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誌着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同時,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習近平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農民家門口就業實現增收

脫貧戶在食用菌大棚採摘蘑菇。河南日報記者 聶冬晗 攝

□河南日報記者 湯傳稷

脫貧之後,創業與致富是廣大農民羣衆最爲關心的問題。近日,記者走訪了駐馬店市新蔡縣、信陽市新縣的部分農村地區,聽到了很多農民創業與致富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可以感受到廣大農民朋友對於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除此之外,還有些許無奈與困惑,而更多的是希望與期盼,以及爲夢想而奮鬥的激情。

故事一:留守與期盼

4月15日午後,新蔡縣化莊鄉鄒大廟村杜寨組,一座有些陳舊的磚瓦房前。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大娘站在門口,不時向門前的那條路上張望着。老大娘今年71歲,身患多種慢性病,兒子和兒媳婦在縣城租房住,兒媳婦每天給兩個在縣城讀初中的孩子做飯,照料一家人的生活。兒子在縣城一家服裝廠上班,一個月能掙兩千多元。每天下班後,兒子都要回到杜寨的家中,看望她,幫她做些家務活兒。然後,他又趕回縣城,準備第二天的工作。生活每天如此週而復始。

老大娘說,家裏5口人,一共有5畝多地,主要種些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作物的收入一年不到五千元。村子裏的年輕人大多數外出打工了,收入比留在老家要高得多。她的兒子因爲要照顧老人和孩子走不開,能在縣城找到一個工作,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她已很知足。

鄒大廟村黨支部書記劉傳海說,鄒大廟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村,全村五千多口人大多以種地爲主。目前,大部分的青壯年村民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一些留守婦女做手工編織,或種植蔬菜,都很忙碌,過得很充實,大家都期盼能掙到更多的錢,日子越過越好。

故事二:創業與困惑

當天下午,新蔡縣化莊鄉鄒大廟村村民李靜雯家,李靜雯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忙着家務。她的丈夫鄒文舉爲一羣小豬準備食料。這羣小豬個個都有着一身黑白相間的特色花紋,小豬們撒歡地在地上來回奔跑,搶食撒在地上的青草。李靜雯介紹說,這些小豬是原產廣西的巴馬香豬,這種豬的品質非常好,在市場上一直廣受歡迎,供不應求。

她大學畢業後,在外面摸爬滾打多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巴馬香豬項目,她就嘗試着養豬。剛起步的階段,她也走過很多彎路,發生過幾次豬仔大量死掉的事情。但她不斷地汲取教訓,總結經驗,終於掌握了餵養巴馬香豬的一整套技術。養豬規模從最初的幾頭,發展到幾十頭,再到幾百頭,現在年收入近百萬元。在她的帶動下,周邊有不少村民也開始養豬,收益也都不錯。

李靜雯說,目前對她來說,面臨最大的困惑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場地來供她擴大養殖規模。她也諮詢過有關部門,得到的答覆是國家對土地管理很嚴格,不太容易協調到更多的用地。

新蔡縣農業農村局科教股股長程道輝說,像李靜雯這樣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在全縣還有不少。致富帶頭人用地難的問題,有一定的共性。很多致富帶頭人都希望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能夠設法解決用地難問題。這對地方政府來說,也是一個難題,也一直在積極尋找解決辦法。

故事三:希望與夢想

4月16日下午,信陽市新縣陳店鄉一座精緻小樓的二層,幾名農村青年正在對着一件農產品反覆地練習拍攝,一位老師在旁邊指導着。小樓的一層,擺滿了各種當地的農產品。產品展櫃邊,有一個簡易的直播間,是用來做直播帶貨的。這座小樓,有一個很亮眼的名字,“特色農產品電商孵化基地”。

在陳店鄉政府所在地的一條街道上,有很多淘寶店的線下實體店,旁邊是快遞收寄驛站,這些店鋪的經營者都很忙碌。在一家經營農產品的店鋪,地上堆放着幾十袋準備發運的大米,這是來自細吳村的“新縣絲苗米”。店主楊春梅說,她租種了900畝土地,種植水稻,出產的大米品質非常好,去年在網上銷售了40萬斤,目前銷售年收入可達100多萬元。

陳店鄉黨委書記汪宗軍說,目前,陳店鄉細吳社區淘寶村共挖掘產品5大類100餘種,活躍店鋪有53家,從事直播帶貨38家,年銷售總額約1400萬元。“互聯網+農產品+旅遊”的電商發展模式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不僅盤活了原有的農業資源,而且爲農民創業致富鋪開了一條“金光大道”。

據瞭解,新縣已成立了電子商務中心,計劃在全縣推廣實施陳店鄉的電商發展模式。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區羣衆走上這樣一條“金光大道”,奔向新生活的路上充滿激情。

編輯:郭同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