朋友前來露營、戲水、搬螃蟹、抓魚、燒烤等,每一次都非常開心。

金佛山178公里的環山自駕路途中,有很多像龐官渡這樣的美景,比如山王坪、養生谷、金山湖、龍山村、燭臺峯、銀杏村、古茶村、飛拉達、天星大峽谷等,很多都不是景區,景觀卻勝似景區,無需門票,就可以欣賞到比很多景區還美的風景,只是這條自駕線路很多人都不知道,可謂養在深閨無人識,如果被自駕愛好者知道了,想必一定會非常熱鬧,並形成無數連接成線的網紅景點。

大家喜歡這樣的自駕線路和這樣的自然風光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