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揭黑醫生:“我在接受審查”,專家:外科開展腫瘤化療國外不允許

老藥新用、超適應症使用

在臨牀中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

處在一個灰色地帶

有些病人如果不是超適應症用藥

可能也活不下來

本刊記者/杜瑋李明子彭丹妮霍思伊

連日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腫瘤內科醫生反映腫瘤治療黑幕的消息引發持續關注。4月18日晚,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生張煜在知乎發佈了一條題爲《寫給我摯愛的國家和衆多的腫瘤患者和家屬——請與我一起呼籲,請求國家儘早設立醫療紅線,遏制腫瘤治療中的不良醫療行爲》的動態。文中列舉了醫生對腸胃癌患者進行手術輔助化療時,不規範替代用藥、亂加靶向藥使得復發轉移率提高,故意誇大病情並採用輔助化療,選擇錯誤方案、摒棄標準治療方案等諸多亂象,文章後被刪除。

文中舉例指出,一位名叫陸巍的醫生給患者做不必要的NGS基因測序、開不合適化療方案藥物,推薦無效、昂貴、不合法的NK治療(一種細胞免疫療法)等一系列行爲,致使患者花費增加十倍並且更早死亡的案例。文章最後,張煜懇請國家有關部門加強監管。4月19日,國家衛健委回應稱,對於有關情況和反映的問題開展調查,相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佈。北醫三院回應稱,張煜的發文屬個人行爲。

被張煜質疑的陸巍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這也不是張煜第一次在知乎上批駁陸巍。事件在網上發酵後,陸巍還被曝出其推薦患者進行NK治療的公司,和其有關聯,陸巍曾是關聯公司股東。陸巍回覆《中國新聞週刊》說,“我在接受審查,非常疲憊”。其並沒有直接向患者推薦NK治療的公司,也沒有組建過公司、擔任過股東的“記憶”。

不必要的NGS基因測序

“無效、不合法的NK治療”

張煜在文中提到的是一位晚期胃癌AFP(甲胎蛋白)陽性的患者,名叫馬進倉。相比普通胃癌,AFP陽性晚期胃癌的惡性程度高、預後差,對化療不敏感。研究顯示,這類患者手術組中位生存期爲17個月,非手術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爲8個月。

2020年7月,馬進倉到新華醫院找陸巍診治,其姐姐也同樣因胃癌在陸巍處治療。住院的第一天,馬進倉和家屬被要求交18600 元做一個NGS的基因測序。

陸巍對《中國新聞週刊》說,之所以做NGS測序,是爲了避免無效治療。該患者病情基本上是肝多發轉移,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病期非常晚,預期生存期1-3個月。來的時候腹痛非常厲害,無法睡眠。治療窗口期很少,如果一線治療一旦無效,就沒有機會再有二線治療了,即做NGS測序是爲了化療藥物的篩選提供參考。而張煜在知乎上發表的文章中稱,NGS是目前認爲最不可靠的抽血檢驗,其結果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按常規,應將患者診斷時使用的胃鏡病理組織切片進行檢測更準確。

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張煜還補充說,目前的臨牀工作中發現 NGS 測序對於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極其不準確,只能用來篩選靶向藥物而非化療藥物。同時 NGS 的準確度和取材非常相關,尤其是胃癌,採用抽血進行 NGS 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爲。在NCCN(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胃癌臨牀實踐指南中,這種“液體活檢”更多的在疾病進展而難以取得腫瘤組織樣本的患者中使用,在 CSCO (中國臨牀腫瘤協會)2020 版胃癌診療指南中,將其列爲第 3 類證據,這是最低水平的證據。

