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闺蜜家玩的时候,正巧看到她在喂宝宝吃东西,小孩子难免会有些淘气,一口饭在嘴里就是不咽下去。

闺蜜让宝宝好好吃饭,可他就是不听,还是老样子。

三番两次的不听话,闺蜜开始急了,

“我数到三,你这口饭必须咽下去,听到了吗?一、二……”

三还没数到,宝宝很快就把嘴里的饭咽了下去。

闺蜜告诉我,这种情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生活中又有多少家长会用“数到三”这一招来管教孩子呢。

「数到三」有效?

其实不然,宝宝只是害怕你而已。那不仅有家长会问了,既然“数到三”没有效果,为什么孩子还会听话做事呢?

这是因为宝宝在第一次听“数到三”的时候是没有意识的,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在家长数完三的后面伴随着惩罚。

所以之后等宝宝再听到“数到三”的时候,就会联想到第一次受到的惩罚,从而产生恐惧。为了不再受罚才选择妥协。

不过,时间长了,孩子对于“数到三”就不放在心上了。

为什么不建议家长「数到三」?

“数到三”只是暂时有效果,相对于长期教育孩子来说,还有很大弊端的。

一、宝宝不能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

就好比上面我闺蜜的行为,数到三宝宝就把饭吃下去,但这种行为只是迫于妈妈给的压力,他可能并不想吃。

二、宝宝没有表达机会,亲子沟通有障碍

家长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给孩子,却没有问过宝宝想不想要这个东西,家长不问孩子自己也不会表达,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命令一个做,根本没有沟通的机会。

三、宝宝没有选择权

父母总认为自己有掌控孩子的权利,所以对于“数到三”的指令能让孩子服从。但长时间的命令对于孩子来说会让他没有主见,容易产生依赖。

这几招比「数到三」更好用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听话,不妨试试下面两种方法,比“数到三”好用得多。

比如自家宝宝抢走别人家娃的玩具,眼看俩人就打了起来。妈妈先不要对宝宝说:数到三,把东西还给人家。

可以先肯定宝宝的情绪,反问他:这个小朋友不给你玩玩具,你很生气对不对?

这个时候再给宝宝提供选择:你看看你有什么玩具可以跟小朋友交换,或者你等一等,等小朋友玩完你再玩?

这一招适合给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使用,充分被尊重的意见和被接受的情绪,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

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多做场景,比如打疫苗,吃饭问题……孩子磨磨蹭蹭的不肯动。宝宝磨蹭大多是情绪原因,在肯定宝宝的情绪后给出多个选择,把不愉快的事情,变成愉快的选择。

孩子是单独的个体,他不需要的不是命令而是家长给予的尊重和理解,在宝宝表达情绪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否定,让宝宝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宝宝在今后的成长中会走得比较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