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农民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

脱贫户在食用菌大棚采摘蘑菇。河南日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河南日报记者 汤传稷

脱贫之后,创业与致富是广大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驻马店市新蔡县、信阳市新县的部分农村地区,听到了很多农民创业与致富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感受到广大农民朋友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除此之外,还有些许无奈与困惑,而更多的是希望与期盼,以及为梦想而奋斗的激情。

故事一:留守与期盼

4月15日午后,新蔡县化庄乡邹大庙村杜寨组,一座有些陈旧的砖瓦房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站在门口,不时向门前的那条路上张望着。老大娘今年71岁,身患多种慢性病,儿子和儿媳妇在县城租房住,儿媳妇每天给两个在县城读初中的孩子做饭,照料一家人的生活。儿子在县城一家服装厂上班,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元。每天下班后,儿子都要回到杜寨的家中,看望她,帮她做些家务活儿。然后,他又赶回县城,准备第二天的工作。生活每天如此周而复始。

老大娘说,家里5口人,一共有5亩多地,主要种些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作物的收入一年不到五千元。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了,收入比留在老家要高得多。她的儿子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走不开,能在县城找到一个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她已很知足。

邹大庙村党支部书记刘传海说,邹大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全村五千多口人大多以种地为主。目前,大部分的青壮年村民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一些留守妇女做手工编织,或种植蔬菜,都很忙碌,过得很充实,大家都期盼能挣到更多的钱,日子越过越好。

故事二:创业与困惑

当天下午,新蔡县化庄乡邹大庙村村民李静雯家,李静雯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忙着家务。她的丈夫邹文举为一群小猪准备食料。这群小猪个个都有着一身黑白相间的特色花纹,小猪们撒欢地在地上来回奔跑,抢食撒在地上的青草。李静雯介绍说,这些小猪是原产广西的巴马香猪,这种猪的品质非常好,在市场上一直广受欢迎,供不应求。

她大学毕业后,在外面摸爬滚打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巴马香猪项目,她就尝试着养猪。刚起步的阶段,她也走过很多弯路,发生过几次猪仔大量死掉的事情。但她不断地汲取教训,总结经验,终于掌握了喂养巴马香猪的一整套技术。养猪规模从最初的几头,发展到几十头,再到几百头,现在年收入近百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周边有不少村民也开始养猪,收益也都不错。

李静雯说,目前对她来说,面临最大的困惑就是没有足够多的场地来供她扩大养殖规模。她也咨询过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国家对土地管理很严格,不太容易协调到更多的用地。

新蔡县农业农村局科教股股长程道辉说,像李静雯这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全县还有不少。致富带头人用地难的问题,有一定的共性。很多致富带头人都希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能够设法解决用地难问题。这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也一直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故事三:希望与梦想

4月16日下午,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一座精致小楼的二层,几名农村青年正在对着一件农产品反复地练习拍摄,一位老师在旁边指导着。小楼的一层,摆满了各种当地的农产品。产品展柜边,有一个简易的直播间,是用来做直播带货的。这座小楼,有一个很亮眼的名字,“特色农产品电商孵化基地”。

在陈店乡政府所在地的一条街道上,有很多淘宝店的线下实体店,旁边是快递收寄驿站,这些店铺的经营者都很忙碌。在一家经营农产品的店铺,地上堆放着几十袋准备发运的大米,这是来自细吴村的“新县丝苗米”。店主杨春梅说,她租种了900亩土地,种植水稻,出产的大米品质非常好,去年在网上销售了40万斤,目前销售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陈店乡党委书记汪宗军说,目前,陈店乡细吴社区淘宝村共挖掘产品5大类100余种,活跃店铺有53家,从事直播带货38家,年销售总额约1400万元。“互联网+农产品+旅游”的电商发展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盘活了原有的农业资源,而且为农民创业致富铺开了一条“金光大道”。

据了解,新县已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计划在全县推广实施陈店乡的电商发展模式。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区群众走上这样一条“金光大道”,奔向新生活的路上充满激情。

编辑:郭同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