北京某三甲醫院乳腺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對《中國新聞週刊》說,NGS檢查,目前來說,普遍在偏晚期病人上用,合適一些,不同瘤種也有不一樣的要求。現在都講究精準治療,特別是有一些針對性治療,通過基因檢測能達到。對晚期病人,比如靶向治療,腫瘤復發以後有突變位點,有百分之幾的基因變化,通過檢測,針對變化位點,有特殊的藥,有時會起到奇效。一般在臨牀中使用化療藥物時,我們不完全遵循NGS檢測結果,NGS的參考意義比較小,靶向藥、免疫治療參考NGS多一些。NGS一般通過組織或抽血來檢測,“但有時候,比如復發以後,拿不到組織,不適合穿刺,那麼用抽血的方法替代組織,有一些腫瘤做過相應研究,血和組織的一致性在某些組織中達到70%-80%,在不能取組織的情況下,用血液NGS替代組織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我建議病人最好穿刺,有組織之後,同時抽血做檢測,這樣準確率高一些。”

而讓張煜與馬進倉家屬更難以接受的是陸巍給患者推薦的NK療法。根據媒體報道,去年7月,馬進倉家屬接到陸巍的電話,告訴他們這種細胞免疫療法,可以治療馬進倉和姐姐的胃癌。但這種療法的價格偏高,每輸一次液,收費 3 萬元。NK細胞免疫療法,即採集健康人或患者自身NK細胞體外擴增後回輸至患者體內。

馬家並不寬裕,在此前的治療中,家底已基本被掏空。在這之後,陸巍又向馬家推薦了這一療法,並稱自己認識這一細胞治療公司的老闆,價格3萬元是優惠的價格。於是,在2020年8月10日、8月27日、9月18日,馬進倉和姐姐先後三次到陸巍推薦的公司去接受治療,前兩次價格分別爲 3 萬元一次,最後一次爲 1.5 萬元,總計花費15萬元,發票項目顯示爲“研發和技術服務”與“生物技術服務”。但這一治療並未讓患者和其姐姐病情好轉。2020 年 12 月 24 日,馬進倉病情加重去世。2021 年 3 月,他的姐姐也去世。

陸巍對《中國新聞週刊》說,對於NK療法,“我和家屬講述的是原理,他們是從別的途徑瞭解到然後過來諮詢並決定的,我沒有主動介紹,他們諮詢的也肯定不止我一個人,確實不是我推薦的,出於希望能有效延長生命,我沒有去制止。”

但NK細胞免疫療法目前並非是被允許臨牀應用的療法。2016年5月,魏則西事件後,國家衛計委緊急叫停了醫療機構在細胞免疫治療方面的臨牀應用,僅允許其作臨牀研究,不得開展收費治療。2019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佈了《體細胞治療臨牀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醫療機構是體細胞治療臨牀研究和轉化應用的責任主體,對體細胞製備的質量負責。張煜在文章中稱,“目前臨牀都認爲NK治療對晚期腫瘤幾乎完全無效。”多位醫學界人士也認爲,NK細胞免疫治療並不適用於胃癌肝轉移患者,這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且浪費錢的決定。

給馬進倉進行細胞免疫治療的是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據公司官網介紹,上海嘉慷由多名留美歸國的博士創立,成立於2017年8月,在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免疫細胞治療等領域取得多項原創性技術成果,申請了一系列國家發明專利。但《中國新聞週刊》查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藥品臨牀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未找到有關上海嘉慷公司的任何信息。記者從企業信息平臺企查查發現,上海嘉慷的實際控制人叫徐以兵,在另一家成立於2014年名爲上海博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與上海嘉慷同地址,控制人同樣爲徐以兵,其中兩名歷史股東爲趙大花、陸巍。2015年9月,公司發生過股權變更,監事陸巍退出。但陸巍對《中國新聞週刊》說,“股東的問題完全沒有印象,確實不知情。我不知道有這回事,我沒有這方面的記憶”,但“徐以兵是校友聚會的時候認識,有過交流科學研究。”

