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 14:24

近年來,遼東灣新區紮實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放管服”改革部署,立足打造區域營商環境最優園區目標,不斷強服務、優審批、簡流程、促發展,全力爲企業鬆綁、爲羣衆解難、爲市場騰位,打出了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以審批的“減法”推動發展的“加法”,着力構建開放包容、互惠共贏、重信守諾、親商清商、尊商護商的營商環境,以高質量營商環境建設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力,助推新區成功躋身遼寧最具投資營商價值產業園區之一。

一、聚焦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着力推動機制創新

(一)成立營商環境建設“大黨委”,強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組織領導。堅持營商環境建設“一把手”工程,在充分發揮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的基礎上,組建新區營商環境建設“大黨委”,強化黨工委對營商環境建設日常工作的領導,促進市直政務大廳派駐窗口單位與新區協同配合、融合發展。建立實施企業項目建設幫扶責任制,新區全體班子成員及各機構負責人對域內重點項目和企業實施“一對一幫扶”全覆蓋,推動各項工作快速落實、有效落地。

(二)優化審批環節,進一步拓寬市場準入。一是制定了《遼東灣新區強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方案》,實施流程再造,將原來的受理、審覈、審批、辦結、發證5項壓縮至2項(審覈,辦結),審批時限大大壓縮,審批效率大幅度提升。二是強化負面清單管理。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類事項,取消不符合上位法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審批事項,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備案、監理合同備案等不再作爲前置要件,將施工許可與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合併辦理,對確需保留的事項實行清單式管理,提前告知企業準備要件。三是創新“會議審查”變“專家函審”模式。針對疫情的特殊情況,將設計文本以電子檔形式發至各評審專家及評審部門,通過電話、郵件、微信等多種渠道溝通,不定期召開“雲端”會議,全面收集專家和部門評審意見,加速項目落地建設進程。

(三)強化精準服務,進一步完善全鏈條服務機制。一是實施“黨建指導員+項目管家+全程代辦”工作模式。選精派優46名黨員骨幹深入115家非公企業一線,推動企業服務和黨建指導工作同推進、同落實。二是“項目管家”推行“一項一表”“一企一策”精準服務,深入企業、項目一線,實時跟蹤項目建設進展,及時發現、反饋項目建設存在問題,力求第一時間發現,最快速度解決問題。三是“一張清單”加快企業手續辦理。實行審批事項辦事流程“一表清”,對審批事項名稱、審批條件、申報材料、審批流程、審批意見開展標準化建設並向社會公佈;針對企業申請的投資項目,制定菜單式“全流程清單”,將涉及的相關政府服務管理事項一次性告知,明確各環節辦理程序、審批要件及相關審批要求。四是“項目專班”加快項目落地進程。按照企業提出的開工、投產時限,“項目專班”倒排審批、土地等要素保障時限,明確前期各項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實施掛圖作戰、分頭實施、定期彙總的項目推進模式,發揚“店小二”精神,根據“審批事項告知單”和“項目審批手續流程圖”,各相關部門提前介入,精準對接,過程指導,爲企業提供全程代辦服務。

(四)簡化通關模式,全力推動外貿發展。依託國家一類口岸和電子口岸網絡平臺,推進聯合查驗、單一窗口的通關模式,盤錦海關優化服務,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爲3.78小時,出口0.74小時,壓縮45.5%;通關無紙化率達到100%,電子支付方式繳稅比例達到76%,進出口企業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二、聚力優化投資環境,全力支撐產業發展

