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计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2021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吉瓦(1吉瓦=100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5年新型储能将在现在基础上大幅增长。据预测,新增储能项目将主要集中在“光伏+储能”、“风电+储能”、“电化学能+储能”等新型储能方面。

5年后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达3000万千瓦以上

征求意见稿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强化规划引导

鼓励储能多元发展

征求意见稿提出,研究编制新型储能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及中长期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

4月16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率队到福建晋江储能电站调研时还透露,将研究出台全国性的电化学储能政策。数据显示,2020年电化学储能同比增长91.2%。

在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布局一批配置储能的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项目;探索利用退役火电机组的既有厂址和输变电设施建设储能或风光储设施。

在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通过关键节点布局电网侧储能,提升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及大容量直流接入后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在电网末端及偏远地区,建设电网侧储能或风光储电站,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围绕重要负荷用户需求,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储能,提升应急供电保障能力或延缓输变电升级改造需求。

在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 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鼓励聚合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结合体制机制综合创新,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商业模式。

地方已积极布局

储能已经成为投资的新风口,各地都在积极布局。

《2021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储能产业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2020年,国内与储能相关的投融资金额约在74亿元左右。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投运项目中,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中的装机规模最大,超过58万千瓦,同比增长438%。

记者还了解到,碳中和、碳达峰确定目标下,“新能源+储能”加速成为多地新能源产业标配。今年以来,海南、山西、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等6个省份相继发布新能源配置储能方案,主要集中在“光伏+储能”、“风电+储能”模式,配置比例多要求在10%以内。

今年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即是“大规模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重大专项。对此,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庆强形象的称之为,“这个储能重大专项,相当于为湖南电力系统配上大型‘充电宝’。”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预计储能项目会在‘十四五’期间更多落地,市场规模将在万亿以上。”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储能项目核心仍是成本,预计会在发展中不断降低成本,逐渐壮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