超適應症用藥並非非黑即白

國外外科開展腫瘤化療不被授權

陸巍給馬進倉開出了培美曲塞、安羅替尼、奧沙利鉑、卡培他濱和他莫昔芬聯合的二線治療方案,對此,張煜稱“這是陸醫生自己生搬硬造出的前所未有的胃治療方案。”他在文中說,任何一個知曉腫瘤藥物治療基本知識的醫生都知道,這個方案完全不合理。標準的胃癌二線化療是紫杉類方案,目前認爲這是最可能有效的治療方案之一,並且花費較低。但改成上述方案後花費急劇升高,並且完全無效。張煜質疑安羅替尼沒有胃癌適應症。

前述北京某三甲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對《中國新聞週刊》說,安羅替尼是抗血管生成的藥物,在各種晚期治療中都可以和化療聯合,雖然沒有適應症,但是在臨牀中大量使用,沒有什麼原則性錯誤。“至於他莫昔芬,有時候似乎可能在逆轉耐藥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我實在不清楚(陸巍)爲什麼用這款藥,這可能有點出格。”

陸巍說,在採用一線治療方案後,患者前2個週期治療對症狀控制有效,“也能喫得下睡得着了”。但是血AFP升高了1萬多。所以在治療2-3週期的時候和家屬建議要評估一下,“評估顯示肝臟病竈是穩定狀態,其中鎖骨上淋巴結是消失的。但是患者症狀再次出現。”在和患者商量後,家屬表示患者年輕,決定採用個體化治療方案。而且,患者的NGS結果顯示紫杉醇敏感性低,伊立替康毒副反應大,進而推薦了上述的二線藥物,並參考了這個疾病的中英文文獻和藥物原理。在這之後,陸巍被派往海南,沒能繼續跟進。“事實上家屬也只是部分實施這一方案,他們應該有多處諮詢,後續沒有進行下去。”

這不是張煜第一次質疑陸巍對患者的診療。去年7月,張煜同樣在知乎上稱陸巍對另一名患者是欺騙式治療,也列舉了NGS測序,用藥不規範等問題。從去年2月起,張煜在知乎上相繼發佈了90多篇文章,絕大部分都在科普腫瘤治療的誤區、亂象。在他的文章中,按照指南治療成爲高頻詞,他也稱,對於複雜的惡性腫瘤晚期,治療方案需要MDT(多學科診療)加以確定。

國內一家頂級腫瘤專科醫院的一位腫瘤內科醫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個病人患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胃癌,發病率非常低,一旦發病,其實常規治療效果都不理想,所以用一些超常規的治療手段,有其客觀原因存在。“我不知道張煜大夫是不是瞭解這個病人的確切疾病的情況,如果說患者只是一個普通胃癌病人的話,張醫生的意見有可取性。”他說,作爲外人,很難兩方面都詳細瞭解,既然現在衛健委要調查此事,可以請各方面的專家進行會診,重點是看看他的治療從一線到二線是否規範。

他也指出,老藥新用、超適應症使用,在臨牀中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處在一個灰色地帶,有些病人如果不是超適應症用藥,可能也活不下來。另一方面,指南就像一個地圖軟件,實際行走當中,如果遇到擋路的石頭,也要自己搬開。他曾經跟美國最頂尖的腫瘤專科醫院醫生交流,發現在這些數一數二的醫院裏面,只有不到30%的病人的治療方案是嚴格遵守美國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發佈的指南,真正在懂得治療的情況下,循證醫學證據也可以作參考。

但是,在這個事件當中,值得指出的是,陸巍並非腫瘤專科醫生,而是普外科醫生。前述醫生說,國外並不允許外科醫生進行內科治療,但在國內,外科醫生做內科治療、外科開展腫瘤化療等現象並不罕見。另有醫生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外科醫生不能主導內科治療方案,作爲傳統主導腫瘤治療的醫生,外科醫生習慣性手寫一些方案做參考,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終內科方案應由多學科會診決定。

相關文章