(一)加強市場開拓,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圍繞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推動產業鏈全球合作對接、供應鏈區域協同,着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全力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在更高水平上招引外資。圍繞落實省市關於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工作部署,制定《遼東灣新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全面落實支持民營企業政策,在新冠疫情防控和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在推動外資項目引進及建設上取得顯著成效。遼寧寶來化工有限公司與美國利安德巴賽爾公司總投資約800億元(120億美元)的寶來利安德巴賽爾項目順利簽約落地,從項目簽約到合資公司註冊僅用1個月時間,實現4.72億美元資本金到位,成爲盤錦市註冊資本金項下單筆到位外資的最大項目。成功推動4300萬英鎊的英國威格斯1500噸/年聚醚醚酮項目簽約45天內即開工建設,打造簽約項目服務的全新樣板。利安德巴賽爾、威格斯外方負責人均對中方高效推動項目務實合作及政府給予項目建設周到服務支持表示高度讚賞,未來將深入推動更爲廣泛領域的務實合作。

(二)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着力打造區域人才高地。一是完善引進高端人才政策保障。新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府相關文件政策精神,結合新區實際完善高端人才引進政策保障。定向從北大、清華及人民大學招錄了19名選調生,給予19名選調生零門檻落戶、住房補貼及租房補貼政策,共提供免費住宅19套。實施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學生“留駐”新區計劃,定向引進專業對口且急需緊缺的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畢業生14人。二是分級分類落實人才優惠政策。對引進的“雙一流”院校人才及其它產業類人才按照標準爲本科學歷人才補貼購房總價的10%、碩士學歷人才補貼15%、博士學歷人才補貼20%的比例給予一次性住房補貼。按照《盤錦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推進人才集聚若干政策(試行)》精神,給予了域內符合兌現條件的高端人才及應屆大學畢業生薪酬及租房補貼,做實了人才政策兌現工作。三是加大對企業人才引進扶持。針對專業技術人才有創業意向的,給予了創業啓動資金扶持、創業場地免租及創業補貼政策。提供4萬㎡創業樓宇3棟,對已入駐的高新技術企業,協調爲企業提供了優惠團購價房屋164套,供各企業作爲職工公寓。四是着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編制科創產業扶持目錄,設立產業扶持基金,制定《遼東灣新區關於鼓勵企業科技創新若干政策》。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企業R&D(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逐步提高。

(三)強化要素保障,全力降低企業成本。一是推行“管委會+公司”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加大融資擔保扶持力度,建立政府、金融機構、民營企業座談機制,加強銀企對接,推動銀政企合作,拓寬融資渠道。通過載體置換、租房補貼、規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銀行、證券、保險、融資租賃等各類金融機構在遼東灣新區設立分支機構。推動東北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落戶新區,2020年爲民營企業提供擔保支持合同額41.5億元,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二是全面落實惠企政策,降低企業成本。2020年減稅降費3.77億元,疫情減免(退)稅企業12618戶次、減免(退)稅0.58億元。協助中儲糧、合力叉車等企業享受國家降低工商業用電5%的優惠政策,推進北燃公司、長春化工等19戶企業實施跨省用電交易,中小及民營企業無分歧欠款清償進度達100%,爲臻德化工、賽菲化學2個項目爭取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補助資金0.4億元,組織申報匯福蛋白、中儲糧油脂等4家企業列入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名單。三是着力優化產業佈局,強化產業發展的空間保障。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將部分二類工業用地和倉儲物流用地調整爲三類工業用地、一類工業用地調整爲二類工業用地。完成新區《熱電規劃環評》、總體規劃環評、排水優化方案編制及環境風險評估等工作,滿足企業環評和項目審批需求。積極對上爭取用地指標,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推進集約節約發展,實施“標準地”改革,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促進開發區發展空間更加集約、資源使用更加高效、土地利用更加精細、產業發展更加高端。

(四)用好用活省、市賦予新區的優惠政策,打造區域政策窪地。新區立足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驗區、遼寧省自貿試驗區協同區政策優勢,圍繞推進貿易便利化,成功複製上海自貿試驗區政策115項,對標遼寧省各自貿片區先進做法,梳理出23項符合新區實際、成效突出的改革創新案例在新區進行復制推廣。圍繞省市關於加快推進新區建設的批覆文件,新區出臺了港航物流產業發展政策、民宿旅遊政策、小微企業發展政策等覆蓋各行各業的優惠政策150餘項,形成了新區獨特的政策體系,全力推動各產業加快發展。

三、致力優化發展環境,着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配套設施建設是優環境、聚人氣、促發展的先決條件,抓好配套設施建設便能築巢引鳳,爲產業佈局、人口集聚提供支撐。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全面實施“七通一平”工程,加快建設第五代港口,全力打造東北乃至蒙東地區最近的出海口,着力推動宜居宜業城市建設,全力構建“港產城”聯動發展的大格局。

(一)適度超前推動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對標對錶先進園區,按照原料產品項目一體化、公用工程物流一體化、環境保護生態一體化、安全消防應急一體化、智能智慧數據一體化、管理服務科創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模式推動園區建設,依託綠色化、循環化、智慧化園區創建,着力打造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具有競爭力的國家級開發區,全面提升園區承載優質項目的能力。按照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原則,着力強弱項、補短板,實施系列基礎公用設施工程,加速滿足產業項目配套需求。深入推動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以申建國家級綠色園區爲動力,着力提升園區“三廢”處理能力,全面滿足產業項目環保需求。發揮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政策優勢,着力引進實施了一批循環化產業鏈關鍵項目,加速傳統產業向精細化、深加工轉型升級。強化數字賦能,全力推動5G基站建設。搶抓獲批國家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範(創建)單位有利契機,着力建設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5G智慧園區管理平臺,全面滿足園區智慧環保、智慧安全、智慧應急等管理需求,加速提升園區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高標準組建特勤消防大隊,全面構建以消防救援爲主力、以專家爲支撐、以社會應急救援機動力量爲補充的“大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全面增強園區安全保障能力。

(二)全面加強港口配套設施和集疏運體系。新區搶抓“一帶一路”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機遇,充分發揮盤錦港東北三省及蒙東地區最近出海口的區位優勢,把握遼寧港口整合的有利契機,不斷提升港口的能力能級、健全港口服務功能、完善港口服務體系,提升對外開放程度、服務腹地產業發展。到2020年底,盤錦港陸域面積達到45平方公里,碼頭岸線36公里,投產5萬噸級以上泊位28個,在建5萬噸級以上泊位9個,港口通過能力達到8000萬噸,吞吐能力超過5000萬噸。港口的通航能力全面提升。盤錦港在東北腹地和內蒙古已佈局7個內陸港,開通了16條集裝箱直航航線,已成爲盤錦陸海雙向開放的重要門戶、遼寧沿海經濟帶新支點、北糧南運的大通道。隨着國家一類口岸獲批、進口糧食指定監管場地的獲准,保稅倉、出口監管倉及保稅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港口服務功能日臻完善,服務領域不斷擴展,“盤滿歐”“盤蒙歐”集裝箱班列正式運營,“盤滿歐”“盤蒙歐”大通道,港口集疏運體系基本形成。盤錦港必將成爲連接歐亞海陸的橋頭堡,支撐區域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三)高標準建設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爲了給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新區超前謀劃,主動出擊,引進了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目前本碩博在校生共5814人,未來將超過萬人規模。同時,建成使用可容納近萬名師生的盤錦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與德國聯合辦學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並與周邊企業緊密結合,實現訂單式培養。積極引入教學資源,建成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2年一貫制”全日制學校,形成了完備優質的國民教育體系。在醫療衛生領域,建設盤錦市人民醫院,現擁有1500張牀位,爲城市功能完善提供了一流的醫療保障。此外,我們還高標準建設了紅海灘體育中心,先後承辦省級大規模體育活動和賽事。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着力構建全域旅遊產業體系,江南風情園、金帛海岸、含章湖度假區等多個旅遊項目投入運營。榮興朝鮮族風情街、田莊臺老街等重點街區改造全面升級,配套餐飲、住宿、商貿、娛樂等衍生性服務業加速發展,帶動新區服務業整體提升,新區城市更加宜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